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目前尚無統一認知的定義。一般是指以“個人”為單位的、利用web3.0時代所衍生的載體渠道,將傳統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不存在區域限制,且可移動性地實現銷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個體行為。[1] 簡單的說,微商就是資源整合。
微商不是朋友圈賣貨
關于什么是“微商”筆者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有這幾種:1.朋友圈賣貨;2.微信開店;3.口袋購物;4.微博打賞;5.自媒體……綜合所有的回答,最后發現認為朋友圈賣貨的是微商的最多,似乎成為了共識,大家也比較容易接受。微盟CEO孫濤勇曾在一篇文章里這樣定義微商:微商就是移動社交電商。不知道多少人同意這個觀點,但在筆者看來,微商絕對不是朋友圈賣貨,但朋友圈賣貨確是微商的一種。微商是基于社會化媒體或移動社交存在的。從以上的幾種選擇結果來看,其實都是微商的表現形式。
雖然筆者無法準確地去定義微商,但“微商“的”微“絕不是微信,微小的意思。筆者所理解的微商首先是一個去平臺化,其次是去流量化,最后是去品牌化的過程。去平臺化就是商家不再依賴淘寶、天貓等大平臺生存;去流量化就是可以將所有的社會化媒體聚合起來,一鍵分發商品;去品牌化就是隨著“小而美”的產品越來越多,入口和場景變得越來越重要,消費者不再是專注于某一種品牌,購物就成了一種隨時隨地的喜好和興趣。
微商改變了什么
即使微商的發展的無比艱難(沒有成熟的交易系統、信用保障、維權機制等),用個詞語形容可謂步履維艱,但依舊受到不少人青睞。微商到底改變了什么,為什么這么多人愿意追捧。筆者認為微商在潛移默化中做到了以下四點:
1、改變了自商業的群體結構。微商經歷了一個從微信電商——微電商——微商的成長過程。如果把朋友圈賣貨看做微商的雛形的話,那么微信開店(或微店)的興起則是微商的成熟和壯大。這一過程的轉變不僅是微商作為一種自商業的完善,更是對這一群體的擴充和延伸。
2、加速了用戶從PC端到移動端的購物行為。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天貓571億的交易額中移動端的占比高達42.6%,盡管質疑在PC端下單選擇在移動端支付的人不在少數,但即便如此,這一比例依舊很高,微商無法取代消費者在PC端交易的習慣,但可以改變他們轉向移動端的購物行為。
3、改變了C端的用戶身份。假如你是一個時尚達人,在朋友圈買了一款朋友分享的產品,而恰好你又對這款產品非常了解,體驗之后覺得很贊,于是你可能就會想著做他們的代理或分銷。此時你的身份就會從一個C端走向B端,你也可能從買家變成了買手。
4、重塑了買家和賣家的關系。在淘寶電商時代,買家和賣家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建立在產品上,而人和人之間的內在關系幾乎為零,而微商時代,買家和賣家的關系是建立在“社交——電商——社交”,這樣一個循環的生態之中,前者只是一種單純的商業關系,后者先有關系后有商業,這種商業還會不斷被傳播。
為什么說微商是一種“信任經濟”
微商帶來了很多,也改變了很多,在筆者看來微商最終走向的是一種“信任經濟”,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微商是基于社交產生的信任關系。做微商的前提是與用戶建立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前提是信任。通過好友申請是信任關系的第一步,好友對你所發的內容產生興趣是第二步,與好友評論、互動、交流是最后一步。長此以往陌生人變熟人,弱關系變成強關系。陌生朋友也會基于對你個人人品的肯定上升到對你的產品的肯定。只要你的產品和服務沒問題,基本上就可以成交。
第二,從分享中獲取價值。大家都樂意分享有趣的文章和新奇的事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東西給我們帶來價值和樂趣,不僅如此,還希望身邊的朋友也能夠看到感受到。這就是無償的分享,雖然他不能給你帶來直接利益。但是如果將無償的分享變成有償的分享并可以從中獲取價值利益,筆者相信,應該會有不少人參與。因為有信任關系做鋪墊,加上你所分享的東西恰好是朋友所喜歡的,而他又省去了尋找,搜索的麻煩,這樣的有償分享會產生一條生意鏈,一舉多得。
第三,影響力決定吸引力。雖然人人都可成為微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微商。微商是可以培養的,相比于草根,專業的達人和意見領袖更容易做好微商。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某個領域更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粉絲更容易相信他們,影響力決定吸引力。影響力發展到最后就是產品人格化的具體體現,和產品打交道亦是和人打交道。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少,看到蘋果也許就會想到喬布斯,看到羅振宇也許就會想到“羅輯思維”,看到微信可能就想到張小龍等等。
小編推薦優秀的經濟類期刊 《經濟縱橫》經濟期刊雜志論文刊發
《經濟縱橫》(月刊)1985年創刊,是由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專業性學術經濟期刊。《經濟縱橫》由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1986年正式出版發行,目前已發行到國內各地區及世界部分國家。雜志創刊以來,緊扣我國經濟改革的脈搏,抓住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其學術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受到各地黨委、政府及企業界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等廣大讀者的喜愛,被公認為是經濟研究領域內新觀點多、容量大、涉及面廣、有深度的綜合性經濟理論期刊。本刊以為各地黨委、政府宏觀經濟決策提供理論支持為出發點,致力于為學術界和企業界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和企業管理信息。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