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安縣位于松遼平原腹地,年平均氣溫4.7℃,無霜期145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積溫2800℃。境內泡塘眾多,比較適宜于發展水產養殖。
本文源自科學種養,2020(10):53-55.《科學種養》(月刊)創刊于2006年,是由金盾出版社主辦的種養刊物,從2006年1月起面向全國公開發行。金盾出版社是全國優秀出版社、全國先進科普工作集體、全國"講信譽、重服務"出版單位,是全國服務"三農"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單位。20多年來,金盾出版社出版發行"三農"圖書近兩億冊,發行網絡遍布城鄉各地,金盾圖書讀者俱樂部會員已達70多萬人。
一、前期準備
1.進行泡塘規范
用于養殖河蟹的鹽堿荒地通常在幾公頃至幾十公頃。在這些鹽堿荒灘地中,有的地方泡塘的面積較大,水體較深,較保水,比較適宜河蟹養殖;有的泡塘的面積較小,水體較淺,不保水,比較容易干涸,不適宜河蟹養殖。所以在河蟹養殖前要對泡塘進行改造:
先將原有的淺水的泡塘深挖,或對泡塘面積小的荒地進行泡塘面積擴大,使泡塘水面面積占整個荒地面積的40%~70%,一塊承包準備養殖河蟹的荒地可以有幾個泡塘。泡塘的形狀、大小不限。泡塘的水深在1~2米。泡塘以外的荒地可以改造成稻田或種草。這些泡塘地處鹽堿低洼地,改造后的泡塘保水性好,水質良好,水位穩定。
2.建立防逃設施
用特制的寬80厘米左右的厚塑料薄膜做防逃墻。在河蟹養殖單元(每單元可以有一個或幾個泡塘及陸地組成)四周,距水面5~10米的岸邊處設置防逃設施。方法是先每隔50厘米左右用長80厘米左右的木棍或竹竿做樁,將樁插入地下30厘米固定結實。然后將厚塑料薄膜拉直并固定在樁上,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埋入地下30厘米左右,下端用土封嚴,形成牢固的防逃墻。防逃墻稍向內傾斜,不留褶,接頭處光滑無縫隙,拐角處呈弧形。
進、出水口用鐵網圍攔,做到內可防河蟹逃跑,外可防敵害進入。
3.養殖水體要求
根據河蟹的生活習性,要求水體的基本指標是:水體酸堿度在7.8~9,透明度在30~4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硫化氫含量不超過0.1毫克/升,氨氮含量不超過0.4毫克/升。
4.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1)移栽水草
在泡塘內移栽一定量的水草,使水草面積占泡塘面積的1/3左右,為河蟹提供棲息、蛻殼的場所。水草還可以吸收太陽能,降低池水溫度,有利于河蟹生長。
(2)投放螺螄
螺螄能清除泡塘底部的剩余殘餌和有機質,從而起到凈化泡塘底質、防止泡塘內病原滋生的作用。螺螄還可以為河蟹提供部分營養豐富的鮮活餌料,促進河蟹蛻殼和生長。一般每公頃投放鮮活螺螄500~1000千克。
(3)改造陸地
圈養河蟹的荒灘鹽堿地除去泡塘面積后還應該有30%~60%的陸地,可以適當種植牧草或開發成稻田。一是可以產生一定的收益,二是可以為河蟹提供良好的生活場所及部分青飼料。
二、養殖技術
1.水體消毒
由于養殖河蟹的泡塘很難將水排凈,因而在蟹種放養前要帶水消毒。水體消毒前視水深潑灑漂白粉(用量為10~15千克/畝)或生石灰(用量為150~200千克/畝),以殺滅致病菌。
2.蟹種選擇
蟹種要選擇種質基因良好、沒有退化、抗病力強、生長快速、肉質良好的品種。外觀要求無畸形、無傷病、活動力強、肢體完整、色澤明亮、規格一致的健康1齡扣蟹。放養蟹種的規格以200~240只/千克為好。
