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無梁樓板施工2013年職稱論文發表
簡要:本文通過工程實例,闡述了預應力無梁樓板的設計方案及采取的施工措施,供大家參考借鑒。
摘 要:本文通過工程實例,闡述了預應力無梁樓板的設計方案及采取的施工措施,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預應力筋;樓板;施工;分析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elaborates the design scheme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taken of the pre stressed no beam floor,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pre stressed reinforcement; floor; constructi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隨著社會的進步,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采用預應力無梁樓蓋設計日趨增多。但由于施工工藝較為復雜,工序多,在施工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合理安排工序穿插和銜接,尤其是預應力筋定位、張拉工藝的確定等方面,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以保證施工質量。
1 工程概況
某工程占地面積約30000m2,建筑面積近220000m2,地下室三層,基本柱網為8m×8m,部分達到8m×10.7m,雙向配筋多跨連續板。柱網尺寸及設計荷載較大,樓板采用預應力無梁樓蓋設計,板厚為250mm,砼為C35。樓蓋中有有粘結預應力和無粘結預應力。有粘結預應力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張拉,無粘結預應力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張拉。其中負二層樓面部分預應力筋要在上部土方回填完成后才可張拉,以免板面反拱、開裂。另外由于西北兩側緊貼擋土墻,北側三個區南北向只能一端張拉,而預應力筋長度達34m,已超過規范要求。該部分預應力筋的數目和張拉控制都要考慮這一因素進行調整。
工程施工中主要的難點為:板筋與預應力筋穿插實施,預應力筋定位較復雜;后澆帶采用無粘結預應力,與板中有粘結預應力搭接,兩種預應力張拉施工易混淆;預留洞口多,洞口位置預應力根據情況采取移位、斷開等不同處理措施,在預埋和張拉施工中要做好標識和記錄工作;部分樓板預應力在回填后方可張拉,以免造成反拱。
在工程施工中,我們針對上述特點,在各個工序中,充分利用我們掌握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經驗,合理采用適當的施工措施,較好地解決了施工中的各個難點,保證了預應力樓蓋的施工質量,對同類型結構的施工和質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 施工思路及技術方案
針對工程的自身特點、難點,我們制訂了一份詳細的施工流程圖,以保證各工種之間的穿插作業。經過充分的研究和分析,針對工程的特點和難點采取了一系列的技術措施,主要有如下幾點:
2.1 預應力筋的下料與編束
本工程預應力筋選用高強度低松弛1*7型鋼絞線(強度等級fptk =1860Mpa)。采用現場下料,預應力筋采用砂輪機機械切斷,下料長度誤差控制在±50mm范圍內。鋼鉸絲的編束用20號鐵線綁扎,間距1~1.5mm,編束時先將鋼鉸線理順,并盡量使各根鋼鉸線松緊一致。
2.2 波紋管的連接、安裝及預應力筋穿束
本工程預應力筋孔采用扁型(b*h=70*20)波紋管成形。由于工程跨度大,孔道由多段波紋管組成,兩段管之間采用大一號的同型波紋管連接,接頭管的長度為200~300mm,接頭兩端用密封膠或塑料熱縮管封裹,保證連接處牢固可靠不漏漿。
板底鋼筋綁扎完成后,按設計圖中預應力筋的曲線坐標鋪設預應力筋孔道,孔道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0mm,孔道至構件邊緣的凈距不應小于40mm,凡需起拱的構件,預應力筋應隨構件同時起拱。預應力筋孔子道的固定采用鋼筋馬凳支托,馬凳間距為600~800mm ,鋼筋支托燒焊在底筋上,預應力筋孔道與支托鋼筋用細鐵絲綁牢,其混凝土凈保護層厚度大于30mm。由于采用先裝管后穿束的方法,所以波紋管鋪設完畢后,把預應力筋穿入。
2.3錨墊板的安裝
預應力端部錨墊板是張力部件。我們在施工中把錨墊鋼板與梁端鋼筋焊接固定。焊接墊付板應根據設計院圖紙要求在模板或鋼筋上標出其位置,固定后的墊板與預應力筋保持垂直。
2.4 灌漿孔(排氣孔)、排水孔與泌水管的設置
