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給水排水施工技術核心期刊論文格式
簡要:市政排水工作作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城市經濟建設和人民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居住環境以
摘要:市政排水工作作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城市經濟建設和人民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居住環境以及生活質量等的要求也隨之而不斷的提升,市政工程中降排水施工便是其中之一。如何更好的保證排水工程的施工建設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已成為現今市政工作者們所面臨的一項研究新課題。下面本文將結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對市政工程中降排水設計及施工技術措施進行簡單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市政工程;降排水;設計;施工
Abstract: The municipal drainage the work of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th the all aspects of the and so on as the urban economy construction and the people production and living is closely related.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with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 simple exposition down the drainag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measures 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only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drainage;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0導語
市政給排水工程的建設主要針對雨水、地表水和地下自由水三部分而言,在雨季時雨水下滲會提高水位,為避免作業槽邊坡坍塌以及地籍的承載力下降的問題,就必須做好對排除施工范圍內影響施工的降雨積水及其他地表水的干擾性工作。將地下水水位降低,疏干至槽底以下;穩定構筑物施工的基坑坑壁、邊坡,防止滑坡、塌方;穩定基坑坑底,防止坑底隆起,防止坑底被水浸泡而影響地基的承載力;防止產生流砂、管涌等病害。
1市政工程中施工降排水
1.1施工降排水基本設計要求
①對有地下水影響的土方施工:降排水量計算。降排水方法的選定。排水系統的平面和豎向布置,觀察系統的平面布置以及抽水機械的選型和數量。降水井的構造,井點系統的組合與構造,排放管渠的構造、斷面和坡度。電滲排水所采用的設施及電極。沿線地下和地上管線、周邊構(建)筑物的保護和施工安全措施。設計降水深度在基坑(槽)范圍內不應小于基坑(槽)底面以下0.5m。
②降水井的平面布置:在溝槽兩側應根據計算確定采用單排或雙排降水井,在溝槽端部,降水井外延長度應為溝槽寬度的1~2倍,在地下水補給方向可加密,在地下水排泄方向可減少。降水深度必要時應進行現場抽水試驗,以驗證并完善降排水方案。
③采取明溝排水施工時,排水井宜布置在溝槽范圍以外,其間距不宜大于150m。施工降排水終止抽水后,降水井及拔除井點管所留的孔洞,應及時用砂石等填實;地下水靜水位以上部分,可采用黏土填實。施工單位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降排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1.2施工排、降水方法
由于地理、水文、地質及周圍的環境等情況的不同,施工排、降水也有多種方法,根據地質情況、土層滲透系數以及坑(槽)的深度、占地面積來選擇適當、有效的排、降水手段,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應排除施工范圍內影響施工的降雨積水及其他地表水,將地下水位降至坑(槽)底以下一定深度,以改善施工條件,并保證坑(槽)邊坡穩定,避免地基土承載力下降。一般情況下,常用的施工排、降水的方法為明溝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兩種。明溝排水是在溝槽或基坑開挖時在其周圍筑堤截水或在其內底四周或中央開挖排水溝,將地下水或地面水匯集到集水井內,然后用水泵抽走。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溝槽或基坑開挖之前,預先在基坑周側埋設一定數量的井點管,利用抽水設備將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形成干槽施工條件。
2市政工程中明溝排水設計
明溝排水為施工中應用最廣、最為簡單、最經濟的方法,一般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有明溝排水、排水井排水、深溝排水等。
