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生存,就必須全面做好管理工作,在煤礦生產中,機電設備的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主要研究煤礦生產中機電設備管理問題。
《煤礦開采》(雙月刊)創刊于1991年,是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主管,由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主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采礦專業綜合性技術期刊,是煤炭行業新技術、新產品發布的主要媒體之一。
根據我國煤礦機電設備維修管理水平的實際情況,必須對設備的壽命周期開展全過程的管理,實現設備的最佳經濟效益和使用效率。必須通過對一些煤礦機電設備實際情況的了解,大范圍了解了煤礦機電設備的維修情況和使用現狀,對取得信息進行總結和歸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設備維修管理決策服務,同時,應要求整個煤礦企業的員工都參與到機電設備維修管理的全過程中來,通過對現代信息科學,以及先進的技術的使用,加強煤礦機電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一、煤礦生產機電設備管理現狀
1、設備管理理念落后
在一些煤礦企業,許多領導對機電設備的管理沒有引起充分的重視,只是單純的注重產量,而沒有領會到機電設備在整個煤礦生產中的重要性。企業的領導把機電管理部門作為一個輔助生產的工區,往往淡化了部門的基本職責,這就造成了機電管理部門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整個工作沒有辦法真正的落實下來。機電管理人員沒有一個明確的職責范圍,只是單純的應對企業的生產狀況。并且由于企業內部的生產任務比較緊張,許多領導只是關注眼前的產量,總認為機電設備能用就繼續用,到什么時候壞了再去修理,這就使得企業內的機電設備定點、定期檢修的工作沒辦法真正落實。
2、煤礦機電設備存在隱患較為嚴重
由于缺乏管理,很多機電設備已經出現老化、陳舊、運作不靈的問題,加上安全設施、保護裝置不全,與我國煤礦生產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同時,施工環境惡劣、粉塵大、濕度高、有腐蝕性氣體等,這些也影響了機電設備的使用性能。
機電設備主要用于井下作業,如不注意封存、防塵、防銹、防潮等措施,設備就會出現腐蝕性的損壞。現代施工人員的普遍認識不足,這類事故經常發生。例如提升系統缺少緩沖裝置和托罐裝置;電控系統、制動系統保護不全;井筒裝備銹蝕嚴重;沒有定時防腐蝕和管理;還有一些煤礦中老絞車、老的防爆高壓開關、未更換的非阻燃膠帶等。這些設備中,主提升機單線制動,對高壓開關的安全管理不足,主扇滿足不了礦井風量負壓的要求,這些問題給施工帶來很多安全隱患,管理部門對這些設備的檢測措施也不到位,測試手段落后,使其難以發現設備問題,也無法及時解決這些隱患。
3、機電隊伍的整體素質差
由于煤礦的本身作業環境較差,存在較多的不安全因素,在人們的意識里,已經認為這是一種又臟又累的工作了。所以,那些技術水平較高的人都不愿意進入到煤礦工作。加上大部分煤礦認為機電工屬于輔助性職業,沒有得到業界足夠的重視,待遇也一直沒有提高,導致機電人員的不滿情緒較強烈,一些技術人才紛紛跳槽,這方面的人才極為缺乏。據有關報道稱,現在鄉鎮煤礦中的機電工作人員很多都是農民工,他們的文化水平比較低,連一些簡單的機電故障和問題也無法排除和解決,耽誤了設備故障處理的時間,因此,他們無法承擔安全生產的重任,更談不上應用計算機參與現代化設備管理。同時,煤礦生產中減低礦工的礦井工作也是一起人才跳槽的主要原因。
4、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投入少
因為種種原因,一些煤礦企業的生產設備自上世紀末至今都無大的投入,大量的超過服務年限的機電設備繼續在使用,很多設備的工作性能已經達不到《煤礦安全規程》標準要求,但仍然沒有被更新替換。正是由于井下機電設備的老化,新的機電設備沒有及時更新,導致了常常發生煤礦的機電事故。尤其在對煤礦進行深度開采時,超期服役的設備更顯的力不從心,為安全生產埋下了隱患。
二、煤礦生產機電設備管理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安全生產是煤礦生存發展的永恒主題,而煤礦機電設備安全可靠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設備老、舊、雜、帶病運轉,安全設施、保護裝置不全,距《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存在差距。設備、配件采購混雜,同型號、不同廠家,安裝尺寸或型式不相同,增大工作難度。當前,在礦井實際生產中,機電設備投入的資金比例占到全礦井生產成本的40%以上。某礦一年投入的機電設備原值是6160多萬元,配件、備品消耗費用是1300萬元。費用投入的金額是非常驚人的,任何的管理失誤都將給生產礦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而且逐年逐月投入的配件、備品等數量和金額都是較為驚人的。如果沒有一套規范科學的管理程序從來管理好設備,就會使不合格的設備投入使用,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隱患。
