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們的文化素養不斷提高,對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汽車造型也不例外,雖說汽車是消耗品但同時也具備審美功能,將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注入到汽車的設計當中,從而實現汽車與人的需求的完美結合,論文研究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如何設計應用的。
《機械設計》(月刊)創刊于1983年,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天津市機械工程學會;天津市機電工業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會會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用刊,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重要期刊。
一、汽車造型設計的要求
1、汽車造型設計應具有完美的藝術形象
自1896年德國工程師卡爾奔馳發明第一輛汽車以來,汽車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早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汽車作為現代工業下的產物,它凝聚著一個國家積淀多年的民族文化。汽車既是工業產品同時也是藝術品,它是二者完美結合的產物,而汽車的藝術形象應具有社會特征、時代特征、民族特征。我國汽車的藝術形象應傳達出當代國民的精神面貌,反映出我國先進的科技水平及民族文化特征,這樣的藝術形象才能為國人所理解、所認同,這樣的藝術形象才能矗立于世界之林,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站穩腳,分一杯羹。同時,汽車的藝術形象還表現在汽車的外部雕塑造型、汽車燈具的設計、內飾色彩搭配的運用上。只有綜合地運用美學原理對它們進行藝術加工,才能使各部件相互協調形成統一的風格和完美的藝術形象。
2、汽車造型設計與審美需求
汽車是一種產品,作為產品就具備審美功能,這種功能是通過產品的外在造型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受,從而喚起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價值體驗,使產品對人具有親和力。汽車的造型設計需符合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從審美價值原理來分析,市場依靠激烈的競爭才能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的發展。汽車產品的開發則是汽車制造商們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在產品開發中,汽車造型設計的不同實現了產品的差異化和品牌特征。而人們購買汽車,反映了人們對這種產品的需求。同時,汽車造型設計與大眾審美取向關聯度的高低決定汽車的銷量。
3、汽車造型設計應使汽車具有良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
汽車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會受到空氣氣流的影響,合理的汽車外觀造型可以盡可能的降低空氣對汽車的阻力,這不僅能改善汽車在高速行駛中的車身穩定性還能將發動機的動能不遺余力的發揮到最佳值,同時還能節省汽車燃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汽車在造型設計中應考慮各種材料的裝飾特性
汽車的造型不僅包括汽車的基本造型,同時也包括材料在裝飾效果上的表現及搭配。材料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表現力、視覺及觸覺感受。因此,在各個裝飾件的材料搭配上要把握好視覺和觸覺上的相互協調統一。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內涵
1、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物質方面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先輩們留給我們太多寶貴的文化遺產,而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我們后輩在設計中的靈感源泉。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物質方面來看,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第一從建筑方面來看,包括紫禁城、布達拉宮、蘇州園林等:第二從佛教石窟來看,包括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第三在服飾方面,包括絲綢、唐裝、旗袍等;第四從民族文化產物來看,包括書法、漢字、剪紙、水墨、臉譜、京劇、瓷器、中國結等。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物質文化元素,蘊含了中國人民的藝術創造力及對美的理解,是中華民族物質文化元素的精髓,也是外國人心中最能代表中國的文化元素。
2、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精神方面
所謂的精神方面指的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進程中所積淀的民族智慧和思想觀念。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精神方面歸結起來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中庸思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第二,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主觀與客觀、感性與理性等的和諧統一關系。第三,以人為本思想。“以人為本”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孔子的仁愛思想。其核心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質,體現著價值尺度從“物”到“人”的轉移。這些思想在汽車造型設計中的體現就是,“以人為本”了解和把握人與物的關系,使設計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實現汽車設計與人的需求完美結合。
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汽車造型設計中的應用
1、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汽車造型中的應用
傳統文化元素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抽象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它很難用一句話或者一個具體的概念來闡述清楚。這種傳統文化元素在汽車造型中應用時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刻意追求,它應當是設計師在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背景后的一種自然的情感流露。就像中國繪畫的寫意一樣,筆不到而意到,言簡意深。同樣在汽車造型設計中也要用寫意的手法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述出來,使人們真正的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設計師們可以通過抽象、概括、簡化、提煉、變形等手法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如漢字、書法、京劇臉譜、古代建筑、經典圖案等元素融入到汽車的前臉、車燈、方向盤、座椅等造型設計中,制造出能真正代表中國文化特色的汽車。以國內汽車制造商吉利公司制造的GC9轎車為例,GC9在設計中融入了許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車身上下無不體現著東方美學的神韻。中網格柵的靈感來自水滴在湖面暈開的波紋,緩慢延展同時自然流暢,將大自然與汽車設計完美的嫁接在一起。從車門曲線來看,設計師將中式拱橋造型的優美弧線恰到好處的融入到了車門曲線中。從汽車內部設計來看,設計師們不愿浪費每一個細節,連不起眼的音響造型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回紋設計圖案。吉利GC9轎車的問世,無論是整體外觀還是局部細節的設計,處處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汽車造型中的應用,同時這也將打破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造型設計只會模仿國際暢銷汽車品牌的神話。
2、傳統文化元素在車身色彩中的應用
色彩是視覺傳達中反應最直接的信息符號,而車身色彩是構成汽車使用者視覺認知系統的必要元素。與西方傳統色彩的“七色觀”和“三色觀”相比,中國色彩理論的發展源自我國古代民間色彩的“五色觀”,五色即青、白、黃、赤、黑,同時也離不開儒家色彩美學和道家色彩美學的影響。在諸多色彩中,紅色是中國人最為喜愛的顏色,因為紅色象征吉祥、喜慶、莊嚴的品格。每逢喜事,都用紅色來裝點;人走運了,稱為“紅運當頭”;受上級重視者稱為“紅人”;這些都足以說明紅色在中國人心中具有的特殊情感。從汽車車身色彩來看,近些年,紅色汽車因其活躍而富有激情越來越受到都市女性的青睞,這都離不開傳統文化元素在汽車車身中應用。
四、未來汽車造型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汽車企業越來越開始重視設計和創新,從最初簡單的模仿國外暢銷品牌的汽車造型設計,發展到現在民族氣息漸濃,本土化設計理念開始逐步形成的局面。而作為中國設計師們靈感源泉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必將會大量的融入到中國未來汽車造型設計之中,成為未來汽車造型設計的發展趨勢。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