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界雜志是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新聞傳播學綜合性學術月刊,刊載國內外新聞傳播學各領域理論和應用研究的原創性成果。國際新聞界雜志審稿周期多長呢?由于國際新聞界雜志注重新聞和學術的時效性,每月一刊,所以審稿速度還不錯,一般一個月就能審稿完。
國際新聞界雜志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2-5685,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11-1523/G2,在新聞傳播學科類中,將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新聞界》列為新聞傳播學科唯一的權威期刊,本刊為新聞傳播學科唯一的國家社科基金首批資助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新聞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之一。
國際新聞界雜志對來稿實行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堅持學術質量第一,致力于學術自由與創新的追求,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瞄準國際學科前沿,繼續保持國內一流水平,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使《國際新聞界》成為真正的國際性學術期刊。
一、稿件類別
(一)研究論文
論文(含本刊公開征集的話題稿)以中文或英文寫作,2萬字以內(包括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注釋、引用文獻、表格、圖片等)。論文要有較新的學術觀點(不要感想、建議、啟示之類,不要使用沒有科學依據的“××性”、“××化”的概念),或新的研究角度、新的研究方法,或新發現的學術資料。論文的材料和論證要圍繞核心觀點展開,研究方法規范,不要泛泛議論,防止行政思維,拒絕套話空話。
(二)譯稿
譯稿1萬字以內。若原文篇幅較長,譯者可經作者同意后摘譯。譯稿要附上版權人的授權證明(如對方的電子郵件回復截圖、授權書傳真等)。
(三)書評
歡迎作者向本刊編輯部寄送其最新出版的書籍,本刊選擇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書籍贈送相關學者并約請其撰寫書評;同時也接受其他投稿。書評6千字以內,限于對三年以內出版的中外文新聞傳播學類書籍的評述,不同于書訊, 更不是夸獎或廣告。書評要有獨到的觀點,以評論或討論為主,內容主要包括對書籍的簡介(不超過全文的四分之一)、從學術史的角度對該書的選題、價值或特點的論述、該書的不足以及自己依據相關研究的補正,無需摘要、關鍵詞,需要時可以有注釋或引用文獻。書評中要有書籍的出版信息,包括作者、書名、出版時間、地點、出版社、頁數、價格、統一書號,此類信息若是中文,要譯為英文。
二、編審程序
(一)投稿
1.作者按網站要求注冊后,通過在線投稿系統投稿,請勿將稿件發給編委和編輯部任何個人或以其他方式投稿,以免耽誤審稿。
2.無論審稿中還是刊發后,論文一旦被確認抄襲、剽竊,本刊將在五年內拒絕該文作者的投稿,并在本刊及網站發布公告,凍結其注冊賬號。發現一稿多投,則在三年內拒絕該文作者的投稿。
(二)審稿
1.來稿上傳后,將由編輯部初審;若適合本刊,則以雙匿名形式分發給兩位審稿人進行同行評議。作者通過投稿系統可以查詢審稿進度,發現退稿提示,請另投他刊。
2.若審稿人提出修改意見,請作者參照修改后上傳修改稿及答辯說明。若兩位審稿人意見相左,本刊將請第三位審稿專家評審,并由編委會決定評審意見。作者2個月內未上傳修改稿,將被視為自行放棄投稿。
(三)錄用
1.來稿在審稿人“推薦刊用”后,將由欄目主持、責任編輯、編輯部主任、主編助理依次再度編審,執行主編終審,全部通過后,本刊將擇期發表。
2.稿件發表時將公布作者的電郵,以便于作者與社會的聯系,作者若不同意,敬請事先聲明。
3.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稿件做技術性、文字性修改,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可以進行實質內容的修改。
4.稿件發表后,版權即屬于編輯部所有(包括上網版權)。
5.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費。來稿一經刊用,即贈送當期刊物。
三、稿件標準
(一)正文
1.稿件在線投稿時最后一步上傳word文檔,命名格式為:文章名稱-投遞日期。如:“論危機傳播中的風險放大-20120901”。
2.為了保證匿名評審的公正,稿件正文word文檔的文件名和內容中都不能出現任何表明作者身份的信息,但要包含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和引用文獻,否則將被直接退稿。
(二)格式規范
本刊在美國心理學會(APA)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關于正文、注釋、引文和引用文獻的格式規范;標題、摘要、作者簡介、基金項目、中文文獻要譯為英文(若是英文稿件,需譯為中文),詳情參考投稿系統中的《格式規范》要求。未遵照本刊格式規范的稿件將不能通過評審。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