蟹種要購買其產地開河后最早的原塘蟹種,否則質量難以保證,也不利于河蟹后期養殖。
3.蟹種放養
每年4月中下旬至5月初投放蟹種,每公頃放養扣蟹100千克。蟹種入池前要用20~25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鐘,也可以用2%~5%的食鹽水浸浴5~8分鐘,以消滅蟹體上的細菌和寄生蟲。
投放時將扣蟹倒在池邊較潮濕的地方,讓其自由爬入水中。
為控制好水質,每公頃泡塘放養白鰱魚種100千克、花鰱魚種50千克,規格為250~350克/尾。
4.科學投喂
根據天氣、水溫、季節、水質以及河蟹生長和吃食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投餌時堅持“四定、四看”原則。
投喂餌料以河蟹全價配合餌料為主。每天投喂2次,上午、傍晚各1次,以傍晚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2/3或3/4。每天投餌量為河蟹總體重的3%~5%,并視田間剩餌量確定次日的投喂量。
飼料要投喂在水溝岸邊或預設的食臺上。
5.日常管理
(1)堅持巡塘
每天巡塘3次,早、中、晚各1次,主要觀察河蟹的動態。早晨巡塘觀察河蟹有無上岸、是否缺氧等;中午巡塘以觀察水質和測量泡塘內的水溫為主;傍晚巡塘主要檢查河蟹的活動和吃食情況。特別是在高溫季節,要加強巡塘,注意觀察河蟹是否有缺氧、死亡現象,有無病害和纖毛蟲等。
(2)加強水草管理
泡塘內的水草要保持合理的密度和分布,始終使水草面積占泡塘面積的1/3左右。水草發生腐爛或漂浮要及時撈除。有污泥的水草,采取換水去污的方式保持水質清新。
(3)加強蛻殼管理
河蟹從蟹種長到成蟹要經過3~5次蛻殼,蛻殼時河蟹會隱藏在淺水區的水草內,所以淺水區要注意水草的栽培。河蟹退殼高峰期可以適當注入新水,不必換水。蛻殼的前3天(細心觀察),在人工餌料內加入脫殼素、維生素、消炎藥等,可以達到消毒補鈣的目的。
6.病害防治
(1)嚴禁使用禁用藥物
河蟹養殖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不得使用孔雀石綠等禁用藥物。上市前的1個月左右禁止使用各種藥物,確保養殖的河蟹無污染,品質高。
(2)做好河蟹病害防治
河蟹的病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每15~20天潑灑生石灰1次,以預防疾病。在入伏前使用纖蟲凈等藥物殺纖毛蟲1次,隔日再用二氧化氯等藥物消毒1次。
出現病害后時,要及時用藥物對癥治療。
三、養殖結果
經過4個多月的養殖,大的商品河蟹可達到120多克,最小也有70多克。由于泡塘養殖密度小、水質好,養出的河蟹品質也非常好,售價均在60元/千克以上。每公頃純利潤在3萬元以上。表1是農安縣某泡塘河蟹養殖戶的投入與產出情況(以1公頃計算),讀者可作為參考。
四、總結
農安縣鹽堿低洼地眾多,低洼地上的小泡塘資源豐富,但以往大多廢棄不用。近幾年,我們因地制宜地對部分鹽堿低洼地的泡塘進行適當改造,引入泡塘養蟹技術,使這些鹽堿荒灘地變廢為寶。泡塘養殖河蟹,利用泡塘中豐富的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和昆蟲等作為河蟹的天然餌料,再輔以人工飼料,當年所投蟹種當年收獲上市,投入少、見效快,成蟹個體較池塘養殖規格大、品質好、效益高,在當地發展很快。
目前農安縣泡塘河蟹養殖較好的地方,每公頃泡塘的純利潤達3萬多元,平均每畝利潤2000多元,可見利用低洼鹽堿地發展泡塘河蟹養殖是一項增產增收的好項目。
表1某泡塘河蟹養殖戶的投入與產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