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紹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碎片化教學在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構建方法。闡述碎片化教學模式的意義,以舉例的方式詳細分析碎片化教學模式在藥理學課程中的構建方式,展現該模式為藥理學課程改革帶來的優勢,為其他學科的碎片化教學模式構建提供思路。
關鍵詞 互聯網+;碎片化教學;藥理學;微課
推薦閱讀:互聯網+兩篇3000字論文發那些期刊
1 前言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互聯網這個名稱慢慢走進人們的生活,時至今日,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各行各業在不斷蓬勃發展,“互聯網+”在2016年甚至成為十大流行詞匯之一。如今,人們已習慣于利用各種閑暇時段通過手機從各種網站和社交平臺獲取信息。正是由于人們在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豐富、充實自我,而移動設備的廣泛普及又為這種學習提供了方便,因此,依托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碎片化學習模式應運而生。
2 碎片化教學模式的研究意義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于互聯網,特別是對新鮮事物接受速度最快的學生群體,每天會花費大量時間使用網絡。那么,如何利用互聯網,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能獲取更多的學科知識,就變成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如果能將課堂內容延伸至課下學習,那么教學效果也將得以改善。將網絡與日常教學聯系在一起,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新的研究方向。
基于這樣的現狀,基于互聯網的碎片化教學開始被教師運用在輔助教學中。碎片化有三層含義:學習內容的碎片化、學習時間的碎片化、學習場所的碎片化[1]。教師通過在互聯網平臺建立自己的教學資源庫,對教學資源和素材進行篩選和整合,結合本專業學生的特點,做出符合學生專業需求的碎片化知識[2]。以互聯網為依托,以手機客戶端為載體,使學習不再停留在課堂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想學便可以學[3]。這樣既能夠大大節省課堂時間,讓教師有更加充足的課堂教學、互動時間,又可以滿足學生利用短暫時間獲取知識的愿望。因此,研究如何在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構建碎片化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3 碎片化教學模式構建原則
碎片化學習以時間周期短為基本特點,碎片內容之間可以是相互聯系的,也可以是無序、無關聯性的,但單一碎片本身必須具備明確而完整的信息目的和目標[4]。知識的表達形式可以依托文字,也可以是圖片、音頻或視頻等。將完整知識體系中適合制作成較短篇幅的知識點加以篩選、收集、整理后,通過信息化手段制作成通俗易懂、便于學習與記憶的片段,發布在大眾廣泛使用的一些移動終端、網絡平臺等,讓學生可以方便獲取碎片化的知識,真正做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自學模式。日常的碎片化學習并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和目標,通常學生會根據興趣出發,通過碎片化的媒體工具和學習內容,找到符合自身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學習[5]。
4 藥理學課程碎片化教學構建方法
藥理學是研究機體與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及其機制的一門學科。其特點是理論教學內容較多,并且涉及很多抽象機制性的內容,學生由于缺少相應的基礎知識儲備,因此理解起來比較吃力。此外,課上講解的藥物種類繁多而課時安排不足,這就導致任課教師無法全面覆蓋所有知識點,學生學習起來有盲區。這些特點都使得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在課下的自主學習。針對學生自主學習效率較差、內容理解不透等特點,采用碎片化教學方法,將內容化整為零,再通結合課堂教學,將一個個碎片化的知識點拼湊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達到充分、高效利用課下時間學習的目的。
在構建這些知識“碎片”前,首先需要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分章節篩選出3~5個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這些內容主要是該章節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再通過分析整理,確定該“碎片”的呈現形式,一般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以微課、音頻、文字等形式呈現;最后配合相應的習題發送到移動終端上,如藍墨云班課、學堂在線等APP都具備資源發布、隨堂練習、答疑討論等模塊。下面舉例列舉出一些可用于制作成“碎片”的教學內容。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