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新西蘭、荷蘭等,在我國種植范圍可從海南到長江以南甚至更北的地區。在中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地區比較適合。很多農學家也都針對作物的種植情況進行過研究,本文是一篇發表核心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千層金扦插繁殖技術與園林用途。
摘要:千層金原產新西蘭、荷蘭等地,是我國近年來引進的優良色葉樹,目前,已引種栽植地區十分有限。2012年筆者所在的宜賓云辰喬木園林公司對千層金進行引種栽培和繁殖技術研究,通過3年的努力,現已成功撐握了千層金扦插繁殖技術,為千層金在宜賓城市園林建設方面的推廣應用提供可靠的技術參數。
關鍵詞:千層金,扦插,繁殖,基質,園林用途
千層金是桃金娘科白千層屬常綠小喬木,原產新西蘭、澳大利亞。別名:澳洲杉、包鱗白干層、黃金寶、黃金香柳等。該樹種主干直立,枝條細長柔軟,嫩枝鮮紅色,葉互生披針形,葉片全年呈金黃色或鵝黃色,叢生的瓶刷形花序腋生,花瓣絲狀純白色。千層金的葉片芳香宜人,其含的芳香油是世界上珍貴的化妝品香料之一,是頗具綜合開發利用潛力的經濟植物。千層金適應土質的范圍也非常廣,從酸性到石灰巖土質甚至鹽堿地都能適應。抗病蟲能力強,既抗旱又抗澇,適宜水邊生長,具有耐鹽堿、固沙抗強風的特性,是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不可多得的優良景觀造林樹種,特別適合用于沿海填海造地地區和沿江城鎮消落帶的綠化造林。
1千層金扦插繁殖技術
1.1扦插基質與消毒處理
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則,扦插基質采用珍珠巖和黃沙土,按1:1比例混合而成,做成寬1m、長隨大棚長短的苗床,插前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殺菌劑進行消毒處理。
1.2扦插時間
在宜賓最適宜的扦插時間為春、秋兩季,春季3~4月,秋季10~11月,全光噴霧扦插,扦插生根效果好。
1.3插穗采集與處理
剪取1年生健壯的半木質化千層金枝條,粗度在1.5~2mm左右為宜,將枝條剪成10~15cm帶葉枝段,每50枝捆成1把,插穗下端在50mg/L維生素C水溶液中浸泡30分鐘后取出(維生素C對酚類物質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插穗從切口滲出的酚類物質造成自身中毒褐變,失去生根能力),在150mg/L 50%吲丁?萘合劑(105吲哚丁酸+40%萘乙酸)溶液中浸泡2~3小時后再扦插,生根率可達到95%。
1.4扦插方法
按10cm×10cm株行距,先用木(竹)棍扎1小孔,將插穗下端插入基質5cm,覆蓋基質后壓實,用電動噴霧器噴透水。
1.5插后管理
1.5.1溫度:扦插后溫度保持在20~30℃,溫度過低生根慢,過高易引起插穗切口干枯腐爛。
1.5.2濕度:扦插后基質保持濕潤狀態,過濕會引起下部腐爛。插穗未生根前,每天9~16點,隔30~60分鐘噴霧1次,將插穗枝葉噴濕,有水滴即可,不能讓葉片出現萎蔫。15天后開始長出根,根據氣溫狀況可逐漸減少噴霧次數。
1.5.3消毒殺菌:用800倍液的多菌靈每7天噴霧,以防新根感染雜菌。
1.5.4養分補充:生根后每10天用0.2%尿素噴施1次,促進生長。千層金春季扦插,到秋季可長到40cm以上高度,就能出圃栽植。
2千層金的園林用途
2.1觀賞樹
千層金分枝性能好,枝條密集、柔軟細長,新枝層層向上擴展,金黃色的葉片密集分布于整個樹冠,即使不做修剪也能使樹冠形成一個色彩明亮的金黃色錐形,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
2.2綠籬
千層金生長快,2~3年即可修剪成3m高的塔形,3~4年可培育成胸徑5~6cm、高3~4m的綠籬。成年樹干粗15~20cm,高6~8m,并形成冠幅3~5m的錐形。加上其葉片全年金黃色或鵝黃色,所以是作為高籬、綠墻的首選喬木。
2.3行道樹
千層金作為行道樹時,疏除枝干貼近地面2m左右的老枝、弱枝,達到樹冠層次分明,冠形美觀,從而提高觀賞價值;根據所需要的高度,按照固有樹形循序漸進的修剪,促使苗木快速生長,按照預定樹形發展。
2.4地被色塊
千層金小苗生長迅速,枝條柔軟、耐修剪的特性非常明顯,而且四季金黃的顏色與紅色系彩葉樹種的搭配作為色塊的效果也使業內人士非常看好,已經開始推廣其作為地被植物應用。如與紅葉石楠、紅花橙木等紅色系植物搭配栽植修剪,拼配出各式圖案,色彩會更鮮艷壯觀。
2.5綠化造林
千層金既抗旱又抗澇,適宜水邊生長,根系發達,用于沿江消落帶綠化造林,又具有防風固沙作用。
實踐證明,千層金適宜宜賓氣候、土壤條件,通過扦插繁育和栽植撫育管理,千層金3年生長高度達4~5m,米徑4~5cm,修剪出各式造型,用于小區、別墅、行道樹和地被色塊栽植,綠化和彩化效果良好。千層金抗性強,從引種到繁殖栽培、修剪造型用于園林綠化,3年多的時間里未發生病蟲害。
核心論文發表期刊推薦《貴州農業科學》(月刊)創刊于1972年,由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有辦。本刊內容涵蓋作物育種與栽培,植物保護,土壤肥料,果樹蔬菜,園林花卉,畜牧獸醫,農業生態,農業資源,農業經濟等專業學科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動態。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