在預應力兩端及跨中位置設置灌漿孔或排氣孔,孔距不宜大于12m,灌漿孔用于進水泥漿,其孔徑一般不小于16mm。灌漿孔(或排氣孔)在跨內高點處應設在孔道上側方。在跨內低點處應設在下側方。排水孔一般設在每跨曲線孔道的最低點,開口向下。泌水管設在每跨曲線孔道的高點處,開口向上,高出樓面一般不小于500mm。
灌漿孔用帶嘴的塑料弧形壓板與海綿墊付片覆蓋,并用鐵絲扎牢,再接塑料管。我們為保證留孔質量,在波紋管上先不打孔,在外接塑料管內先插一根φ12的光面鋼筋露出外側,待孔道灌漿前再用鋼打穿波紋管,拔出鋼筋。
2.5 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澆筑是一道關鍵工序。我們在施工中禁止將振搗棒直接振動波紋管,防止波紋管變形和位移,以免影響預應力施工的質量。混凝土入模時,嚴禁將下料斗出口對準波紋管下灰,并注意振搗混凝土的密實度,特別是預應力濯的端部,避免出現蜂窩現象。此外在混凝土材料中杜絕一切帶氯離子或其他侵蝕性離子的外加劑。
2.6預應力筋的張拉
預應力筋的張拉施工是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的關鍵工序。張拉施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結構安全和人身安全。我們在施工前精心組織、策劃、做好各項施工準備工作,以保證張拉施工順利進行。
2.6.1張拉設備
YDC-26型千斤頂、ZB4-500高壓電動油泵(配油壓表)等。張拉設備設專人負責管理、保養。在使用前對其進行標定和校正。
2.6.2混凝土強度檢驗
預應力筋張拉前應提供結構構件(含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試壓報告。當混凝土立方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80%后,方可進行預應力筋的張拉。(如設計無要求時,不應底于強度等級的75%)
2.6.3預應力筋張拉順序和張拉力
預應力筋張拉:預應力筋的張拉程序為:0→0.1fcon→1.0fcon→錨固。張拉過程中采用雙控:以應力控制為主,伸長值控制為輔。對于因工程實際情況所限,部分長度超過25米采用一端張拉的預應力筋,經與設計商討,在數量上適當調整,張拉時主要以應力控制為主。
鑒于本工程預應力筋數量多,排放較為復雜,以及張拉條件也各有不同,我們采用了計算機進行管理。將所有預應力筋位置、編號輸入計算機,繪制在平面圖上。根據每塊板混凝土的澆注時間和預應力筋張拉條件,確定張拉日期,并將每條預應力筋的長度、張拉控制力、計算伸長值、計劃張拉時間等信息輸入計算機。
2.6.4預應力筋張拉伸長值
在預應力筋的張拉過程中,我們采用雙控管理方法,即當預應力筋的張拉力達到要求時,預應力筋的實際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誤差應控制在-5~+10%之間。若預應力筋的實際伸長值超過此范圍時,應停止張拉,采取措施后方可繼續進行張拉。伸長值應做好現場記錄,并在張拉過程同時校核。
2.7預應力筋孔道灌漿
預應力筋孔道灌漿采用UBT-3型擠壓式灰砂漿泵。為達到理想的灌漿效果,我們在灌漿用水泥漿中摻入10%~12%的JP型外加劑。水灰比控制在。0.35~0.4之間,流動度達到240mm,泌水性3h小于2%,體積微膨脹,強度指標極好。水泥漿的攪拌混合均勻,灌漿過程中攪拌不停止。
2.8錨具的封閉保護
預應力筋張拉完畢后,切除多余的預應力筋,用混凝土作封閉保護,且錨具鋼絞線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小于25mm。
3 總結
3.1布筋與定位:預應力筋的布置和定位直接影響到其受力情況。我們在施工中對波紋管的定位采用鋼筋馬凳支撐,馬凳用Φ12鋼筋制作,保證其有足夠的承載力,高度按圖紙確定。在混凝土澆注前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將波紋管調整到位后才進行下一工序。混凝土澆注過程中不準下料口對準波紋管下料,波紋管位置要鋪設走道板,防止波紋管被踩壓走位。
3.2計算機的合理應用可以較好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將預應力筋平面布置圖輸入計算機,并將預應力筋的有關信息(編號、張拉條件、張拉時間、張拉結果等)及時輸入計算機,取得了直觀的視覺效果,為合理安排工序提供了直觀可靠的依據。利用計算機對張拉結果進行計算分析,簡便易行,不易出錯,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3對于長度超過30米的預應力筋應盡量采用兩端張拉。因工程實際情況不能兩端張拉時,要在設計中考慮摩阻力的影響適當增加預應力筋數量,并放寬伸長值控制的幅度。
參考文獻:
[1] 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5].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GBT52242003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 [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