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理論
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21世紀的教學已不再是從灌注到復習再至考試這一傳統教學模式,而是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如何開啟思維的方法,并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與此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個跨越時空、匯集大信息量和智能化、個性化的學習條件與環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并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通過將虛擬現實藝術引入到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中進行虛擬現實教學,更能夠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各種感官的作用,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多的設計信息。
一、實現虛擬現實藝術的手段
虛擬現實藝術實現的手段可以分為桌面式虛擬現實藝術、沉浸式虛擬現實藝術、網絡式虛擬現實藝術。桌面式虛擬現實藝術是把計算機的顯示屏幕作為藝術創作者觀察設計作品的窗口,藝術創作者在計算機屏幕上觀察360°范圍內的虛擬空間,通過使用輸入設備對虛擬空間中的物體進行平移和360°的旋轉,這樣可以對設計作品進行不同方位的觀察,并在一些虛擬現實工具軟件的幫助下在仿真過程中進行各種設計及對設計作品的修改。桌面式虛擬現實藝術雖然受現實周圍環境的干擾,缺少完全的沉浸,但是由于其對硬件設備要求極低,實現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桌面式虛擬現實藝術應用比較普遍。在藝術設計領域虛擬現實藝術已經開始應用于室內外環境設計、工業造型設計、三維動畫游戲設計、影視動畫設計、互動廣告設計等領域。沉浸式虛擬現實藝術就是利用頭盔顯示器把觀賞者的視覺、聽覺封閉起來產生虛擬視覺;利用數據手套把觀賞者的手感通道封閉產生虛擬觸動感,并利用計算機及其相關軟件模擬一個虛擬的空間,使觀賞者完全沉浸于一個“看起來是真的、聽起來是真的、摸起來是真的”的虛擬世界。由于沉浸式虛擬現實藝術在硬件性能上要求比較高,所需要的配套設備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多使用在一些大型的設計項目中。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新型材料不斷研發,沉浸式虛擬現實藝術在藝術設計領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網絡的出現使人類傳播和獲取信息的方式、內容和范圍不斷增加,但是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傳統網絡的二維空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互聯網的需求。目前網頁中所使用的多媒體視聽元素隨著網絡帶寬的增加、芯片處理速度的提高以及跨平臺的多媒體文件格式的推廣,必將促使設計者綜合運用多種媒體元素來設計網頁,以滿足和豐富瀏覽者對網絡信息傳輸質量提出的更高要求。隨著3D、Maya等三維制作軟件的廣泛應用以及Virtools、Cult3D等交互軟件的日趨成熟,網頁也逐漸在走向三維化的世界。因此,網絡式虛擬現實藝術設計必將成為網頁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
二、虛擬現實藝術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虛擬現實藝術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就是通過各種虛擬環境將知識賴以存在的客觀現實以新的面孔展現給學生。通過知識要點的講授并對理論進行概括,從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感官信息,激發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以此來啟發學生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從而拓展創新思維活動的一種教學方法。
利用虛擬現實藝術所進行的藝術設計教學其教學方法非常地靈活,同時也是創造性和實踐性很強的一種教學活動。根據具體的藝術設計教學環境,各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被不斷地創造出來。因此,本著虛擬現實教學所具有的真實性、典型性、整體性、相關性、選擇性、生動性的教學原則,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演示型教學方法、網絡環境下的“鏈式”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方法、技能訓練法、計算機仿真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法進行不同的教學活動。
計算機仿真教學主要是通過聲音、影像、文字、圖片等元素介紹客觀事物的各種信息。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有許多實踐類的教學活動并不能完全實現,但是可以把一些具有教學示范意義的實踐教學活動復制出來,制作成由聲音、影像、文字、圖片等元素組成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對于一些我們無法用視覺去接觸到的事物、環境都可以通過計算機虛擬來實現。例如民族藝術考察與研究課程,中國有56個民族并分布在大江南北,而民間藝術種類又多種多樣,教師在短短的一個課程里是無法帶領學生走到所有的地方去觀摩、體味這些藝術的,只能有選擇性地去進行實地的考察。但是通過仿真教學我們可以將這些沒有去過的民族地區、沒有看到的民族藝術,利用虛擬現實系統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像身臨其境一樣對這些藝術形式進行欣賞。
如運用三維虛擬現實手法進行的楊阿苗民居的建筑虛擬仿真,把各種古老的建筑方法、建筑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施工過程用三維軟件進行非常精確的實物建模,把現實中存在的每一個細小部位的數據通過軟件虛擬下來,然后進行模擬施工動作的調試,運用三維軟件進行準確的程序定位,完整地模擬出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再在三維中通過真實的燈光,實時的光影效果,來真實模擬出楊阿苗民居當時的各種施工工藝、制作的流程及方法。在功能上實現了自動行走和手動行走兩大主流瀏覽手法,加大了娛樂性和互動性。同時還加入了導航和截圖功能讓瀏覽更加人性。如果我們將這些引入我們的課程中,通過模擬出來的環境讓學生去進行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仿真教學具有教學環境的適應性強、教學效率高、可重復性較強、信息量大、學生可參與性強的特點,是現代化教學手段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演示型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現有的教學手段基礎上,使用多媒體進行各種演示,為學生的充分感知創造情境,同時也可以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突出知識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形成學習概念規律,促進學生形成較為穩定而又清晰的表象,促進學生對知識重點的深度理解,同時也可以用于技能訓練。
情景模擬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對事件或事物發生與發展的環境、過程的模擬虛擬再現,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進而在短時間內提高能力的一種認知方法。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具有直觀、高效、啟發性強、更接近實際的優點,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要求每一位學生能主動去感知、去接受、去探求知識,在練習中學習技巧和社會實際應用過程達到同步。情景模擬教學方法可以利用虛擬現實藝術把講解內容、實際操作,驗證效果等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教學的仿真程度。例如在服裝設計中,可以在一個三維立體的虛擬空間里對所設計的服裝不斷地進行修改完善,逼真地模擬出材料的質感,形象地模擬出消費者對服裝的要求,更真實有效地設計出布料及圖案的選擇效果。網絡環境下的“鏈式”教學法就是在網絡環境下完成“教”與“學”的全過程,也就是我們在虛擬現實中所說的虛擬教室。在網絡環境下,虛擬的教學環境中可以讓學生脫離課本、脫離課堂,親自去接觸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轉化為實際能力。通過網絡教師與學生可以互相促進、互相激發,以便加深相互之間的了解,從而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網絡環境下的“鏈式”教學方法突破了師生之間在時間和空間上局限,給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并為師生之間的教學交互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與途徑。例如E-mail、網絡課堂中的在線交流、QQ、微信、論壇(BBS)、微博等,均可以滿足各種學生的需求,使教師可以隨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上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