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藍又稱紅甘藍、赤甘藍,俗稱紫包菜,十字花科、蕓苔屬甘藍種中的-個變種。是結球甘藍中的一個類型,由于它的外葉和葉球都呈紫紅色,故名。紫甘藍也叫紫圓白菜,葉片紫紅,葉面有蠟粉,葉球近圓形。營養豐富,尤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U和較多的維生素E和B族。
《農村.農業.農民》雜志全國公開發行,創刊22年來,以權威的時事政策解讀、準確的新聞深度報道、海量的致富信息發布而深受讀者好評,改版后的雜志依托中央電視臺《聚焦三農》欄目、新華社新華網等多家權威媒體及其強大新聞資源,發行量超過300,000冊。
1食療作用
200克甘藍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C的數量是一個柑橘的兩倍。此外,這種蔬菜還能夠給人體提供一定數量的具有重要作用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與維生素A前身物質(β-胡蘿卜),這些抗氧化成分能夠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損傷,并能有助于細胞的更新。它有強身健體的作用,經常食用能夠增強人的活力。
甘藍菜是一類強身健體的蔬菜。紫甘藍含有豐富的硫元素,這種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殺蟲止癢,對于各種皮膚瘙癢,濕疹等疾患具有一定療效,因而經常吃這類蔬菜對于維護皮膚健康十分有益。此外,還有降低膽固醇,防治皮膚過敏的作用。
甘藍類蔬菜同藥物一樣,能夠減輕關節疼痛癥狀,并且還能夠防治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因此,關節炎患者最好經常吃這類蔬菜,并且為了防止感冒引起的咽喉部炎癥,在冬春季節感冒的高發季節,也應當經常吃甘藍菜。
2種植方法
2.1春季栽培
2.1.1育苗為了在預定時期收獲,就必須適期播種,培育壯苗。其標準是:未通過春化階段的具有6~8片真葉的較大壯苗,下胚軸和節間短,葉片厚,色澤深,莖粗壯,根群發達;定植后緩苗快,生長恢復快,對不良環境和病蟲害抵抗力強。紫甘藍冬春季育苗時間從12月上旬到4月上中旬,均為保護地育苗,育苗方式有普通苗床育苗和育苗盤、營養缽育苗,利用普通苗床育苗、分苗都要施入充足的有機肥,苗床應精細整地,平好畦面。育苗盤育苗、營養缽分苗可用草木灰等混合做營養土。
肥水管理方面,普通苗床育苗一般在播種前澆足底水,以后基本上不再澆水,以免降低地溫。3片葉左右分苗時要澆水1次。緩苗后追施1次少量的速效性肥料,以后中耕保持土壤上干下濕即可。一直到定植前7天左右澆1次水,然后起坨囤苗。
溫度管理是冬春季育苗最重要的工作,苗齡70~90天,整個育苗過程和各階段溫度管理也不盡相同。發芽期即出苗期,從播種至2片真葉出現約20~30天。白天溫度以25℃,夜間溫度以15℃為適宜。幼苗出齊后,再把溫度降到白天20℃,夜間10℃,以防止幼苗胚軸伸長。此期靠種子本身的養分來維持生長。因此,選飽滿、顆粒大的種子播種。
幼苗期從分苗時3片真葉到6~8片真葉約45~60天,這段時間前期,為促進分苗后緩苗快,溫度白天可保持25~C左右,夜間15℃左右,緩苗后再保持白天18~20℃,夜間10℃左右,使幼苗生長健壯,不徒長。定植前苗子已長到6~8片葉,這時為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和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應進行低溫鍛煉,白天保持在15℃左右,夜間7~8℃左右,逐漸地接近于定植環境的溫度。保護地栽培要注意溫度管理,經常通風換氣,掌握好通風口的大小和溫度的變化。
2.1.2定植。定植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用土雜肥、堆肥、豬糞等有機肥4000~5000千克,可摻入過磷酸鈣20~3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一起施用,以增加磷鉀的含量,與土壤耕耙均勻后整地做畦。做畦分為平畦和壟畦,平畦一般寬1.5米,長5~7米,壟畦寬0.6米,長6~7米。壟畦定植-般用水穩苗,即先開溝澆水再將苗子定植溝內。平畦是先挖穴栽苗,后灌水。定植密度行株距為60×50厘米,每畝2000~2200株,比較早熟的品種如“早紅”、“特紅1號”,行株距可50厘米見方,每畝為2500~2600株。
2.1.3田間肥水管理。春季定植時,外界氣溫較低,所以應采取“水穩苗”定植,可在澆水時,每畝施用硫銨7.5~10千克或用稀糞水定植,以促使緩苗快和提高地溫,增強幼苗的抵抗力。緩苗后澆1次緩苗水,然后中耕。這時植株根系已恢復正常生長,吸收能力加強,葉面積迅速增加,為使蓮座葉長得壯而不過旺,應在一定時間內約15~20天,控制澆水,達到蓮座期葉片健壯、根系發達的目的。
從定植到蓮座后期約30~40天,當心葉開始內合表明已到開始結球期,結球期是紫甘藍生長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也是需要肥水量最大的時期。保證充足的肥水是長好葉球的基礎。所以結球期要結合澆水追肥2~3次,結球初期每畝施硫銨或二銨10~15千克,中期澆糞稀水或施硫銨。二銨每畝7.5~10千克,后期澆稀糞水或少量追施化肥。澆水以保持地面濕潤為準,地面見干就要澆水。
2.1.4收獲。紫甘藍進入結球末期后,當葉球包合達到相當緊實時,即可收獲。收獲標準是葉球充分緊實,切去根蒂,去掉外葉、損傷葉,做到葉球干凈,不帶泥土。有病的葉球和腐爛有污染物的葉球不能做為商品上市。
2.2夏季栽培
2.2.1適期播種。選擇適應性強、抗熱性較強的品種,適期播種。4月中旬播種時,應稍加防寒保護措施。
2.2.2定植。定植地應選擇地勢較高較干燥處,以利排水排澇。
2.2.3施肥應施足基肥,防止雨季肥料流失,雨后采用追肥的措施。追肥方法應采取“多次少量”的方法。
2.2.4灌概雨季下過熱雨后,要及時澆井水,來降低地溫,增加土壤含氧量,有利于根系生長,也可防止葉球腐爛。
2.2.5中耕中耕除草工作以淺中耕為宜,劃破地皮即可,以除盡雜草為主。
2.2.6病蟲防治栽培過程要注意防治病蟲害,尤其是要防治菜青蟲的危害。
紫甘藍夏季栽培除以上幾點措施,其他管理方法基本上同春季栽培。
2.3秋季栽培
紫甘藍秋季露地栽培和改良陽畦栽培,播種期在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因生長后期氣溫逐漸降低,所以播種期應嚴格掌握,可稍提前,但不能錯后,以免產生結球不緊的現象。紫甘藍播種育苗時,正值高溫多雨季節,育苗管理的好壞是栽培成功與否的關鍵,所以育苗時必須采取防雨措施,防止雨水沖刷。方法一般采用塑料拱棚覆蓋,但要注意四邊要撩起,保證通風。另外,紫甘藍夏季育苗溫度高生長快,苗齡不宜過長,一般30~40天,苗齡若過長,苗子易徒長,形成細弱苗,定植后緩苗慢,易死苗,造成產量的降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