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農業環境科學論文發表了農村環境保護激勵機制建立與完善,論文對農村環境保護激勵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進行了具體分析,并給出了部分建議和輔助措施,希望對我國環境事業的快速發展有所幫助。發現了農村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事業也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目前的農村,由于大多數人們的素質較低,使得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十分緩慢。人們尚未樹立愛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對于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沒有足夠的認識。近年來,由于工業等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使得生態環境逐漸惡化,這就使得環境問題變得越發緊迫。通過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激勵機制,可對農村環境污染進行有效的控制,顯著提升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農業環境科學論文,農村,環境保護,激勵機制
1農村環境現狀
在目前的農村地區,由于環境保護等宣傳不到位,使得人們并沒有較好的保護環境的意識,再加上農村地區受教育水平較低,導致大多數人并不能清晰地認識到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巨大危害。另外,由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重工業和輕工業等逐漸向農村涌入,進一步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環境的破壞一方面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使得多種嚴重疾病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對人們的生活造成較大危害,另一方面還會對農作物的種植造成影響,減少農民的收成,降低農作物的質量,增加農作物的發病率,進而對農民的收入造成較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加大對于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視力度,通過建立環境保護激勵機制等體系來更好地保障農村環境,防止環境污染現象的一再發生。
2農村環境中出現的問題
2.1農村面源污染嚴重
在目前的農業生產中,大多數農民為了能夠盡可能的獲得最大的效益,不惜過度使用各種化肥和農藥,以此來保證農作物較高的質量和較大的產量,最終獲得較多的利潤。但是,農藥和化肥若使用過度,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是無比巨大的,一方面,農藥化肥中的各種有機元素會給土壤帶來污染,降低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使土壤出現干硬、結塊等問題,不再適合農作物的生產,另一方面,農藥化肥可通過雨水或灌溉用水等滲入到地下或排入河流中,導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河流的生態環境等受到嚴重危害,進一步加劇污染面積和程度。我國作為目前世界上使用化肥和農藥最多的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化肥和農藥所帶來的污染的影響,這也使得我國的環境問題進一步加劇,土壤污染以及水體的富營養化、有機化污染更加嚴重。因此,有必要及時的采取相關措施,減少化肥農藥給環境帶來的損害,保護水資源,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2生活垃圾等處理不當
在農村,人們對于垃圾的分類和回收沒有較好的認識,大多數人都經常會隨處丟垃圾,從而使得環境污染較為嚴重。該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歸結為三點,一是人們由于受教育水平較低,使得自身的素質偏低,對于垃圾隨處亂扔所帶來的危害沒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導致大多數人都對亂扔垃圾不以為然,沒有看到這種行為的嚴重性,二是相關部門的宣傳和教育嚴重不足,農村的底層領導沒有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使得農民沒有較多的機會意識到亂扔生活垃圾所導致的嚴重后果,三是相應的監管和處罰力度不夠,農村基層組織對于部分人的亂扔垃圾的行為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批評教育的工作,從而導致人們不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控制,最終使得垃圾隨處亂扔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
2.3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問題
在目前,大多數農民還在通過燃燒的方式來處理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這不僅會造成空氣污染,具有引發火災的危險,還浪費了秸稈作為生物能源的使用價值,屬于十分錯誤的處理方式。而農民對于禽畜糞便的處理也很不恰當,若采用隨處丟棄的方式同樣會對環境造成損害,而若將其進行發酵,產生沼氣以補充日常生活所用能源,則可為農民帶來巨大的收益,可謂一舉多得。
3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
3.1對于污染源及破壞者的制約機制
在環境問題中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特征,即造成污染的一方的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往往由與此沒有任何關系的另一方承受,這就使得建立針對污染源及破壞者的激勵和制約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可通過以下幾點做法來建立和完善機制:第一,要對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確保環境問題出現時有法可依,利用法律的力量強有力的保障相關人員的合法權益,確保不法分子受到應有的懲罰;第二,通過組織建立高效、合法、強有力的行政管理團隊,來進一步保障相關條例的實行,同時還能保證法律的順利實施;第三,要對現有的社會監督機制進行完善,通過組織專門的監督團隊,對污染行為及其處罰措施等進行監督,可有效降低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真正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較好的約束,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可鼓勵農民參與到監督團隊中來,從而大幅度提升監督范圍和時段,還能達到及時做出反應的效果,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監督、舉報和獎勵機制;第四,制定相關的引導機制,通過一系列政策及優惠措施來引導農民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其主動做出環境保護的行為,以獎促治、以獎代補,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素質,達到改善環境污染狀況的目的。
3.2對于政府部門及領導的激勵約束機制
針對相關政府部門及領導的激勵機制了通過以下兩點來進行建立和完善:第一,促進決策的社會化,通過讓群眾主動參與到影響其切身利益的關于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等事務中來,可進一步提升法律法規的有效性,提高群眾對于各個條例的接受程度,另外還能充分的發揮群眾的智慧,集思廣益,使決策的制定更加合理,使決策的實施更加順利;第二,監督評價公開化,通過將監督的內容及形式等對群眾進行公開,從而保證監督的有效性,也提升了群眾的參與程度。
3.3針對農民的積極性的激勵機制
農村環境保護務必要將農民作為主體,通過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才能真正有效地將農村環境保護事業做好,因此,有必要采用合適的方式來提升農民的積極性,提高農民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生態的意識,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通過在實際中認真征求農民意見、廣泛宣傳環境保護相關知識以及建立獎懲和引導等機制,保障農民能真正投身到環境保護事業中,在各個環節愛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卻在因此逐漸惡化。在農村中,由于人們素質偏低,保護環境的意識較為缺乏,對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危害認識不夠,使得目前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十分嚴重,亟需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通過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激勵機制,可有效地改善當下的農村環境污染現狀,促進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本文對農村環境保護激勵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進行了仔細分析,并客觀詳細地探討了相關對策,為環境問題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羅萬純.中國農村生活環境公共服務供給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基于農戶視角[J].中國農村經濟,2014,11:65-72.
[2]雷凱銳.重在建立農村環保長效機制[N].中國環境報第2版,2012-5.
[3]李建平.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
作者:紀衛章 單位:蒙城縣環境監測站
推薦期刊:《安徽農業科學》(旬刊)創刊于1961年,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主辦。主要刊登全國范圍的農、林、牧、副、漁業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及農業經濟研究、農史研究等與農業有關的學術研究論文,追蹤報道各學科的最新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