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投稿的審稿過程是最重要的,審稿是否順利決定了論文能否錄用。sci論文投稿的審稿過程一般要經過初審-外審-終審三個過程,不過具體因為有可能返修,還需要其他的程序。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sci論文投稿的審稿過程。
論文投出后,一般刊物編輯部會給投稿作者發送收到稿件通知。如果編輯覺得論文題材不適合所投刊物,會回信退稿。否則,作者就進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編輯挑選2-3名同行對論文進行評審。論文評審是對作者采用匿名形式。評審者不是專職,是自愿花時間評閱論文(并無評審費)。
由于評閱人一般是已經在本領域建立了地位,比較忙,因此往往需要花較長時間。投稿者應對此予以理解。另外,由于評閱人較忙或其它原因,有的評審意見不一定貼切。是值得商榷的。編輯在審稿過程中是仲裁和最后決策者。審稿期間,作者一般應耐心等待。除按收稿通知建議時間與編輯聯系外,一般應給評審4-6個月時間。若仍無消息,可以與編輯聯系催促一下。
論文評審的分一般內容和專業內容兩部分。一般評審內容包括:稿件是否適合所投刊物;若發表此文讀者面會有多大;是否有現勢性-即是否需要盡快發表;論文的理論、方法、和數據等是否有創新性;論文有無重大缺陷(理論、方法、實驗結果等);論文結果是否重要(若設立獎勵的刊物會征求是否建議獎勵);論文可讀性如何;長短是否合適-與論文重要性是否平衡;圖表是否必須,質量如何;有沒有忽略重要前人工作。
專業內容是評審者對論文中不正確或存有疑問的內容、表述方法、寫作缺陷等提出批評。沒有具體形式。
審稿結束,作者遲早會收到稿件評審意見和編輯的仲裁結果。一般有四種情況:接收(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修改后可接收 (Conditional acceptance upon satisfactory revision);可以修改后再投;拒絕。
對第一種情況,作者會收到投遞最終稿的指南。現在,一般需要提供數字文件,按要求提供圖表。
對第二種情況,應按照評審意見修改論文。提出拒絕修改某些部分的理由。將修改部分單獨寫成報告提供給編輯。一般來說編輯比評審者更具同情心。因此,一般可以期望收到象第一種情況那樣的論文接收信。
對第三種情況,看看評審意見,這種決定一般是由于論文需要補充材料,編輯希望繼續修改提高。不要輕易放棄。修改后被接收的機會還是很大。對于高質量的雜志,多數論文第一次投稿時都會被按這種情況退回來。作者應根據評審意見認真修改。當然也可以提出對某些部分不修改的理由。
若得到最后一種情況的答復,應根據評審意見修改文稿,然后投往其它刊物。國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一般專業刊物拒稿率在30%以上。不妨投到拒稿率低些或引用率低些的刊物上。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