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缺的原材料,是建筑事業的基礎。它直接影響到到建筑的形式、建筑的質量及建筑的造價,所以建筑材料的成本、質量和管理等因素也是建筑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建筑材料 采購 監測
一、建筑材料的采購
由于建筑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對施工成本的管理就顯得極為重要,而建筑材料作為施工項目最主要的成本大概占了工程總成本的百分之六十,所以建筑材料成本的采購控制就變得尤為重要。
1、建立和完善采購制度
1.1建立采購制度
必須建立嚴格的采購制度。嚴格、完善的采購制度需規定材料采購授權人的許可權、采購的相關流程、采購的報價、方式以及相關部門的關系與責任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完善制度的約束,才不會出現不合理的采購方式,同時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和浪費。
1.2建立企業的內部市場價格體系
企業的采購部門應該在采購材料的價格基礎上建立企業的內部價格體系,在采購材料的過程中,原則上是不應超出企業內部價格上限的,假如超出了內部的價格上限,要對此進行詳細的說明并記錄,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研究解決方案。另外應該成立價格的分析制度,根據對市場的調研情況不斷的做出改進、分析、預算。
1.3加強對采購人員的管理
加強對采購人員相關知識的培訓,根據其工作業績做出相應的的獎懲。比如,對那些低于采購價格的人員進行相應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對沒能及時完成采購任務的依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處罰,以此來加強采購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其業務水平。
2、減少采購材料的成本
2.1采取批量采購的方法
市場經濟的必然趨勢是集中批量的采購,這個方法有利于實現降低采購的價格。采取批量采購,企業的內部、流通環節變少,生產企業合理的安排生產,減小單位成本,給需求的單位提供更加優惠的價格。
2.2科學合理的進行分工
施工公司不僅使用的物資品質很多,而且消耗量的差別也很大。使用科學合理的分工,依據消耗的物資規模、數量以及工程質量的影響大小,既科學又合理的劃分采購的分工。把材料的采購分解到公司和項目部以及分公司,采取分級的采購方法,嚴格的執行采購程序,以便做到分工合理、規范有序、流程清晰、責任明確等等。
2.3增強渠道的管理
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增強渠道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在很多的渠道里選擇出主要 的渠道,采取以多渠道為輔、主渠道為主的采購方法,從而以渠道間的競爭為布局,確保實現低價格采購物資。
3、材料供應商的管理
3.1考慮供應商的地理位置
雖然它的價格可能偏高,但從建筑材料的運輸成本及對供應商的全面考察考慮,一般還是使用本地的供應商。用本地的供應商交貨既方便又快速,同時還可以方便雙方的交流和溝通。在緊急的情況時,還可以很快處理、解決。
3.2每個地市的供應商都要做具體規定
處理一個企業應該有的基本條件是:稅務登記、營業執照、組織代碼證,除此之外,還應具備各個地方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備案證等。
3.3對供應商進行全面評價
通過對供應商的了解,挑選出價格合理、質量既穩定又可靠、有健全售后服務體系的。以便做好溝通,滿足采購方一些微調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質量的監測與控制
1、影響建筑材料質量的因素
1.1建筑材料的半成品構件(例如混凝土的普通磚、預制大梁等),還沒有到達強度的齡期,沒有經過嚴格的檢測就直接的使用,以致不必要的質量事故發生。
1.2 建筑材料不規范的堆放、混堆,沒有計劃的供應以及沒有標識,管理不適當,沒有使用相應的防護措施,導致材料(比如鋼材、水泥等)被日曬雨淋,使材料被銹蝕、變質,失去材料本身原來具有的性能。
1.3 在施工中鋼筋搭接、焊接的工藝水平比較低,焊接完沒有及時的檢測和控制就直接的應用,以至于在設計上使用的鋼筋原材料的力學性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這時,必定影響到工程的質量。
