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龐大,尤其一些企業的電子信息,電子信息加密集中管理就十分有必要了,本文主要探討電子信息的加密集中管控。
《電子質量》(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由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中國賽寶實驗室)共同主辦,廣州市巨流信息科技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國家一級科技期刊,是中國電子行業唯一的質量權威刊物。
隨著企業電子信息的急劇膨脹,各種數據為企業創造著不菲價值的同時,其安全問題也迫在眉睫,存儲、管理、控制、防泄密等成為電子信息流轉中的一道道門檻,為了實現安全、使用、管理電子信息,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控技術,如安全創建、訪問權限、存儲、使用及交換等全生命周期的全面控制管理。當前電子信息加密集中管理的主流技術包括透明加解密、用戶身份認證、集中加密存儲、權限控制、審批流轉、統計審計分析等,可實現電子信息集中管控的長治久安。
在網絡相關業務和應用爆炸式發展的今天,隨著速度越來越快的信息流轉,電子信息在現代社會信息資源中被廣泛應用,電子信息易復制,易修改,現代企業在長期的應用中,積累的電子信息數據存儲量大,操作模式自由,傳播途徑廣泛,存儲分散,后期追溯性差,管理者無法進行統一管理,這種無序的狀況有可能造成核心資料的遺失、泄露,也為企業信息安全埋下隱患。隨著存儲成本的一降再降、以及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數據挖掘成為可能,推動大數據產生巨大價值,使安全體系可以識別更具隱蔽性的攻擊、入侵和違規。電子信息集中管控能有效地保護電子信息在全生命周期內的安全、完整、可使用和不泄密。在管理方式上,采用數據透明加解密防護、分組分級授權,外加身份認證,審批,流轉,審計等方法,實現電子信息的全面管控。
1 、電子信息所面臨的六大挑戰
電子網絡時代用戶所有的設備都內置了智能芯片和操作系統,而成為智能終端,伴隨企業信息的安全面臨六大挑戰。第一,隨著各種電子設備“接入點”的不斷增多,傳統的安全防護已經不能勝任;第二,互聯網、云計算是所有企業轉型和升級的必然;第三,透明人時代到來,用戶隱私安全更受到關注;第四,智能設備,等于更多的遠程控制的安全問題;第五,大數據的安全一旦被攻破,其后果損失不堪設想;第六,云時代的到來,機器會產生自我意識,通過云實現的設計、制造和自主行為,后果將是可怕的威脅。
因而業界認為的大數據安全3個原則,首先是,用戶信息的安全,必須明確信息的所有權;其次,安全傳輸,安全存儲,是企業的責任,必須提升企業自身安全防護水平;再次,使用用戶的信息,要讓用戶有知情權選擇權,平等交換、授權使用。
2 、信息安全關鍵技術
2.1 虛擬磁盤技術
在系統中創建一個或多個虛擬的磁盤。虛擬磁盤和真實磁盤上的電子信息一一對應,通過讀寫信息中相應偏移量的數據來讀寫虛擬磁盤扇區。對所有數據在保存前經過高強度加密,密鑰由用戶自主加密。但為了防止用戶密鑰丟失,要提供緊急恢復功能,且只有管理員可以使用系統惟一的USB-KEY來恢復數據。通過虛擬磁盤技術集中存儲,采用磁盤加密,形成虛擬安全工作區,用戶信息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安全性。
2.2 基于透明加解密的涉密電子信息集中存儲技術
實際應用中虛擬磁盤存儲技術還存在一些缺陷:如:未能保證電子信息的安全;也無法對電子信息進行細粒度的權限控制;缺乏完整的電子信息安全解決方案。針對以上問題,集中存儲電子信息還需加強管控:用戶身份管理,集中加密存儲,權限控制,審批流轉,自動備份,信息外發管理及強大日志審計分析。
