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的使命是一個“古老”的話題,早在現代學術期刊在中國誕生之時,就已為期刊人所述說。近年來,這個話題在學術媒體上頻繁出現,經驗告訴我們,當一個話題被反復議論的時候,在現實中一定真的成問題了。
絕唱與重生
2012年12月31日,擁有80年傲人歷史的美國《新聞周刊》(紙版)走到了歷史盡頭,從此只出數字版。紙版的絕唱頗有些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味道,但是,誰又能說這不是它的重生?數字版的《新聞周刊》仍然作為一本獨立的雜志存在于網絡之中,甚至零售價都沒有變,而制作和發行成本則大大降低了。
無需懷疑,紙本的絕唱也將會在學術期刊界響起,而且,這個將來不會很遙遠。但如果不改變學術期刊傳播現狀的話,當告別紙本時,我們還剩下什么?我們還能獨立存在于網絡中么?對于學術期刊來說,失去了在傳播中的地位,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任何使命也都無從談起。因此,做數字化時代最好的學術傳播才是學術期刊的首要使命。完成這一使命并不輕松。首先,必須完成數字化轉型。基于數字化時代信息聚合和個性化發展的特征,學術期刊的數字化轉型必須是某一個或多個期刊集群的共同轉型。其次,必須完成集群內所有期刊根據各類讀者需求而進行的個性化重組,以完成數字化期刊體系的構建。這是一項需要集體智慧和協同精神才能完成的工作,做好了,我們才有望在數字化時代站穩腳跟并收復失地,實現數字化生存。然后,我們才有做其他事情的資本和余地。
其實,當真正能做到數字化時代最好的傳播的時候,其他五大使命中學術期刊應該承擔的部分也就在其中了。因為,所謂最好的傳播不僅指渠道的通暢,更是內容的優化。內容為王,是任何時代所有傳媒的準則。離開學術前沿,不能組織學術研究,沒有優良的學風,輕視學術新人的培養,自然不可能做到最好的傳播。但是,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界的主導。唯有在傳播領域,學術期刊才有可能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當好這一主角,我們不僅可以坦然面對紙本絕唱,實現數字化重生,而且還可以把握好在與學界共同承擔的使命中自己的角色擔當。
主角與配角
“使命”是一個給人以神圣感的字眼,在業界的熱議中,很多時候用的是“責任”和“職責”。筆者以為區別不大,故放在一起討論。
概而言之,被業界列為自己“使命”或“責任”的大概包括以下幾項:(1)引領學術研究;(2)組織學術研究;(3)樹立優良學風,抵制學術不端;(4)培養學術新人;(5)評價學術成果;(6)交流和傳播學術。經過這些年的反復闡述,這些理念已深入人心。
然而,明白使命和完成使命并不是一回事,學界對學術期刊的批評之聲這些年來不絕于耳,期刊人不能不反思其中的緣由,這大概也是業界熱議“使命”的重要原因。
反思之余,筆者發現,很少有學者將上述使命慷慨地給予期刊。也許在很多學者看來,上述前五項更是學者而非期刊的使命或職責。比如引領和組織學術的,當然首推學術帶頭人;培養新人乃是諸多資深專家和碩導、博導的責任;而學術評價和樹立優良學風更是學術共同體的職責。在學術舞臺上,唱主角的似乎應該是學者而不是期刊。編輯的美德好像一直體現為甘當配角,默默無聞地為他人做嫁衣。如今,期刊將如此多的使命攬于一身,已成了高調亮相于舞臺中央的主角,對此,筆者內心深處總覺得有些不妥與不安。
筆者并無意將上述使命像皮球一樣踢還給學界,學術期刊理應有所擔當,只是深感學術期刊很難獨自承擔如此重大之責任,須與學界攜手共同承擔,且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很多時候,當好配角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心與邊緣
當然,主、配角的角色并非不可轉換,令筆者不安的還另有原因。學術期刊之所以能將六大使命攬于一身,憑借的是在學術傳播中不可動搖的中心地位。這是“位”與“為”的關系使然。但是,時代在變信息時代來臨了,原本無可爭議的“位”,今天已變得不十分確定了。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里,學術傳播的最小單元就是學術期刊,論文不經學術期刊發表,就難以進入傳播過程,學術期刊在學術傳播中的中心地位幾乎不可動搖。但在信息時代,學術傳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隨著紙本為數字化傳播所替代,傳播的最小單元已由期刊變成了論文。在中國,促成這一變化的首推像中國知網這樣的大型期刊數據庫。早在十多年前,幾乎所有的學術期刊就已將數字傳播權拱手讓給了這些數據庫,而將自己置身于事外。但在這些數據庫中,被拆解為一篇篇論文的期刊早已迷失在數字網絡的汪洋之中了。隨著期刊數據庫成功進軍高校和科研院所,讀者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由讀刊變成讀庫,直接導致了期刊發行量連連下滑。此外,互聯網的交互性在理論上使傳播成了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行為,近年來,開放獲取網站和單篇論文在線出版等因數字化技術而出現的新事物,更是對傳統期刊中心地位發起了挑戰。因此,今天的學術期刊人必須直面這樣一個事實:隨著數字化的演進,傳統期刊在學術傳播中的中心地位正在日趨旁落。
在學術期刊從傳播的中心滑向邊緣的情境中來考察學術期刊的使命,我們不能不看到,完成使命的根基正在發生動搖。無論如何看待學術期刊的使命,我們都無法放棄賴以安身立命的交流和傳播學術的職責,我們不能不正視在數字化傳播中傳統學術期刊的地位已岌岌可危這一更需要我們面對的問題。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