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科學》(半月刊)創刊于1971年,是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星火促進會和湖南農業大學聯合主辦的農業綜合性科技期刊。通過多年發展,《湖南農業科學》作為全省乃至全國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平臺的作用日益凸顯,也為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推動湖南農業現代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始終把握時代脈搏,報道高新技術與農村實用技術,普遍受到不同層次讀者和農民朋友的好評。
《湖南農業科學》1987年獲湖南省科技情報成果二等獎;1988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期刊;1992年獲湖南省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03、2005年連續被評為湖南省一級期刊;2004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一等獎;2008年雜志社被評為“2008年度全省農村出版物發行先進集體”。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收錄。
重要說明:雜志之家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可從事國際、國內全部正規期刊的經營活動,本站不是湖南農業科學雜志社官方網站,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湖南省農業信息與工程研究所《湖南農業科學》雜志社,郵編:410125
湖南農業科學雜志欄目設置
遺傳育種、生物技術、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資源環境、植物保護、農業氣象、加工貯藏、食品科技、園藝園林、畜牧水產、農業工程、信息技術、三農問題研究
湖南農業科學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國農業科技期刊
湖南農業科學雜志社介紹
1湖南農業科學來稿要求
文稿內容要求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能真實反映當前農業科研與生產中的新成果、新技術。文章應主題突出、構思合理、表達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數據可靠,并經統計學分析。試驗報告和三農研究文章不超過8000字符,一般技術性文章不超過6000字符(均含圖表)。
1.1文題文題應準確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所有文稿均須附英文文題及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
1.2基金論文有課題經費來源的文稿請在首頁地腳處注明項目名稱、來源及編號。凡是基金項目的論文可優先送審。
1.3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8人,作者單位不超過4個。第一作者必須附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目前從事的主要工作以及詳細通訊地址、聯系電話、E-mail等。
1.4摘要與關鍵詞宏觀、綜述及研究報告類文章須有中文摘要與關鍵詞以及英文摘要與關鍵詞、作者單位及所在城市的英譯名,其他類別文章須有中文摘要與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應完整準確地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200字為宜,關鍵詞一般為3~6個。
1.5文內各級標題文內各級標題序號一律頂格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如1,1.1,1.1.1……
1.6圖表凡能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內容,盡量不用圖和表;如用圖表則在文中不需重復其數據,但需陳述其主要內容。圖的線條要清晰、圓滑、主輔線分明。表格一律用三線表。
1.7計量單位采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如長度用m(米)、cm(厘米)、mm(毫米)等;面積用m2(平方米)、hm2(公頃)等,不能用畝(應將畝換算成公頃,1hm2=15畝);體積用m3(立方米)、L(升)等;時間用a(年)、d(天)、h(小時)、min(分鐘)、s(秒)等;質量用t(噸)、kg(公斤或千克)、g(克)、mg(毫克)等。在文章中,如果出現在數詞后并表示計量單位時,一律用單位符號而不用單位名稱(上述括號內文字)。ppm應改用mg/kg、mg/L表示。
以親自閱讀過并公開發表的為限,且只選主要的列入,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列入參考文獻。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用阿拉伯數字在引用處右上角用方括號注明。文獻列置文末,其著錄格式如下:
1.8湖南農業科學參考文獻
期刊:序號作者(3個以下全列出,3個以上只列前3名,并在其后加“,等”,作者之間用“,”隔開)。文題[J].刊名,年份,卷(期):起一止頁.
專著:序號作者(同上).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一止頁.
論文集析出文獻:序號作者(同上).文題[A].論文集編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一止頁.
2湖南農業科學注意事項
1)稿件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作者如不同意修改,務請在來稿時聲明。
2)凡在2個月內未收到錄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限內,請勿一稿多投。
3)來稿一經錄用,當酌收發表費,同時酌付稿酬,并寄贈當期雜志。
4)來稿請注明詳細地址、聯系電話或個人電子信箱。文稿若涉及新品種(組合)、新成果,須隨附該品種的審定或該成果的鑒定證書復印件。文章發表后,如獲各種獎勵或論文之研究項目獲獎,以及取得較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者,懇請作者及時將有關信息反饋給本編輯部,并附上有關證書復印件。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促芽肥不同施用時期對中稻再生季生產的影響孫小成;蔣小軍;陶衛;楊燁;劉明壯 (35)
高檔優質雜交晚稻桃優香占氮肥運籌技術研究高漢清;歐陽江南;郭明選;劉大鍔;覃立群;伍中勝;周鋒 (38)
重慶市市售化肥重金屬含量調查分析陳景春;易廷輝;陳麗 (41)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田水利建設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灰色關聯分析盧慧;李慶;戴天放;麻福芳;魏建美 (45)
沼澤紅假單胞菌R-3 去除水體中氨氮的特性研究文剛;汪彬;劉標;賀月林
推薦閱讀:循環農業模式及循環農業經濟發展
這篇農業大學研究生論文發表了循環農業模式及循環農業經濟發展,中國對農業發展不夠重視,發展相比發達國家比較滯后,那么如何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模式呢?論文探討了國外循環農業的典型模型,為中國循環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學習和借鑒的內容。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