課題參與者包括課題主持人和課題參與人,不同課題對課題參與者人數及職稱、經驗要求是不同的。職稱通常是第一門檻,經驗和學術研究屬于第二門檻,能不能承擔起相應的課題研究任務則是決定性因素。本文以國家自然基金課題為例,為大家介紹課題參與者要求標準。
1、 一支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應該有6~10個人,雖然大多數的自然科學基金主要是由1~2個人完成的,但是小編還是強烈建議主要研究成員應該至少大于8人。
2、 對于青年基金項目,人員職稱的配置要求并不高,因為高級職稱3項的限項要求,很少有高級職稱研究人員加入到青年基金的研究隊伍。當然,評審對于青年基金的高級職稱研究人員基本不做要求。青年基金最好含有1名高級職稱(通常是申請者本人);中級研究人員2~3人(講師不限項,所以可以互掛,你們懂的);研究生或技術人員4~5人,一般總人數7~8人即可。
3、 對于面上項目,最好有1~2名高級職稱(一般申請者占1個高級職稱,另外最好有一個副高職稱參與);中級研究人員2~3人,研究生或技術人員5~6人。總人數最好超過8人,滿員尤佳(這樣評審專家會“認為”隊伍穩定,富有活力)。
4、 最好有針對性的進行項目分工,特別是有特長的研究人員,如病理切片的分析、細胞培養等,這樣增加了項目完成的可行性。
5、 是否加入早已退休的大佬,或者常年在國外不參與國內基金申報的人,這是人員組成方面的難題。有的人認為加上這樣的學術大佬可以極大增加項目完成的可能性;而有的人認為這類大佬明顯是“打醬油”的,既不可能親自做實驗,也無法保證研究時間,況且也不可能“被領導”,反而對課題申報有害。
加還是不加,主要看評審專家的想法。有的專家覺得有大佬的參與對于課題的完成有益。但有的專家,特別是對國內現行科研體制“有意見”的專家,看到“小帶大”的科研組合會反感。小編認為最保險的方法就是不加,最好能加一個高級職稱(最好是副高職稱)的科研人員到課題組中,但是由于基金委有高級職稱最多只能參與三個課題的限項要求,所以這一點比較難以達到。
6、 參與者的選擇:如果有多種選擇的話,盡量選擇項目組主要成員的學歷和研究工作經歷與本項目有相關性的,這樣他們發表的科研論文就可以直接作為研究基礎為項目申報所用。
7. 參與者的個人簡歷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傾向于申請的課題方向,并與課題中各人的分工相一致。
8. 每年工作時間的分配:對于中級職稱和研究生可以寫的多一些,如果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研究人員參與課題,特別是自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人員,盡量不要寫太高,以避免總研究時間超過12個月。
綜上,如果您想成為課題參與者,那么要看你想參與的是什么課題,就去滿足該課題對參與者的要求。不同的課題要求不同,具體要看課題申報條件。想要署名課題參與者的朋友,趕快在線咨詢。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