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簡介:
《東方藝術》(半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河南省藝術研究院主辦。力圖以世界眼光凝望中華與東方文化的嬗變,以一流的攝影圖片展現歷史進程中形態各異的文化事像和人文景觀。力圖以世界眼光凝望中華與東方文化的嬗變,以一流的攝影圖片展現歷史進程中形態各異的文化事像和人文景觀。
《東方藝術》(單月出)“中國美術”版:重點介紹中國現、當代美術、書法、雕塑等藝術門類的一流佳作和最新信息,推介藝術新人,探討中國美術發展的有關理論問題。2006年改成四個專題《東方藝術.財經》、《東方藝術.經典》、《東方藝術.大家》、《東方藝術.書法》。
期刊欄目:
視覺、域外來風、人生、走遍東方、個性空間、實力派、精英、視線
期刊收錄: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作品選
眾家話“西湖”
畫余隨感 馬駿
真放本精微 徐鋼
曹公子遠平 錢忠平
“規訓筆墨秩序”中的即興:曹鑫的繪畫 魏祥奇
二十年不語 汪為新
寶劍棄紅塵——懷念李老十 劉二剛
再呼李老十 王和平
“切莫委曲一顆心”——再讀老十詩書畫印 馬健培
藝術論文范文:繪畫藝術對當代山水畫創作的啟示
摘要:髨殘作為明末清初“四僧”之一,在書畫和禪學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詣,其繪畫風格蒼左淳雅,幽深奇僻,豐潤秀逸。因亡國之痛,現實中的悲憤之情只能在畫中得以反抗,情感依托到大自然中,借自然抒情,繼承董其昌、巨然之風,提倡勤學的同時,主張“妙悟”,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個性和時代感情色彩,侵注了自己對現實社會的認識與禪意,大膽超越古人,突破傳統,探究技法,畫風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性。
關鍵詞:禪意,妙悟,時代情懷,當代
一、髡殘簡介及其繪畫風格
髡殘(1612~1692),字石谿、介丘,號白禿、殘道者、石道人,“遺民畫派”。他與石濤、朱耷、弘仁并稱清初“四僧”。由于愛國主義情節,不屈服于清朝統治,放棄功名,20歲時削發為僧,遁入空門,對佛經和畫學很是癡迷并投身其中。出家后,云游名山大川,把其感情都寄予畫作之中,他主張繪畫中個性的發揮,反對仿古,作品傳達的情感真摯,展現了大自然與個人精神世界不受拘束的旺盛活力。髡殘的山水畫章法率真穩妥,繁復嚴密,郁茂而不迫塞,他的作品以真實山實景取勝,取材平凡但是作品意境高遠,氣韻生動;通過個人情懷的融入和探索技法,運筆渾厚,凝重、蒼勁、荒率;喜用禿筆和渴墨,層層皴擦勾染,濃淡墨相交融,厚重而不呆滯,禿筆而不枯竭,顯得山川幽深奇僻,豐潤秀逸,頗具江南山水空濛茂密,草木華滋之境。形成了個人獨特的畫風,成為清初眾多“遺民畫家”中藝術個性鮮明及成就突出的畫家。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