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允尚姿 白鐘男
摘 要:網絡傳播早已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大學生的思維模式、習慣養成、心理狀態發展趨勢、價值觀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對我國傳統教育基礎理論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傳播時代,媒介素養問題愈來愈多,開始逐漸引發社會各界對媒介素養的高度重視?;诖?,文章以網絡傳播時代為背景,重點分析了學生的媒介素養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教育措施,以供相關研究參考。
關鍵詞:網絡傳播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
伴隨著網絡傳播時代的來臨,媒介對社會發展及人們的影響愈加深刻。大學生作為接納信息、傳播信息最密集的人群,已成為新媒介應用最普遍的群體。如何從容、積極地應對網絡傳播時代,區分辨別、合理運用媒介信息,是當代大學生應掌握的基本能力[1]。但綜合現階段大學生媒介素養水準來看,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情況并不樂觀。如何通過具體指導與教學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挑選和應用媒介,已成為各大高校塑造、培養滿足現代社會要求的創新型優秀人才的主要任務。
一、媒介素養及媒介素養教育的內涵
媒介素養教育自提出以來,便引起了傳播學者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各種爭論從未休止,有的學者將其稱為“傳媒教育”,有的將其稱為“傳媒素養教育”,有的將其稱為“媒介教育”。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革,媒介素養教育的內涵逐漸發生了變化,并生發出不同的歷史形態,但其內涵卻是大同小異,有著基本一致的脈絡。
(一)媒介素養的定義
“素養”一詞的本意是“讀、寫能力”,“媒介素養”是指正確對待媒介,應用媒體的能力或涵養。“媒體素養”的定義早在1933年就由法國學者李維斯及其學員湯普森明確提出。現階段世界各國文獻有“媒體素養”“媒介素養”“媒介信息素養”等多樣化名稱,但本質上含義是一致的[2]。
媒介素養是人們在現代社會務必了解和具有的能力。英國媒體素養研究表明,在21世紀媒介素養將成為世界各國文化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初期包裝印刷媒介、近期的短視頻媒介或是目前的互聯網媒介等,媒介素養為大家從信息接收和剖析到點評,乃至寫作帶來了新的架構。媒體素養對媒體社會發展功效的掌握和搭建也起著關鍵功效。
我國學者廣泛認為,媒介素養就是指對各種各樣媒體信息的認知能力、了解能力和對媒體信息的運用能力,其實質在于如何處理自身和各種各樣媒體相互關系[3]。縱觀世界各國諸多文獻可以看出,媒體間的素養是一種能力:“主要指人們應對媒體的各種各樣信息時的挑選能力、了解能力、懷疑能力、點評能力、創新和生產制造能力、盲區的反應能力、運用各種各樣信息技術制作各種各樣媒介信息的能力[4]。”
總的來講,媒介素養是傳統式媒體能力的拓寬,包含了大家對各種各樣媒介信息的講解能力,除開聽、說、讀、寫傳統式媒介能力外,還需要具有批判性思考媒體的邏輯思維能力,如“講解互聯網媒介信息的能力,應用普遍的信息技術建立媒介信息的能力”。
(二)媒介素養教育
媒介素養教育,即“具體指導學員正確認識和全局性地享有媒體資源的教育,根據這類教育,塑造學員身心健康的媒介職責能力,使學員可靈活運用各種各樣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加社會經濟發展”[5]。在歐洲一般被稱作“媒體教育”,現階段,加拿大、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在國內中小學校教育課程內容中開展了媒介素養教育,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處在初期環節。大學選修課的課程內容絕大多數仍滯留在過去的讀寫能力等傳統的素養塑造層面。
二、網絡傳播時代媒介呈現的特點
網絡傳播時代,各類媒介互相結合。這也是我國經濟和技術飛速發展的結果。媒介的發展趨勢遵循辯證、上升的規律性。伴隨著新媒體的持續發展,傳統的媒介一度處在劣勢階段,正如著名學者所說,實際上,從人們傳播的特征可以看成是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而不是替代目前媒介的懸念發展趨勢全過程[6]。媒體傳播方法也將產生重大轉變。
傳播就是指從一方面向各個方面的變化,人們的媒體意識被完全刷新,人物角色互換、互動交流、民主化和參與度。當前,每個人都可以當“新聞記者”,紀錄周邊的事,紀錄周邊的人。媒介的整合和傳播方法轉變使人們的媒介信息更為分散化,媒介自然環境也顯得越發繁雜。被稱作“社會發展公共性設備”的媒介將拓寬到世界各國。媒介穿插在人和“實際自然環境”中間的虛擬環境,人們花費的時間越多,就越迷戀在其中。不清楚哪些信息是事實,也不知道該怎么判斷。特別是處在一個以互聯網媒介為主導的時代,無論是否故意為之,互聯網一直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互聯網影響下的各類活動內容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
三、網絡傳播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
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網絡為載體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著許多不同,其信息內容海量化,網絡空間虛擬化,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交互性、開放性的特征。手機等新興的網絡媒體興起,有利于90后大學生及時了解社會資訊、愉悅身心、積極地利用社交媒體與外界溝通,也有利于他們自主學習。然而,很多大學生因媒介素養的缺失,造成學習與生活上的困擾,影響了他們的社會交往與專業技能的學習。雖然大學生的媒介接觸有著明確的目的性與功利性,但是普遍媒介素養不高,媒介素養往往靠個人的自我感悟獲得。深處信息洪流中的他們飽受網絡謠言與虛假信息的困擾,現實社交能力下降,行為取向與價值判斷易受新媒介左右。所以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現狀需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不斷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
(一)普遍不了解媒介素養的概念
在網絡傳播時代,大學生可觸碰到各種各樣的媒介,但因為網絡的便捷、技術性的完善、信息資源的豐富多彩,絕大多數同學在高校廣泛應用電腦與移動互聯網設備上網已是不爭的事實[7]。他們可隨時隨地與父母溝通交流,與朋友交心,在網絡上查看學習資料等,網絡媒介變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對媒介素質的內涵與概念卻沒有深層次的了解。其受到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生專業的限制,并且與大學生所處的環境與教學方法有較大關聯。
推薦閱讀:計算機網絡傳播現狀及對策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