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出版物也能評職稱嗎?可以的,國際出版物包括國際期刊論文發表和國際專著出版等。國際出版物只要符合評職稱條件要求,是可以用來評職稱加分的。不過目前評職稱認可度來說,國際核心期刊認可度高一些,國際專著認可度還是不夠普及,所以評職稱建議發表國際核心期刊論文,比如SCI/EI等。
那么如何發表國際期刊論文呢?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期刊都比較難發表論文。一般只有1/3的作者能夠受到略微積極的反饋;其他則都為否定。而且因為種族、性別、國籍或學歷等原因,即便是好文章也可能被拒稿。我們在發表論文前還是需要看一些攻略的。
1、研究成果的組合要多樣化
接受決定的平均等待時間是3年;拒絕決定的平均等待時間是6-8個月;在你學術生涯的起步階段,生存比輝煌更重要;美國從教的前5-6年,如果每篇發表成果在評估時權重相同,那么,使你的成果組合多樣化非常重要,應爭取使研究的題目越多越好;如果在某一方面的發表有出色的表現,把研究興趣轉向其他方面之前,應加倍努力樹立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名聲。
在一個非常窄的問題上發表篇論的文風險很大,就像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一樣。持續研究一個窄的問題而不能發表,是一個不詳的兆頭。
2、手中要有幾篇論文供周轉
如果一流期刊的接受率為15%,那么一個人手中應有7篇論文不斷處在被評審狀態,這樣才能保證每年有一篇論文被鎖定的期刊接受;如果想在任教后的前5年發表10篇論文,那么必須有約12篇論文要不斷處在被評審狀態;對于一個沒有終身教職的人,應該有約6篇論文不斷處在被評審狀態。
3、幾個好的觀點不要放在一篇論文里
把兩個好的觀點分放在兩篇論文中。不要把關于某一問題的所有觀點都放在一篇論文里,保留一些給今后的論文。如果論文的長度超過15頁,被接受的概率呈幾何級數下降。如果將一個題目分解成兩篇論文,一篇論文被接受的概率會超過一倍,接受的速度也會加快。
4、向不同期刊投稿
將論文都投在一流期刊上是風險很大的;將論文都寄到低質量的期刊也不是好的選擇,一但論文被接受,你就會感到后悔。一個人的簡歷中應包括一些一流期刊的論文。發表的質量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論文質量相同,將3篇論文投到3種不同的期刊要優于都投到一個期刊。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