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我國“九五”攻關課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我國五大行政區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發生率為22.6%,低骨量發生率為13.3%;80歲以上人群50%患有骨質疏松[1]。鈣、維生素D缺乏,吸煙、飲酒、喝咖啡、碳酸飲料,高鹽飲食,低植物蛋白高動物蛋白飲食、運動和日照時間缺乏等是影響原發性骨質疏松可控性的危險因素。目前,原發性骨質疏松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習慣能降低甚至消除危險因素[2]。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更相信從醫護人員處得到的預防骨質疏松知識,更愿意接受他們的指導和幫助,并希望向醫護人員個別咨詢[3]。因此,醫護人員常需要在居民家中和社區傳播健康知識[4],他們在健康教育和醫學知識普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醫護人員所掌握的骨質疏松防治知識較片面,且缺乏深度[5]。所以,需對醫護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6]。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某職業學院2011年已完成臨床實習的五年制護生(在校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共940人。其中二甲醫院實習護生380人,占40.4%;三甲醫院實習護生560人,占59.6%。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1)一般情況調查表。自行設計問卷,包括實習醫院、有無骨質疏松家族史、有無接觸過骨質疏松患者、實習期間有無對骨質疏松患者進行過健康教育。(2)骨質疏松知識問卷。問卷在BerarducciA等[7]編制的護理人員骨質疏松知識問卷(OKQ)的基礎上,通過文獻檢索及專家意見修訂形成,主要測試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和防治知識掌握狀況。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危險因素,采用選擇題形式;第二部分防治知識掌握情況,采用填空題形式。答對記1分,答錯記0分。講解了問卷目的和填寫要求后,發放問卷,30分鐘后統一回收。發放問卷1000份,有效收回940份,有效回收率94.0%。
1.3統計分析
將所有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對樣本進行統計描述,兩院計量資料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χ2檢驗,取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護生一般情況
二甲醫院和三甲醫院實習護生的家族史、接觸患者和對患者健康教育無較大區別(P>0.05)(見表1)。
2.2不同醫院實習護生得分和答對率情況
危險因素和鈣知識方面得分和答對率二甲醫院實習護生均高于三甲醫院護生,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運動知識和其他知識比較兩院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二甲醫院和三甲醫院實習護生家族史、接觸患者和對患者健康教育無較大區別,說明骨質疏松尚未引起社會和醫院的重視,其預防知識在醫護人員中沒有得到廣泛普及。所以,在醫護人員中普及相關知識是防治患者骨質疏松的有效途徑。
危險因素方面,二甲醫院和三甲醫院實習護生分別得(8.08±3.78)分、(7.32±3.44)分,答對率分別為57.7%、52.3%,總體答對率為54.5%,稍低于國內相關報道[8]。說明實習護生對骨質疏松危險因素的認識相對不足。作為未來醫務工作者,缺乏教育知識是影響健康教育的因素之一[9]。危險因素和鈣知識方面得分和答對率二甲醫院實習護生高于三甲醫院,且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基層醫院更重視骨質疏松的預防和健康教育。二甲醫院與三甲醫院實習護生接觸患者和對患者健康教育無顯著性差異,原因可能是二甲醫院的健康教育主要在日常醫療護理工作中進行,并未標明是健康教育。
防治知識總體掌握情況得分明顯低于其他調查[8]。可能和本次調查采取填空題形式有關。但筆者認為填空題更能反映護生對骨質疏松防治知識的掌握情況,因為健康教育是知識的傳播過程而不是對知識的選擇過程。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不同醫院實習護生對預防骨質疏松的具體指導性知識匱乏,不但專業性較強的知識匱乏(如降低骨折需連續補鈣多長時間、骨密度增高需堅持運動多長時間、雌激素替代療法治療骨質疏松至少需持續使用多長時間等),且較基礎的知識也匱乏(如服鈣的最佳時間、預防骨質疏松最佳的運動方式、運動的頻次、峰值骨量的年齡等)。在健康教育中,患者最需了解的具體知識,如鍛煉方法、治療用藥、飲食指導等[10],醫護人員不能很好地為患者提供具體的指導[11],最終將直接影響健康教育效果;同時作為女性醫護人員,缺乏防治知識對其自身預防骨質疏松也非常不利[12]。骨質疏松的預防應從兒童開始,貫穿其生命全過程[13]。護生正處于峰值骨量的形成期,缺乏防治知識會影響到自身預防,從而成為骨質疏松發生的下一群體。因此,應關注以女性為主的護生群體,加強其自身保健知識教育,提高其預防骨質疏松疾病的意識。
本調查表明,實習護生骨質疏松知識匱乏。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彌補可能存在的知識漏洞,并開設相關知識講座,給護生提供系統的專科護理知識及相關的新進展。同時,培養護生自學習慣,使其主動學習和接受新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面,全面掌握骨質疏松知識,更好地加強自身防護,為大眾普及更準確、更全面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