機電設備管理的優劣是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條件。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發布的數據,煤炭企業40%的井下煤炭和瓦斯事故是由失爆電氣的電火花引起的,井下重大的火災80%以上是由機電設備管理不善造成的,如鄭煤集團大平礦難事故,就是由于電機車打出火花引爆瓦斯,釀成的慘劇,造成的損失是無法用金錢來估量的,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三、煤礦生產機電設備管理優化措施
1、進行機電設備的技術改造是企業走向內涵為主的擴大再生產,先進的科技裝備是煤礦企業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生產裝備水平和新工藝水平,提高產業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想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就必須盡可能的依靠科學進步,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本著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則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發揮廣大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的主體作用,不斷提高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率。依靠科技進步,保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2、建立質量監控與檢修體系。首先在設計方面,一定要堅持標準化設計,做到全面系統規范,在設計環節上不留任何隱患;其次在設備配件購置過程中,要把好購進設備質量關,在購買過程中要辨別真偽,嚴把采購質量關。再者對設備的到貨把好驗收關,必要時應進行拆機檢查,性能測試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裝方面。要堅持把好基礎質量關,把好分階段性驗收安裝質量關。對于安裝的關鍵工序,要堅持階段性驗收,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調試質量關。還要成立專家小組,對技術難題進行攻關,鼓勵職工進行小改小革,解決生產中的一些問題。
3、堅持管理制度化,加速實施煤礦機電設備現代化管理的進程,要解決過去一些設備管理中的不足,改進并完善機電設備的管理制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所有人員都要有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最大程度地消除工作中的缺陷。根據有關設備管理方面的規定,結合煤礦生產的具體情況,擬訂井下電氣設備防爆標準,落實設備巡回檢修制度,機電工和操作工等要實行崗位制,督促貫徹規章制度的執行,實現對設備管理的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要抓好對一些可能涉及人身安全的重要設備的更新工作,提高其技術先進性,加強設備運行可靠性,對落后的、功能差的設備,要堅決淘汰。還要嚴格落實礦井的停產檢修制度,按照計劃定期對設備質量、施工組織、安全措施等進行檢查,確保安全可靠性。
4、推廣使用新設備、新技術
不斷改進煤礦機械設備的安全性能,與此同時,完善管理機制,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更新生產設備,開發新型生產技術,在依據煤礦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管理方案,在容易直接與人的身體接觸的機械旋轉部分,采取有效的防護安全措施,在一切可能產生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上采取保護措施,以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轉和安全使用。
四、結語
想要做好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就要考慮保障安全、服務生產等多方面因素,并且要結合煤礦的具體實際情況,通過強調理念轉變、完善管理制度、加快資金的投入、機電設備的技術改造、提高機電設備管理人員和機電操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來確保煤礦機電系統的安全、可靠、高效,從而提高我國煤礦工業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念超《我國煤礦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現狀淺析》學術探討2008
[2]邵澤波陳慶《機電設備管理技術》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3]吉慶菊《淺談煤礦機電的設備管理》管理與財富2008
[4]申新莊《地方煤礦機電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中州煤炭200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