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預制裝配式工程結構主要包括預制和裝配兩部分,這一施工方式的提出,對建筑業改革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傳統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中,相對來講步驟分散、工作量大,難以保證結構完整性和可靠性,而裝配式結構的應用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提高工程進度和質量方面有著實際意義。對于建筑單位來講,應充分考慮裝配式建筑特點,并有方向性地優化施工手段,提高裝配式結構施工應用價值。
關鍵詞 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設計研究
《居業》(月刊)創刊于2008年,由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山東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主辦。建筑材料工業科技刊物。
1 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應用重要性
預制裝配式結構是指將結構構件制作從施工現場轉移到車間來完成,裝配式結構體系中的構件全部在車間內加工,之后將各個構件運輸到施工場所進行安裝。這一施工工藝是對傳統方法的改進,有利于保障施工進度及質量,減少施工現場環境因素對工程結構穩定性的影響。根據預制裝配式結構種類的不同,可將其分成裝配式鋼結構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幾種,能滿足不同環節的結構施工要求,全面保障施工質量。例如,在裝配式鋼結構設計上,是指在車間將該結構體系需要的鋼筋構件加工完成,之后運輸到施工場地進行裝配操作[1]。
2 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分析
2.1 裝配式結構的分類
我國最初利用的裝配式建筑結構,主要是基于裝配式結構的大板住宅建筑,建筑結構體系構件包括大型圓板、圓孔板及槽形板等,但是由于技術落后,導致這類建筑體系存在抗震能力薄弱和承載能力差的缺陷,已不適應現代建筑結構施工要求。目前建筑工程中運用的預制裝配式結構種類進一步豐富,能針對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提供恰當的結構類型,其中城鎮建筑大多具有低層和多層的特點,可優先選擇輕鋼和木質材料結合的裝配式結構,以及輕鋼和混凝土組成的結構體系,能很好應用在建筑施工中。為了保證建筑業長遠發展,在施工中要加強環保意識,從裝配式結構科學選擇角度出發,緩解工程施工和環境破壞間的沖突,注重上述結構在建筑施工中的使用,以便實現建筑施工成本目標和質量目標。
2.2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分析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是指在工廠加工多個混凝土模塊,運輸至施工現場完成裝配,這一結構相較于現澆混凝土結構來講,在構件連接方面更加復雜,強調結構強度和剛度,能滿足建筑項目運行中對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及防滲性能的要求。在采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方法時,要將施工重點放在構件連接上,需要不斷改進連接技術,實現最終的結構體系構建目的。實踐表明,當前一些高安全等級的建筑工程中,普遍選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方式,根據建筑施工實情,不斷調整結構體系設計方案,能減輕施工強度,在統一標準下進行混凝土模塊加工,強化結構性能。另外,還有學者提出裝配式板柱結構體系,是指將建筑中運用的板柱由一整塊劃分成多個小塊,共同組成板柱體系,方便板柱的運輸和組裝。在安裝板柱體系時,需要借助斜撐確保結構體系可靠性,相對來講組裝工藝復雜,但是具有抗震能力好的優勢,能和混凝土結構緊密連接形成新的結構體系,這一應用優點使其在建筑工程中取得了廣泛應用。
2.3 結構體系劃分
從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來說,可將其分成部分裝配和全裝配兩類,在此基礎上,針對構件連接節點進行細致劃分,具體分為剛性連接、鉸鏈連接、柔性連接和混合連接四種結構體系,確保各個結構類型,有助于裝配式結構的推廣和應用。其中混合連接結構在建筑工程中體現出明顯應用優勢,是綜合物理性能及施工經濟性等因素提出的結構體系,能保證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中各個構件的可靠連接。從裝配式結構在建筑項目中的實際應用看,國外建筑施工中主要將該結構運用在樓板和屋面梁項目上,而國內建筑業主要采用裝配式的混凝土建筑結構[2]。
3 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的設計
3.1 裝配式結構設計總方向
從建筑施工特點來看,裝配式結構將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重點,需要不斷完善設計方法,以便加強設計效果。在結構體系設計方面,應主要考慮建筑工程節能要求和抗震要求的差異化,研發符合工程質量和性能要求的結構體系。另外,今后裝配式結構設計還應考慮預制質量及效率,確保這一施工工藝全面推廣,為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持。我國裝配式結構體系是逐步優化的,遵循從低級到高級和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思路,研發出適應不同規模和性能特點建筑項目的裝配式結構,在優化現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板柱結構體系和框架結構體系的同時,發展新的裝配式結構設計手段。對于建筑單位來講,要明確裝配結構上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施工技術。同時為了保證構件加工質量,應將重點放在構件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實現方面,將設計流程和加工標準信息導入加工系統中,能保障整個結構體系安全性。同時要創新構件連接手段,推動建筑工程結構施工不斷發展。
3.2 預制裝配式框架結構的設計
裝配式框架結構在工程建設中有著一定應用優勢,由于各個構件分開加工,具有方便運輸、使用簡單等優點,尤其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取得廣泛應用,需要提高裝配式建筑框架結構的設計水平,推動建筑行業改革進程。在構件組裝環節,要做好疊合梁、疊合板制作準備工作,發揮其在結構體系中的作用,加強結構體系可靠性。在采取裝配式建筑框架結構施工法時,全部構件在車間進行生產加工,之后在現場完成澆筑和連接操作。在結構體系良好設計上,應堅持施工質量的核心目標,主要注重以下結構設計問題:①結構體系應保持平整,在支撐構件設計上,需要保證這類構件具有強度、抗拉性能和承載力能力滿足結構運用要求,能發揮支撐作用。同時要保證支柱結構間的軸線是平行的。②做好結構體系中構件連接部位的處理,合理選擇焊接方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結構設計中,要圍繞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的目標,有效設計結構體系,為整個建筑性能的實現奠定基礎。其中預制裝配式結構體系是目前建筑工程中較常用的結構設計方式,在優化工程結構設計上起到重要作用。裝配式結構標志著我國建筑技術的先進性,需要將該結構體系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運用作為建筑領域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 趙輝.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與設計[J].科學技術創新,2019,(14):131-132.
[2] 姜雨時.探討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與設計[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9,42(02):189-19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