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簡介:
《中國糧食經濟》(月刊)創刊于1988年,由中國糧食經濟雜志社主辦。
《中國糧食經濟》本刊是國家食局機關刊物,中國糧食經濟學會會刊,中央儲備糧代儲資格指定發布媒體,全國糧食購銷數據指定發布媒體。
期刊欄目:
新聞速覽、特別報道、專題專訪、糧食論壇、糧食形勢、糧食儲備、糧食信貸、糧食物流
期刊收錄:萬方收錄(中)知網收錄(中)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2014年10月國有糧食企業糧食購銷量初步統計
新常態下糧食經濟發展的壓力與機遇 陳凡,蔣傳誼,咼俊超
鏈接:新常態九大特征
適應新常態從容新應對 丁聲俊
適應新常態構建新優勢以糧食收儲現代化服務民生新改善 沈家山
準確把握糧食企業體制機制創新新常態 劉松
經濟新常態下的國內玉米市場 王梅
糧食流通領域的五大挑戰 尚強民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推進糧食價格支持政策改革 馬木炎 被引次數:1
高成本時代糧食生產出路何在 龔錫強
糧食法治體系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廖春林
認真實施放心糧油工程確保糧油食品質量安全 河南省潢川縣糧食行業協會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食用谷物市場供需狀況月報(2014年12月版)
臨儲價格剛性上浮結束玉米產業回歸市場可期 張秀青 被引次數:1
糧食市場十年牛市行情或將終結 鄭紅明
充分發揮河南省糧食主產區的作用 盧彥超 被引次數:1
投入主體多元化是加快烘干設施建設的有效途徑--對揚州市江都區郭村糧管所烘干設施建設的調查 高峰,范有祥,徐駿
經濟學論文:日本泡沫經濟成因分析及對中國經濟的啟示
關鍵詞:經濟學論文,日本泡沫經濟
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中國股市市值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諸多“世界領先”的稱謂和經濟新常態,讓我們聯想起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回顧歷史,以史為鑒,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日本經濟泡沫形成、破裂歷程及影響
1、日本經濟泡沫形成破裂歷程回顧
從二戰后一直到1985年,日本實施“貿易立國”發展戰略,依靠美國提供的技術、管理和市場,保持經濟高速發展,并在1987年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80年代的美國,卻是經濟持續低迷。美國認為日本長期搭美國的便車致富,于是在1985年發動了以“廣場協議”為代表的“貨幣戰爭”。美國聯合英法德日,直接干預日元匯率,迫使日元大幅升值,隨后大量熱錢流入日本,資產價格飛漲。日本政府為了挽回出口市場的損失,意圖刺激內需,使用了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短短一年連續五次降息,將央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長期超低利率政策和大量發行的貨幣導致流動性過剩,股票和房地產市場泡沫迅速膨脹。到了1989年,經濟泡沫已非常巨大。日本政府為了阻止泡沫繼續膨脹,打出兩個組合拳,第一拳提升再貼現率,緊縮貨幣;第二拳直接管制房地產交易,控制土地融資。但這兩拳力度過猛,結果直接導致股市暴跌,房價崩盤,泡沫破裂。此后10年,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和低迷的狀態,被稱為日本“失去的10年”。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