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是論文投稿的第一個關卡,論文初審能否通過,決定了論文能否進入后續審稿的環節,能否進入雜志主編的眼。論文初審是編輯判斷論文是否符合雜志收稿要求的第一道防線,主要從硬性指標和軟性指標兩大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價的。本文介紹提高論文初審通過率的技巧。
硬性指標
通常,每本刊物都有自己設立的一些個性化的收稿硬性指標,如作者層次(作者機構、職稱、學歷等)、基金項目、欄目對口等。如果這些硬性指標都基本滿足了,就可以進行軟性指標的評估了,也即需要考察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寫作水平。
在硬性指標中,欄目是否對口是初審的首要審查點。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層出不窮,每本刊物都會有各自的辦刊宗旨、刊載范圍等,如果稿件內容完全不符合所投期刊的需要,就會被直接退稿。
軟性指標
在軟性指標方面,籠統地講,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
在形式方面,稿件的整體結構是否符合論文的撰寫格式,編輯在初審時很關注。雖然初審編輯對所投稿件內容科學性的把握有限,但多年的編審工作使他們對論文結構的把握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論文的結構形式是一個非常嚴密的邏輯體系,它由前置部分——題名、摘要、關鍵詞,主體部分——引言、正文、結論,后置部分——參考文獻、附錄等構成。如此嚴謹的結構、完整的體系,體現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周密性。科學論文的這一基本結構是由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規律所決定的,它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很多實踐經驗可以證明,凡是結構有缺陷的論文,其成果的真實性會大打折扣,而結論往往是站不住腳的。所以論文的結構形式非常重要。在初審時,編輯首先會從結構形式上加以評判,然后看論文是否符合規范,層次是否分明,研究目的和意義是否明確,研究過程和內容是否翔實,結論是否描述清楚、有意義等等。這些方面都是考察的對象,初審者在心里對其進行逐項量化并綜合打分。當稿件的分值范圍出來后,這篇論文是否能夠通過初審就可以下結論了。
在內容方面,稿件的內容在學科方面是否具有創新性和前沿性,是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也是影響初審通過率的重要因素。創新性是衡量論文有無發表價值的根本標準。論文的創新性判斷主要是看其研究內容、采用方法和所得結論是否新穎。編輯初審時會對稿件進行學術不端檢測以及文章創新程度的判斷。一篇論文哪怕只道出一點新的東西也是可貴的。如果稿件只是簡單重復別人的工作,毫無新意可言,沒有可取之處,那是會被堅決退稿的。
提高論文的初審通過率,一定要關注論文初審的審核點,在審核點的基礎上,提高論文的質量,力圖符合雜志需要的論文的要求。如果您想發表論文,對論文通過初審有疑問,歡迎在線咨詢,我們為您提供幫助。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