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工程實例,分析了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并由此對混凝土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展開探討,望本文的一些個人見解可供同行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
前言:社會經濟的發展,影響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而城市建設的發展與土木工程的施工技術是緊密相連的。那么根據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土木工程的施工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其中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就決定著工程的質量和安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建筑行業的崛起,對混凝土施工的技術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施工技術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探索更為科學的施工技術手段。本文根據筆者參與的工程實例對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進行論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使其在土木工程建設中發展成一種更為科學、更加安全的施工技術。
一 工程概況
某工程是集科研辦公、酒店及商業為一體的超高層建筑群。建筑高度為 199.6m.地下三層,底板結構厚度 800mm,電梯井大承臺厚度3.0m,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強度等級:C30PBUEA+10%纖維。
1.根據地質勘查報告和設計圖紙要求,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具弱腐蝕性。要求與土壤接觸構件的混凝土按 《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GB50046》、《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2l2》進行防護,并采用強度等級 ≥42.5Mpa的普通硅酸鹽水泥 ,水灰比 ≤0.45,水泥用量> 300Kg/m 。
2.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前提前一個月向混凝土供應商申請,申請配合比時,需提供有關混凝土施工部位、強度等級、抗滲等級、水泥、石子、砂、外加劑以及混凝土坍落度、初凝、終凝時聞等性能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要工地技術部門按實際施工需要出具的技術通知單為準。
3.在混凝土施工前掌握好天氣的變化情況,材料部準備好防雨布,以防天氣不測下雨 ,及 時防護 。
4.認真檢查預埋件的規格、數量、安裝位置,是否與設計相符。水、電預留、預埋 ,必須及 時與鋼筋綁扎協調穿插進行 ,不能任意割斷鋼筋,水、電預留、預埋工作完成后,水電主管工程師要組織驗收,作好隱蔽驗收記錄。
二 工程中的施工技術措施
1.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模板的標高、位置、尺寸、強度和剛度是否符合要求;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位置、數量和保護層厚度,并將檢查結果填入隱蔽工程記錄表;清除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的油污;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堵嚴;對木模板應用清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澆筑混凝土時,應清除淤泥和雜物,并應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對干燥的非粘性土,應用水濕潤;對未風化的巖土,應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積水。在降雨雪時,不宜露天澆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澆筑,應由低處往高處分層澆筑。每層的厚度應根據搗實方法、結構的配筋情況等因素確定。
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入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筑中不得發生離析現象;當澆筑高度超過3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混凝土澆筑后,必須保證混凝土均勻密實,充滿整個模板空間,新舊混凝土結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潔。為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宜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2.施工縫
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澆筑不能連續進行,中間的間歇時間需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則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由于該處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力較差,是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搗實
混凝土的搗實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與密實的過程,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構件外形正確,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強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設計的要求。混凝土澆筑入模后應立即進行充分的振搗,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滿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氣泡,使混凝土拌和物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和均勻性。混凝土的振搗分為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人工振搗是利用搗棍或插釬等用人力對混凝土進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機械或工程量不大時才采用人工振搗。采用機械振實混凝土,早期強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轉,提高生產率,并能獲得高質量的混凝土,應盡可能采用。
三 工程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
1.施工現場管理方面
施工現場加強施工管理,并制定管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意識,增強工作責任心。
2.施工操作方面
嚴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趕工,杜絕過早上施工材料。合理的施工速度應建立在嚴密周全的科學組織基礎上。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Mpa之前,不允許隨便上人和集中放鋼筋等重物,混凝土強度達到10Mpa之后,堆放重物時應在兩根梁之間放下方木,將重物重量通過方木傳遞到梁上,以減輕對樓板混凝土的沖擊和影響。
3.養護技術與施工工藝方面
在建筑場所中常常會看到一些混凝土固化的現象,這是由于水和水泥產生水化反應造成的,因此在澆筑后的初期要采取相應的工藝措施來應對這種水化反應造成的裂痕,這些措施被稱為混凝土的養護。事實上,造成混凝土裂縫的主要原因是溫度梯度,在比較寒冷的地區,溫度的驟降也容易使澆筑的建筑體形成裂縫。因此,將混凝土采取保溫措施對防止表面裂縫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溫度應力學理論的要求,要想達到保溫效果,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減小混凝土內外的溫度差、防止出現溫度梯度,避免出現裂縫;第二,避免將混凝土放置在較冷的地方,應盡量使混凝土所處最低溫度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對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養護,目的在于使混凝土保持最佳的品質,避免冷縮和干縮,同時保證水泥水化作用的順利進行,盡可能達到預期的強度及抗裂能力。
4.模板質量方面。
當今許多工程施工中的模板都存在著空洞、不平、沾有垃圾、拼縫不密實、未涂隔離劑等現象,從而導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現蜂窩麻面。而過早地拆模,由于混凝土還未達到一定強度,將出現缺棱掉角現象既而損傷混凝土。過早的拆模,還會導致混凝土失去支撐力,從而無法有效地與鋼筋結合。因此,應建立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積極推行行業誠信建設和質量指標評價考核制度,強化行業自律。各生產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生產的質量要求、與原材料檢測使用和驗收等過程適合的質量管理體系,實施過程控制,使其保持有效性、連續性、穩定性,切實提高商品混凝土的質量。
四 結語
不言而喻的,大家都知道施工過程、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安全,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說土木工程施工過程的好壞,同時也會直接影響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更對企業的施工信譽有著重大影響。結合以上所說,國內土木工程的種類將越發的復雜,而混凝土施工作為土木工程的基礎,需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不斷研究、創新,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水平,既而讓工程項目的質量更安全。
參考文獻:
1.邵澤洪:論混凝土混凝土結構在建筑工程中的質量控制;
2.龍潔瑩:混凝土現場施工生產工藝與混凝土耐久性的關系;
3.王文英:關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研究;
4..邢勝龍: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探討;
5.陳明:綜述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質量防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