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車輛工程師論文發表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與挑戰,汽車后起國發展模式大致可以總結為美國為代表的自由發展模式、韓日為代表的自主發展模式、巴西為代表的完全開放模式,面臨同樣境地的中國又能采用何種模式讓汽車產業之路走得更好呢?這是所有中國汽車人的困惑。
關鍵詞:車輛工程師論文,汽車產業
中國汽車工業開始起步的標志是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市動工興建。
建國初期,我國汽車工業在國家計劃經濟指導下發展,集中資金興建了第一、第二汽車制造廠兩個中型貨車生產基地。第一汽車制造廠于1956年10月開工生產,從此結束了中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
我國汽車產業正在蓬勃發展,汽車行業步入快速穩定增長期。整個行業在經2002年的爆發,2005年的恢復性調整以后,自2006年以來已經步入一個長達5~8年(甚至更長)的穩定快速增長期。2011年中國汽車保有總量為7802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6539萬輛,占83.81%.其中家用轎車的保有量為3443萬輛,占汽車總保有量的44.13%.以去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計算,中國百戶家庭擁有的汽車數量已從2001年不到2輛,增加到2010年的近15輛。如此一來,為我國汽車配件市場提供了龐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中國汽車產業最佳的發展模式,是降低貿易壁壘,實現更大的開放程度,同時汽車生產企業在新產品開發中要提升自主開發能力,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形成面向全行業甚至國際市場的汽車生產集團。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非常關鍵的轉折點,中產階級開始對汽車市場的消費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人員成本的增加、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交通擁擠問題的日益嚴重,讓汽車產業面臨著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使汽車廠商遇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從貿易的角度闡述汽車廠商的發展機遇。WTO作為自由貿易的踐行者,更多的時候我覺得我們肯定會造福的更多。如果我們可以更好地打破貿易壁壘的話,比如說降低關稅,我們會得到更大的好處。以汽車零部件為例,這一領域貿易關稅數額非常巨大,很多時候關稅稅率會達到10%以上,甚至可能達到20%到100%.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增加,一些觀點認為這種高關稅的做法是在保護本國汽車市場。但同時,這種做法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車支出。汽車可以滿足大眾的需求,而不僅僅是富人的專屬產品,更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可以在市場上和社會上引發更多的變革,可以使得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和工作方式。
希望世界領先的汽車生產企業能夠建立全球的汽車市場和品牌,開發出更高效的發動機、更好的信息技術系統,并且減少制造成本。對于企業關心的自由貿易帶來的競爭壓力,可以采用以技術為導向的貿易模式,比如說投入更多的創新技術,改變現在的汽車全球的供應鏈,這樣可以使企業成為市場的領導者。
中國從2001年開始加入WTO,2011年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體。對于中國自由貿易的發展,中國汽車產業同樣應該順應自由貿易的趨勢,進一步降低貿易壁壘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不同的挑戰,比如說實現更加高效、清潔、綠色的制造過程,使用更加節省的材料,這些都是我們整車廠商和汽車零部件廠商需要注意的問題。
降低貿易壁壘,擴大開放只是其中一方面,對于汽車的發展模式,不能只從單一方面進行努力,應當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在2011年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諸多汽車界代表呼吁“國家對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的產品給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他們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希望內外公平稅負、政府采購不能忽視自主品牌、支持企業成為研發主體。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認為:“目前,汽車的自主創新主體是企業,但為企業創新提供環境和條件主要在于政府。因為很多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上,包括政策資源、人力資源以及工業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其他資源。”
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自主創新是新的國家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也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的核心詞匯。作為基礎工業和支柱產業,汽車業的自主創新對整個工業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據他介紹,國家正抓緊研究激勵創新的政策措施。
汽車產業自主創新模式的興起,得益于合資企業的技術溢出、全球模塊化采購以及國內私人汽車消費市場的迅猛發展。在汽車零部件的技術開發方面,中國汽車工業企業在某些中低附加值產品方面具有相當的開發能力;在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開發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甚大。許多關鍵零部件僅僅是外國產品的仿制。
以汽車發動機為例,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的最先進發動機排放只能達到歐2標準,而發達國家則已經是歐4標準。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批量生產的發動機只相當于國際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國進口的各類汽車發動機為246087臺,大大超過了汽車進口數量。需要指出的是,在決定21世紀國際汽車工業競爭的核心技術———燃料電池汽車的研制方面,從政府支持的研究開發角度看,中國汽車工業幾乎與發達國家汽車工業處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夠把握產業化層面的競爭路徑,中國汽車工業可能在發動機研制方面實現跨越。同時,國家政策應該給予傾斜,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汽車工業的戰略重組,對于舊車更新換代在加大強制淘汰的同時適當增加財政補貼,使浪費能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車輛盡快被淘汰,新車快速進入市場,實現汽車工業的有序增長。因此,我們應當尋求適合我國汽車發展的模式,在降低貿易壁壘、擴大開放的同時,抓緊自主創新。建立科研、設計、生產三位一體的汽車研究與開發體系,把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新車型的設計與開發、零部件企業的開發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開發體系。同時借鑒其他國家的精華之處,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使我國的汽車發展模式在探索中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獨特之路,走向光明。
推薦期刊:《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月刊是由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山東農業機械學會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山東省汽車工程學會、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省工程機械總公司、山東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共同協辦并支持的科技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