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農業知識》發表的一篇農業論文,(周刊)創刊于1950年,是由山東農業知識雜志社主辦的農業刊物。本刊堅持“科學、實用、及時、通俗”的辦刊宗旨,宣傳貫徹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大力報道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經驗,為廣大農民服務,為廣大規模種植戶、養殖戶服務。榮獲華東地區最佳期刊;山東十佳期刊。
【摘 要】介紹了花椒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苗木繁育、整地栽植、栽后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期為花椒的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花椒;苗木繁育;整地栽植;栽后管理
花椒屬蕓香科花椒屬植物,有溫中散寒、燥濕殺蟲、行氣止痛的功效,還是重要的食品調味原料。它喜陽光、耐干旱、耐瘠薄,特別適宜于梯田地、邊隙地、荒地、果園四周等栽植。是一種集生態效益與經濟價值于一體的兼用樹種,是西部干旱地區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理想樹種[1,2]。現根據岐山縣曹家鎮魚龍村群眾近幾年在實施“退耕還林”中的實踐經驗,將花椒的栽培技術要點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苗木繁育
一般8~9月是花椒收獲的季節,也是花椒育苗采種的大好時機。當前推廣的品種主要有大紅袍(獅子頭)、小紅袍、黃金椒、油椒等。采種樹應選擇樹勢強壯、結實多、品質優良的中齡樹。采收時選用成熟充分、果實外皮紫紅,種子外表藍黑色、飽滿、無病蟲的花椒作種。新采的種子先用清水選去秕籽,然后用溫水配制成1%的堿水或1%的洗衣粉溶液,浸泡2d(用水量以淹沒種子為宜)。反復搓洗種皮上的油脂,直至種子表面呈灰白色為止。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種皮上的堿液,拌入草木灰即可播種。花椒從幼苗開始就要求陽光充足,苗床地應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播前精細整地,打碎土塊,做到上虛下實。結合深翻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機肥60~75t/hm2,尿素120~150kg/hm2,過磷酸鈣450~600kg/hm2,草木炭750kg/hm2或硫酸鉀150~225kg/hm2。在精細整地的基礎上做畦,畦寬1.0~1.2m,畦長6~10m。在準備好的育苗畦內開溝,溝間距20~25cm,深4~5cm,溝寬8~9cm,溝底踏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溝上培土,翌年開春后,檢查發芽情況。當少量種子破土時,刮去上部覆土,留下部覆土3~4cm厚,當種子80%以上破口時,再刮1次土,留1~2cm。播種量75~90kg/hm2。播期應在土壤封凍前,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花椒產區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采種后立即播種。花椒秋季育苗,種子出土時間長,較春播出苗早,因此在干旱地區或苗床土壤黏重的地方,播后可采用地膜或麥草覆蓋,干旱時可噴水,但不能大水漫灌,經常保持苗床土壤濕潤。當幼苗長到3~4cm高,有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當苗高達到10cm時定苗,苗距5cm左右,留苗30~45萬株/hm2;及時灌水排澇;適時追肥,促苗早發;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清除苗床雜草;保證花椒幼苗健壯生長。
2整地栽植
荒山造林采用魚鱗坑反坡階整地,栽植坑為50cm×50cm×40cm,外沿高出30cm。退耕地修集雨坑,將梯田隔成小方塊。土埂高30cm,寬30cm。以栽植點為中心進行挖土,逐步向外擴大,將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用生土堆成外高中心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在坑穴中心挖60cm×60cm×50cm的鍋底狀植樹坑,將熟土回填植樹坑內。最后將集流面夯實拍光。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于土壤解凍后至苗木萌芽前進行;冬栽于落葉后至上壤凍結前進行。栽植宜在秋季或雨后進行。選用苗高60cm以上、地徑0.6cm以上、具有3條以上10cm長側根、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的優質壯苗。隨起苗、隨運輸,苗木出圃時打捆后用塑料袋包裝,運輸途中遮篷布,盡可能減少水分散發。經長途運輸的苗木抵達后在清水中浸泡24h,使其吸足水分,再用生根粉處理。在地頭挖一土坑,填細土,用水攪拌成泥漿,栽植前將苗木根浸泡在泥鍋內。栽植時將泥漿蘸根的苗木置于坑穴,扶直樹身,嚴格按照“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步驟栽植。栽植深度以比苗木原土痕深2~3cm為宜。為了便于采收,株行距為1.5m×3.0m。栽后澆定根水,水滲完后封土。定干于地面5~10cm處。以定植苗為中心,將周圍耙細做成淺鍋狀,并覆蓋80~100cm見方的地膜,從而達到保濕、增溫的效果,以利苗木生長[3,4]。冬栽苗木,在平茬后的剪口上覆細土,使苗木剪口不外露,呈土球狀。
3栽后管理
冬季防凍而在主干處堆的土球,氣溫回升后要及時刨開,并重新修整樹盤。要適時松土閉墑,保證花椒樹苗發后有足夠的水分。幼樹施農家肥5~10kg/株,尿素50~150g/株,磷肥100~200g/株;六至七年生樹,施農家肥15~20kg/株,尿素500g/株,磷肥1~2kg/株。花期、果實膨大期要酌情施化肥,以提高坐果率和促進果實生長。澆好越冬、萌芽、果實生長期3次水。應配合施肥澆水,以充分發揮肥效,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成活后在5月和6月各澆水1次,同時追施少量氮肥。7月上旬以后應停止施肥、澆水,以免二次生長,影響果實發育和枝條越冬。花椒根系淺,雜草與花椒爭肥爭水現象相當嚴重,特別是在一至三年生幼樹期,為花椒定植后的緩苗期,應及時清除雜草,以促進樹勢健壯生長。栽后當苗木高60cm以上時,及時定干,不宜過低或過高,過低不便管理,過高不利于樹體生長和樹冠擴大。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主,一般留主枝5~7個,每個主枝上再選留2~4個側枝。結果樹修剪以疏為主,疏除病蟲枝、交叉枝、重疊枝、密生枝、徒長枝,去強留弱,交錯占空,做到樹冠內外留枝均勻,通風透光,立體結果。
4病蟲害防治
從開春開始注意病蟲測報、及時防治。主要病害有銹病和褐斑病,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及時噴灑多菌靈等。蟲害主要有蚜蟲、天牛和鳳蝶。蚜蟲主要在花期及果實生長期發生,噴2.5%的敵殺死4 000倍液防治;鳳蝶可用50%敵百蟲1 000倍液噴灑防治。天牛蛀食枝干,防治天牛主要是直接向其隧洞插入毒簽,用注射器向蛀孔中注入甲胺磷800倍液,也可采用捕捉成蟲、用鐵絲鉤殺幼蟲等方法防治。
5參考文獻
[1] 信國彥.花椒優質高產綜合栽培技術[J].科學種養,2009(11):16-17.
[2] 趙艷俠.花椒早果豐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5):28-29.
[3] 鮑為民,曹三強,孫敬鋒,等.花椒豐產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果菜,2009(4):17-1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