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大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是重要的建設目標。隨著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地區生活垃圾產量不可小覷。本研究通過對中部地區L縣Z村及西北地區Y縣K村兩地進行對比研究,以此取長補短,共同促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為切實解決全國各地區農村垃圾治理問題探索可行性方案,豐富研究領域多樣性,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 :鄉村振興;垃圾治理;治理對策
1.引言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了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近年來,隨著我國對于鄉村振興發展不斷被重視,一系列的鄉村振興舉措被逐一提出。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一文中明確表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而在鄉村振興戰略環節中,美麗鄉村建設則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2.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困境
基于對兩地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狀的實地調研,發現目前農民生活垃圾處理流程普遍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垃圾系統的收集階段,其次為運輸階段,最后為最終末端處理階段。這三個階段在實行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治理缺陷。
2.1村民相關意識欠缺
村民是促進環境治理的主體,需要激發其對生活垃圾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政府前期宣傳不到位加之自身文化水平素質較低,對垃圾合理投放的意識薄弱,體現在社會現狀,產生垃圾亂象或者對垃圾治理具有消極心態。
2.2垃圾箱易丟失
據前期調查發現此現象較為普遍,村政府投放垃圾箱后,垃圾箱被村民拿進家中私自使用,用來盛放飼料等物品,村委干部在垃圾箱的投放以及后期維護投入大量精力,但是被村民私自挪用,多次勸說均無用,仍需探尋解決措施。
2.3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資金不足,治理資金來源于財政支持以及村民集資,但金額較少甚至資金空白,最終致使相關設施購買力不足,設施投入較少,不足以滿足垃圾治理需求。
2.4 垃圾回收利用率較低
完善的體制機制,對于垃圾治理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垃圾分類機制不健全,分類投放意識較低,極易對第三階段造成影響,降低末端處理效率。
3.典型經驗與案例
3.1.政府主導
為落實美麗鄉村建設方略,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L縣政府以政策作為導向,居民共同參與,從而使居民在遵守規則的同時共同參與垃圾治理,這種以政府為主導和居民共同參與的形式對在居民之中切實推進減少垃圾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3.2垃圾市場化
L縣相關企業將可回收利用地垃圾通過買賣的方式將其收走,不僅農村垃圾治理問題得到處理,而且因此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工作崗位,提高收入,極大的促進了L縣的發展。
3.3三隊三會一屋一規
L縣為更好地治理垃圾,制定了三隊三會一屋一規的治理方法。
方式 方法
三隊 自來水管護隊:解決有人建無人用問題、用于維修、收費;衛生保潔隊:收集、收費、監督 構造人員分兩類,一類為義務,當地駐村干部以及鄉賢進行監督。一類為公益,給予貧困戶工作崗位;道路管護隊:政府補助維修保護道路,清除障礙物。
三會 院壩說事會:解決不了的重大問題總結于會議上一起討論(雙月反映),搭建協商對話平臺;院壩說法會:為院壩說事會下設部門,主要為講解法律條文;道德評議會:按照孝善誠勤儉美評定,基礎分定為0分,再進行加減,按紅黑榜劃分。
德美屋 用積分兌換日用品,積分來源于其一、垃圾分類回收兌換,其二、入戶評分,參照于道德評議會劃分。每戶村民可按照“德美屋”兌換規則,兌換生活日用品及其他物品,讓人的“窮”“富”以品德高低而論,推進鄉風文明。
村規民約 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紅九條”村規民約、衛生管理等規章制度,讓村民在鄉村治理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按屆、村情修訂。
3.4“垃圾銀行”
L縣用垃圾換物資,Z村給多戶村民每家配發兩個垃圾桶,對于那些回收利潤微薄,回收公司拒絕回收的垃圾,Z村建起可回收垃圾集中收集點。村民用上交的垃圾換成積分,把積分儲存起來,再用儲存的積分到村里的德美屋兌換生活物品。
3.5“紅黑榜”
Y縣為了提高村民的參與度,設立了積分紅黑榜,按照戶戶的衛生,清理垃圾情況,進行打分,然后每周開村民大會按打分情況發放積分卡。得分情況評為紅黑榜,用積分卡兌換用品。
4.建議
4.1學習借鑒各地經驗
雖然各個地區有不同的環境,但垃圾治理作為一大環境問題,在治理方式上大同小異,我們在結合自身地區環境下,同樣借鑒其他地區優秀的治理方式。
4.2完善處理技術,提高廢物利用率,系統化治理
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技術手段的不斷成熟,借助科技,減低治理成本,形成相關產業鏈,將垃圾治理科學化,技術化,系統化,提高垃圾的可回收率。例如瑞典運用再生利用,生物處置等方式。
4.3政企民合作
“政府+企業+居民”模式,政府起帶頭作用,企業提供技術,居民積極配合,從源頭減少垃圾亂扔亂放。政企民多方相互配合,改善農村垃圾單方面的治理。
5.結語
農村垃圾治理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牽涉到了多方主體的實際利益,也關系到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因素的復雜互動。Z村與K村兩地政府在垃圾治理實踐中發揮了更好的作用,優化了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組織功能。在垃圾治理階段K村仍有不足,發現不足并這對兩地進行對比,分析垃圾處理現狀及措施,期待為不同地區的農村垃圾治理提供更多的政策參考意見,為切實解決農村垃圾治理問題,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能夠用于解決不同地區農村垃圾治理問題的持久可行性道路。
參考文獻:
[1] 李成,王麗娟,李熙.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歷程、效果及展望[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9):12-16.
[2] 王博.美麗鄉村建設下的我國鄉村生活垃圾治理探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02):1-2.
[3] 李亞娟.“美麗鄉村”下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影響因素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9,44(07):59-63.
[4] 伊慶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問題研究——基于s省試點實踐調查[J].云南社會科學,2019(03):62-7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