1.4 建筑材料沒有及時的檢測和漏檢(例如水泥的存放超過保質期三個月),將不合格材料作為合格材料使用,以至于存在不應該有的質量安全隱患。
2、建筑工程材料的檢測與控制措施
2.1 檢測進場施工材料
在建筑材料進入工場使用前,一定要先對其進行檢測。這些建筑材料包含水、電材料、土建和節能材料(尤其是門窗、幕墻)以及監理單位和建筑主管單位必須確定送檢的其它建筑材料,在使用前必須的進行檢測,檢測不合格和沒有經過檢測的建筑材料不得使用。在入場前,建筑材料主要的檢測材料外觀、性狀和尺寸以及數量等等,除此之外,還必須要對材料的質量證明文件一一的進行檢測,與材料的外觀相比,材料的內在質量更加的重要。依據材料不同方式的檢測,大致可以分為見證取樣送檢、普通送檢和監督抽檢以及不合格復檢。在材料進場復驗發現不合格的情況下,在規范內允許對其重新取樣雙倍復檢的材料,一定要在監理單位的見證下,讓施工單位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重新的抽取雙倍試件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2.2 質量控制進場后的材料
當材料進場的時候,還應該對照設計的要求進行核對、檢測和驗收。在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原材料,一定要事先經過審批后才可以進入施工的現場。質監員在平常的檢查、監督和工地巡查中,應該讓工程材料的進場復驗情況成為工作的重點,進入到現場的原材料和提交的資料型號、規格和編號以及品種必須相同,在每次的檢查中應該認真的核對材料的進場復驗報告和施工的記錄,檢查并證實材料進場復驗的頻次、報告結果和數量是否滿足工藝要求,是否存在先使用后檢測等諸多問題。
2.3控制試驗誤差
試驗方法必須要嚴格的執行國家有關文件的規定進行。但是有極個別的試驗工作人員,在做鋼筋的拉伸試驗的時候,僅僅試驗到試件出現頸縮現象,卻不是將其拉至斷裂,以便達到節省時間的目的。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很可能就使試驗結果的產生誤差。可是這在工作人員所能控制的范圍內,不是試驗誤差。鋼筋不拉至斷裂,測得的伸長率和規定的試件斷后伸長率相比要低,和標準的規定相逆而行,這都是不允許的。試驗的要求必須正確無誤,達到減少誤差的目的。
2.4完善質量檢測系統
現在,工程上檢測管理的軟件在單位的質量檢測上的應用并不是很完善,只是作為替代手工操作的工具僅此而已。應用的軟件有一些系統的功能比較差,還有一些功能不是很全面,使工程材料的檢測效率、結果受到嚴重的影響。建筑材料的質量檢測需要軟件系統應該具有以下幾個功能:系統能夠正確并且及時的給每一級工程質量監督的管理部門提供有效、準確的質量控制依據,特別是涉及安全隱患、工程質量的沒有合格的檢驗項目數據,可以用網絡渠道即時傳送給有關的部門,有效增強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權威性和科學性,以便實現工程的質量控制目標。對全部工程的名稱、編號、監理單位、聯系人、以及見證單位等等的信息進行登記,此信息將在報告編制、收樣管理等子系統中調用。
三 結語
文章從建筑材料的采購和質量監測控制兩方面論述了建筑材料對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性。建筑材料的采購管理是一個較大系統工程,關系到整個工程的諸多方面,是企業能否發展與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建筑材料的監測與控制是工程質量的前提和保障,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就不得不保證材料本身的質量,所以在建筑行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要想處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做好建筑材料的采購管理以及質量的檢測控制,也只有做到這樣才能使建筑企業迅猛發展,使建筑工程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 黃培成 工程項目實施階段的造價與控制 [J],中國建設信息2009 (5)
[2] 高璋生 建筑材料檢測科學性準確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 福建建材,2008 (6).
[3] 俞鵑 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質量檢測措施分析 [J] 科技傳播, 2010 (11) .
[4] 王富年 常用建筑材料檢驗項目及試驗數據處理 [J] 材料分析 2005.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