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要想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迎合時代的需求,跟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正確應用好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時代,高效整合農業發展資源,重視農業電子商務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斷推動農村互聯網建設進程,發現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實現農業技術轉型,最大程度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農產品
我國兩千多年來一直是農業大國, 但是目前在我國所有產業結構中,農業卻最為薄弱。 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從現有情況來看,若保持原有經營模式,農業經濟發展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很難得到突破。 互聯網的崛起和發展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發展機遇,將農業與互聯網有機結合,優化原有生產模式,充實和更新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的市場信息,形成更加廣闊的新型銷售渠道,從而優化整合社會資源,讓農業經濟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1 "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概況
1.1 背 景
2015 年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制定 "互聯網+"行動計劃,由此開起了"互聯網+"產業的新發展模式。 3月 5 日的政府工作報告、3 月 15 日的記者會、3 月 25 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走"互聯網+"的發展路線,這是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步成熟、電商平臺發展迅猛、經濟新常態下信息化發展的共同結果。 傳統產業通過內部轉化,在電商平臺上實現跨越式發展,農業的互聯網營銷也是如此,農業經濟搭乘電商平臺的"互聯網+"模式是新型需求下,農業將會實現大的突破。
1.2 農業經濟遇上"互聯網+"大機遇
自古以來,我國的農業都是支柱性產業,對保障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從 1990 年開始,我國農業的年度生產總值都在持續上漲, 雖然每年的增長幅度有所波動,但是總體趨勢上升。 互聯網目前已進入產業互聯網發展階段,傳統產業實現互聯網化將是大勢所趨,"互聯網+傳統產業"需要經過互聯網的引導向高端化、專業化發展,并推動傳統企業進行模式創新,帶動整個行業轉型升級。 尤其是在農業、家裝、服裝、汽車、餐飲等傳統行業中。 農業經濟在"互聯網+"的帶動下將會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產業化發展,不僅能夠擴大農業的市場空間, 將分散的農戶產品集中起來銷售,還能夠減少農產品的交易環節,降低各項交易成本。
2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生產模式過于單一
時隔至今,我國很多地區仍在使用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由于信息落后,技術跟不上時代,造成大量勞動力的浪費,產出率不盡如人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急劇增長,我們對農業產出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雖然近年來機械農具慢慢引入農業生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我國農業生產模式依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2.2 農產品不夠標準化
由于農產品種類復雜多樣, 人們對農產品具體標準不明確,造成下單困難。 例如,買三斤牛肉,但是,牛肉的部位、肥瘦比例都沒有明確標準,容易造成買賣雙方認知差異。 另外,由于許多進口農產品流入市場, 造成農產品質量規格價錢不統一,許多消費者在選擇同款產品時,更偏向于進口產品。 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3 農村缺乏互聯網人才,互聯網基礎較差
由于農村文化水平限制,目前農村互聯網基礎普遍較差,互聯網人才極度缺乏。 加上設施不完善,沒有專業化電商平臺,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和互聯網的結合受到極大程度阻礙。
2.4 沒有完善的冷鏈,物流配送成本高
因農產品大多需要時鮮,配送時間不能太長,導致冷鏈物流成為農產品銷售者的首選,物流配送成本隨之增加。 而目前我國尚未完善冷鏈物流渠道,導致很多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時,已經腐爛變質,這些因素對發展農業經濟帶來毀滅性打擊。
2.5 消費者與銷售者之間存在信任問題
由于現在電商平臺數量增多, 彼此之間的評價機制良莠不齊,同種農產品眾多商家同時銷售,造成消費者對貨品品質好壞很難鑒別。 加上這段時間頻頻有假貨事件曝光,消費者與銷售者之間的信任危機悄然而生, 從而阻礙了農產品的銷售和發展。
3 "互聯網+"時代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作用
3.1 促進了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
"互聯網+農業"的模式的出現,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有著重要的作用。 互聯網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①開放性:也就是互聯網中的許多信息內容都是對外開放的, 用戶只需要一臺聯網的電腦,就能夠對相關的數據進行查詢。 那么農戶就可以根據互聯網中的信息資料, 來及時了解當前農產品的價格、了解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 用戶可以通過上網及時的了解政府的最新政策,以便他們及時作出產業調整。
②綜合性:是指互聯網包羅萬象,不僅僅是能夠提供農業發展方面的信息,還可以提供與農業有關的農產品的相關信息,可以提供工業、信息技術產業等信息,可謂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用戶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綜合性這一特點, 及時了解其他產業的發展,進而為農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③創新性:是指互聯網會將最新的技術、 最新的技藝展現出來, 通過這些新技術與新工藝,農戶可以找到發展農業經濟的新方法,可以通過利用最新的技術、最新的機械設備來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可以將農業經濟的發展與互聯網的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 這對于新興農產品的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 能夠使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逐漸形成農產品產業化模式。
