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區地理》(雙月刊)創刊于1978年,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獲獎情況:1994-1996、1997-1999年度科技期刊質量評比優秀期刊三等獎;2000~2001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期刊《干旱區地理》漢文版榮獲優秀期刊二等獎。、2002~2003年: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期刊質量評比中 ,《干旱區地理》漢文版榮獲“新疆科技期刊獎”,也被評為科技期刊“一級期刊”。2004年: 在第三屆新疆期刊評選獎評選活動中,《干旱區地理》榮獲第三屆“新疆期刊獎”。 被評為科技期刊“一級期刊”。
《干旱區地理》刊載范圍具體包括:自然地理、區域地理、全球變化、地理信息與遙感技術的應用、土壤學、水文與水資源,環境變化、氣候、氣象、植物生態與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復、動物生態學與動物地理學、干旱區生態與及其生態系統建設、災害與防治、資源開發與利用、干旱區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干旱區資源環境研究重大科學問題:即干旱區生態系統與演化機制、干旱區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發展,并反映干旱區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干旱區研究報道、為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繁榮和發展干旱區地理學提供論壇,同時還歡迎對《干旱區地理》發表的文章進行討論和評論。
干旱區地理雜志欄目設置
院士特稿、專家約稿、自然地理、水文與水資源、氣候變化、生態系統研究、土壤學研究、地球信息科學
干旱區地理雜志收錄情況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
干旱區地理雜志投稿征稿要求
1、撰稿人的文章應區反映地理學及干旱區資源環境研究重大科學問題,主題鮮明,論據充分,觀測、實驗、統計數據應包括新近的。論文以不超出8000字為宜,其它形式應更為簡練。
2、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的(250字左右),應具有摘要正文對文章的方法、結果、某些關鍵數據及論文的主要創新點,進行詳盡說明。英文摘要應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譯名、摘要正文(相當于中文500字)、關鍵詞。
3、關鍵詞關鍵詞的提取要以利于計算機文獻檢索為原則,主要從文章的題目中選取關鍵的詞,-般選取3--5個,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
4、正文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實驗方法、資料與數據的分析與討論,以及結論。如不能導出結論,可進行必要的討論。
5、插圖插圖一般不宜超過5幅。插圖必須用計算機繪制,大小要適宜,請用Excel、Photoshop、COrelDRAW等軟件進行處理,圖中文字、符號、縱橫坐標必須清晰準確,凡涉及國界的圖件。須繪在地圖出版社公開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圖上。半欄圖不超過80mm,通欄圖不超過155mm,圖件中的文字不小于6號字或8榜字。
6、附表己用曲線圖示或文字敘述的數據不再列表。表格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加輔線),每表應有序號和表名,中、英文對照一并置于表上方。
7、參考文獻應在論文中注意引用近2-3年的主要相關文獻。一般需列出正文中引用的公開出版的文獻,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碼(在引用處右上角用方括號標注)。對文中注釋或未正式發表的文獻可作為腳注處理,用數字加圓圈標注。引用文獻資料和數據要認真核實,注明出處。文獻作者一般只列前三名,中用“,”隔開,三人以上后加“,等”或“,etai”。英文文獻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如P.Ejam的文獻著錄為JEmesPE。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