(1)用戶身份管理。加強終端使用者的身份認證,包括用戶訪問授權、口令認證,UKEY雙因子認證等不同的認證強度,來確保終端使用者的身份,并且可以與AD域賬戶同步管理,通過對用戶身份的規范化管理,從而系統的管理終端使用者對計算機外設、網絡及敏感數據的使用權限,開放式的數字認證接口,設置不同要求的保密安全級別。
(2)信息集中加密存儲。在終端的本地計算機中,不存儲任何形式的文件信息,所有信息均自動加密并集中保存至文件服務器中管理。存儲到服務器中的信息,使用CBC(密碼分組鏈接)模式外加擴散器算法進行加解密,該算法使得改變一個扇區中任何一個字節數據,都完全重寫整個扇區的密文,有效抵抗“明文攻擊”等破解手段。同時,加密策略(算法、密鑰和加密文件的指定)內置在透明加密技術平臺中,由系統管理員統一集中管理,文件操作者無權獲取或更改。透明加解密具有強制性和透明性的特征:
①強制性:所謂透明加密的實質就是人為的強制加密。其一,認為需要保密的信息,一律加密,加密與否取決于信息本身的內容,于信息始作者性質無關,于操作者的責任心和保密意識無關;其二,經過加密的信息只有授權條件中才能打開使用,否則,信息以密文的形式打開。任何無權限的人無法有意或無意泄露機密信息。
②透明性:所謂透明加解密即是指系統在后臺自動執行操作,用戶身份確認后無需參與,與無密操作無任何差別。透明化功能的具體實現過程只在內存中進行,合法用戶使用時毋須對信息進行解密,系統對來訪進行策略判斷,自動對信息進行操作。所有這些過程都是在內存中進行,信息的合法用戶是感覺不出這些過程的,所以對合法用戶來講是“透明”的。例如,策略要求對Word文檔強制加密,那么用戶只要將信息存入加密磁盤介質,信息就一定是加密的;當合法用戶從磁盤上讀出信息進行編輯時,信息自動地被解密,以便其正常操作。
(3)用戶權限控制。根據分組、角色、用戶或IP等對用戶進行身份管理,設置權限,對所有文件服務器中存儲的信息,均進行細粒度的權限管理。只有被允許的用戶,才能獲得明文數據,否則,拒絕服務。同時,可以對某些用戶設置特殊訪問權限,使其可以訪問某些或所有用戶的加密信息。同時,系統對各用戶權限可以進行控制,包括訪問口令是否可修改、使用次數限制、使用范圍控制、使用時間間隔、動態打印模式等,對已經分配權限的電子信息,其使用權限也可以進行動態調整。
(4)公文審批流轉。集中存儲的電子信息均受控于權限。用戶操作權限范圍內信息。如需訪問范圍外信息,提出申請通過審批工作流,對信息進行主動授權,同時指定具體的使用權限(只讀、允許修改、允許打印模式、使用期限,是否記錄使用日志等), 通過在線審批或離線申請來完成實現信息的安全流轉。
(5)統計審計分析。是整個電子信息安全體系中是重要的一環,通過對用戶的身份進行識別,管理用戶的所有操作行為,根據用戶的權限,進行訪問控制、安全審計,日志審計是信息安全建設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如用戶通過身份認證后訪問文件服務器的行為,公文審批的流程,公文審批流轉管理,均有日志記錄,便于統計分析。同時,對于核心信息的流轉過程,用戶對該信息進行了哪些操作,系統均可追蹤。
(6)環境隔離。對集中管控的電子信息軟件使用智能文件重定向技術,結合虛擬磁盤和信息訪問控制技術,進行安全環境與普通環境下的信息隔離。安全環境內的應用程序無權對普通環境下的數據執行寫操作。同時,普通環境中的應用程序絕對禁止訪問虛擬磁盤。保證安全環境和普通環境的電子信息隔離(即安全環境下的數據是“只進不出”的),智能文件重定向技術能保證不影響兩種環境中應用程序的正常使用。
3 、結語
在電子信息急劇膨脹的網絡世界里,使合法用戶能夠在不知不覺中,信息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護,該技術在不增加用戶成本投入及性能消耗的基礎上,以透明加解密為核心,解決信息集中存儲,訪問控制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問題,于無聲處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