2.1明溝排水
2.1.1普通明溝排水。這種排水方法系在開挖基坑的一側、兩側或四側,或在基坑中部設置排水明(邊)溝,在四角或每隔30~40m設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匯集于集水井內,再用水泵將地下水排出基坑外。排水溝、集水井應在挖至地下水位以前設置。排水溝、集水井應設在基礎輪廓線以外,排水溝邊緣應離開坡腳不小于0.3m。排水溝深度應始終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應比排水溝低0.5m以上,或深于抽水泵的進水閥的高度,并隨基坑的挖深而加深,為保持水流暢通,地下水位應低于開挖基坑底0.5m。在一側設排水溝時,應設在地下水的上游,一般較小面積基坑排水溝深0.3~0.6m,底寬應不小于0.3m,水溝的邊坡為1.1~1.5m,溝底設有0.2%~0.s%的縱坡,使水流不致阻塞。集水井截面為(0.6m×0.6m)~(0.8m×0.8m),井壁用竹籠、鋼筋籠或木方、木板支撐加固。至基底以下井底應填以20cm厚碎石或卵石,水泵抽水龍頭應包以濾網,防止泥砂進入水泵。抽水應連續進行,直至基礎施工完畢,回填后才停止。如為滲水性強的土層,水泵出水管口應遠離基坑,以防抽出的水再滲回坑內;同時抽水時可能使鄰近基坑的水位相應降低,利用這一條件,可同時安排數個基坑一起施工。這種排水方法的優點是施工方便,設備簡單,降水費用低,管理維護較易,應用最為廣泛。適用于土質情況較好,地下水不很豐富,一般基礎及中等面積群和建筑物基坑的排水。
2.1.2分層明溝排水。當基坑開挖土層由多種土層組成,中部夾有透水性強的砂類土層時,為避免上層地下水沖刷基坑下部邊坡,造成塌方,可在基坑邊坡上設置2~3層明溝及相應的集水井,分層阻截并排除上部土層中的地下水。排水溝與集水井的設置方法及尺寸,基本與普通明溝排水方法相同,但應注意防止上層排水溝的地下水溢流向下層排水溝,沖壞、掏空下部邊坡,造成塌方。本法可保持基坑邊坡穩定,減少邊坡高度和揚程,但土方開挖面積加大,土方量增加,適于深度較大、地下水位較高、且上部有透水性強土層的建筑物基坑排水。
2.2排水井排水
2.2.1排水井的種類。將雨水、地表水和槽壁、槽底滲出的地下水經排水明溝或暗溝、盲溝匯集到集水井,由集水井內提升送至溝槽以外的排水方法,稱之為排水井排水。依據土質、水文情況,溝槽寬窄深淺,工期長短,氣象條件,物資供應情況等,排水井可做成小型、簡易、大型、深井等多種,并可輔以不同構造的排水溝、盲溝等組成排水系統。
2.2.2排水井的布置。排水井一般布置在溝槽一側,水量大時可布置在溝槽外,進水口伸向溝槽,在槽底一側或兩側布置排水溝排水引向進水口,當兩側設排水溝時可以設橫截暗溝相連通;在兩排水井之間的排水溝一般有2/3順坡流向下游排水井,1/3反坡流向上游排水井。排水井的間距依水泵和槽內涌水量通過理論計算確定。通常小跨井30~50m即設一個,大型排水井采取75~150m的間距,也可直接設在檢查井的位置。進水口長度,即排水井外緣至溝槽底邊的距離。大型排水井的進水口長度:黏性土一般保持1~2m;砂性土要保證2~4m。
2.2.3排水井施工注意事項。應充分調查研究,選好方案,材料供應必須及時,不得停工待料,開挖排水井要快、深,連續作業,一氣呵成,施工迅速,不得敷衍湊合,大型排水井、大口徑混凝土管排水井,要及時封底。在確定井深度時,充分考慮水泵的出水量及排水井下段的存水量,并加上封底厚度。依據具體情況,可采用木盤麻袋封底,荊笆拍子封底,上壓塊石,鋪卵石等做法。封底必須考慮抗浮,事先計算好重量、數量、尺寸,配好材料,一旦挖到設計井底高程,立即封底、壓實、塞嚴、卡緊。排水井封底必須迅速準確,取較大的安全系數,防止涌塌,造成事倍功半。排水井上部支撐必須牢固,并做好交通道,保證抽水設備安裝、維護、排水井掏挖方便。
2.3深溝排水
當地下設備基礎成群,基坑相連,土層滲水量和排水面積大時,為減少大量設置排水溝的復雜性,可在基坑外距坑邊6~30m或基坑內深基礎部位開挖一條縱長深明排水溝作為主溝,使附近基坑地下水溝通過深溝流人下水道或另設集水井用泵抽到施工場地以外溝道排走。在建筑物四周或內部設支溝與主溝連通,將水流引至主溝排走,排水主溝的溝底應比最深基坑底低0.5~1.0m。支溝比主溝低50~70cm,通過基礎部位用碎石及砂子作盲溝,以后在基坑回填前分段用黏土回填夯實截斷,以免地下水在溝內繼續流動破壞地基土層。
3結束語
給水排水工程的排、降水是排除影響施工的包括雨水在內的地表水和施工現場的地下水位等。在砂性土、粉土和黏性土中開挖基坑或溝槽時,由于地下水滲出而產生的流沙、塌方、管涌、土體變松等現象以及地表水流人坑(槽)內,會導致坑(槽)內施工條件惡化,嚴重時會使地基土承載力下降,最終結果是使給水排水管道、新建的構筑物或附近已建構筑物遭到破壞。因此,施工排、降水是給水排水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的關鍵工作,特別是對于某些深埋工程如沉井、頂管等,其工程的成敗及施工質量,往往取決于施工排、降水措施的正確與否。總之,當基坑(槽)底低于地下水位或受江、河、湖、海及受降雨影響地區施工地下工程時,均需要施工排、降水。
參考文獻:
[1]高長遠.明溝排水與豎井排灌[J].地下水,2001(4):194-194.
[2]侯麗萍,王文志,范鑫.明溝排水在工程施工降水中的巧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20):100-101.
[3]秦紫東.科學利用地下水資源支撐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