這種產業發展結構主要是以市場發展為基本導向, 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非常的重視,通過市場,農民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并且能夠對自身的發展戰略進行實時的調整, 這就促使產業結構調整變得更加的靈活。
3.2 實現了向技術型農業轉變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將信息網絡融入到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能夠促使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能夠突破傳統的資源型農業發展模式,逐漸的轉變為技術型農業發展模式。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創新能力以及核心技術成為其中的重要衡量指標。 現如今,我國的農業發展主要還是以資源型為主,信息化建設程度較低,這就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實行"互聯網+農業"的這一發展模式,能夠促使我國農業的轉型升級,能夠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建設。
3.3 有助于提高農業經濟效益運用
"互聯網+農業"的這一發展模式,能夠促使農業的發展成本的節約,能夠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①互聯網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2],高 效化 、實時化 、暢通化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其中,能夠促使農業生產者與經營者及時的獲得最新的市場信息動態,現如今,市場環境可謂是瞬息萬變,只有及時的獲取最新的市場信息動態,才能夠去應對這些市場的變化。
②有助于農業流通成本的節約,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通過建立網絡為主的交易平臺,能夠使交易的程序得到了較大的簡化, 這對于加快農產品的流通速度有著重要的作用。
③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企業提高農業技術提供了便捷, 使農產品的更新換代的速度不斷的加快,這對于提升農產品的生產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4 互聯網結合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戰略措施
4.1 運用互聯網改善農業生產模式
互聯網擁有廣泛性和創新性,具有極大信息量,能夠極大程度地幫助農戶及時掌握最新消息,了解最新策略,學習最新農業知識,從而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互聯網與農業的有機結合,能夠將農業生產模式智能化,有效化,讓農業生產更加適應時展,同時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4.2 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對農業發展資源進行高效整合
我國農業經濟要想取得可持續發展, 那么就需要緊緊的抓住"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來對農業發展資源進行整合。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這些理念作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 此外,還需要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相應的互聯網農業發展策略。 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 來對農業地區的以下幾方面資源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土壤、水文、肥力等,通過大數據來對當地農業的發展進行分析,并為之提供解決對策。
除此之外,還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加強對市場信息的速度的獲取,對農產品的價格以及行情等進行有效的分析, 并對農產品市場的發展走勢進行評估,以便對農業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展,這些都是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去獲取數據的。 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讓農戶及時了解我國各地的農業資源狀況, 進而可以讓農戶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或與其他地區的用戶合作,或將自己的農產品銷往其他地區,并在其他地區引入其他的農產品,以促使雙方能夠各取所需。
4.3 農產品企業聯合搭建電商平臺
從對農產品企業搭建互聯網電商平臺來銷售農產品的模式而言,成本耗費大、影響力難以打開、銷路問題成為了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因此建議有能力的農產品企業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搭建起同類別農產品的電商平臺,一方面能夠減少農產品企業的成本, 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農產品種植經營上,另一方面可以以多企業的共同努力,打開影響力,吸引到更多的客戶,并且能夠共享物流。
5 結束語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 農業經濟是其中的基礎性產業,對保證社會的穩定,對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有著重要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各行各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在這個背景環境下,我國農業發展一定要與時俱進,一定要緊緊抓住互聯網的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 蕊。農業經濟發展實施 "互 聯網+"戰 略途徑研究 [J]。 農 業經濟 ,2016,03:26~27。
[2]李丙金。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06:134~135。
[3]歐 陽韜。如 何利用 "互聯網+"加速農業經濟發展[J]。農 業科技與信息,2016,16:107~108。
[4]劉艷軍。"互聯網+"戰略下我國農業經濟效益提升戰略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16,03:54~56。
[5]姜春霞。淺談互聯網+與農業經濟發展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6,28:14~15。
與農業經濟論文相關內容,您或許還想閱讀《農業研究與應用論文費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