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法律學
一、模擬教學是方向
我國法律屬于大陸法系,所以我國法學教育一直沿襲大陸法的法學教育傳統,即注重概念、法律規則、法律原則和原理的講授,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座式教學占據了主導地位。隨著社會生活對法律需求的不斷增加和我國法治的不斷完善,以及中國入世帶來的外來英美判例法系法律文化沖擊,人們逐漸認識到單調刻板的理論框架和學院式教學方法日益不能滿足豐富多彩的法律實踐及其對實用性法律人才的需求。國家教育部《21世紀中國法學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研討會提出,法學這們學科的社會性應當得以體現。
在課堂教學中,法學教師在教授方法上常常采用諸如疑案抗辯、模擬法庭、案例教學和實習等來體現該學科的社會性。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法學專業是實踐性、應用性都非常強的專業,要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統一。但我國目前的法律文化基本上沿襲大陸法系傳統,在法律適用上注重由法律文本的規定開始的演繹推理,這種法律適用的方法的缺陷在于,社會生活中的紛繁復雜現象不能在法律文本中一一對號入座。而英美法的判例教學法可以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它讓學生在一開始接觸法律教學的過程中就開始從活生生的現實入手,產生求知的欲望。這也是模擬教學法的優點,即強調學習者的親身體驗與主動,同時它還可以在團體中加強合作學習,這對于傳統法學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知識產權法教學而言仍然如此。
(一)主動學習是模擬教學重要特點
在傳統法學教育中,重教輕學現象突出。然而,在模擬教學的模式下,由于教學背景材料往往來自實際生活案例,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訴求比較強烈,學生興趣比較濃厚。
學生常常以自己或者自己的親友可能遇到類似問題為出發點來試探性解決這些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從法律專業知識角度認識問題/思考問題,在學習中討論對相關問題的想法。這些想法常常具有多樣性,而不是得到某個單一的答案。
雖然根據法律規定,個案只能適用某個法律的規定,但是多元方式解決法律問題是完全可能的,且常常行之有效。如果老師能夠對相關的法律問題進行闡釋,學生會對法律問題認識更為深刻,而且在今后的實際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適用法律。這種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方法,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又可讓知識更好內化,產生創造性知識。
(二)內化法學知識
知識的學習不是灌輸而獲得,即便記住了一些知識要點,那還是算不上知識。因為知識不但要知,而且要能夠靈活運用。在模擬教學中,學生一開始接觸的就是活生生的案例,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這種欲望下,學生不是被動學習,而是主動要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抽象的法律概念還是具體的法律規則,都需要內化到學生頭腦中,從而對法學理論和法律規定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有更生動和更自主的認識。通過這種方式,即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而獲得的體驗,因此其學習的有效性將大大加強,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素質得到鍛煉和培養
在模擬教學中,注重對解決額問題的探索過程,而不是問題的單一答案。在模擬教學中,老師鼓勵學生根據已有法律知識和心中原初法律體驗對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對所列案例提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提出自己對法學原理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過程中,學生將不再局限于課本上所教授的知識和理論,而具備了對現有知識或者所謂的解決方案進行大膽質疑的科學精神,這一點正是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案例中問題的解決可以訓練幾個方面的能力:表達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思維能力(在短暫的時間內想到別人沒想到的理由和方法)、溝通能力(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存在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有效溝通極為重要)和深入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在激烈的爭鋒中加深理解專業知識),如果分組進行討論,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這些都是法律專業人員在法律事務中的基本素質,即便在非法律事務中,這些素質仍然重要。
二、隱性知識是模擬教學中的重要知識
(一)情境學習
模擬教學就是將教學置于一定的情境案例中,而不是老師在傳統教學中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進行邏輯推演,而是在案例中讓學習者更多地通過面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來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或者團隊討論來解決問題,從而運用知識獲得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而不僅僅僅聽老師講解灌輸。從中學習者可以思考哪些方案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到肯定,哪些方案在問題的解決中被否定,哪些方案雖然有效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哪些方案雖然無效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正面意義。通過這種方法,學生會認識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多元的,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只有更優,沒有最好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理解其所學專業知識。這樣,學習過程也變得生動和富有挑戰性。將法學教育的重點從教給學生某種法律知識或法律理論,轉變為讓學生體驗如何學習法律和如何使用法律。
(二)角色感悟知識
在模擬教學中,教學活動是通過模擬現實世界典型情況(教師一般選擇典型案例進行教學,典型并不在于案例脫離實際生活,而是說案例有利于理解知識產權法學中的重要知識點以及培養相關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就像當事人或則會像法官一樣親身體驗這些活動。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當人們在負有一定責任的角色中學習時,其學習的動力會得到加強,也會表現得更加主動。
在模擬案例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扮演(不管是原告/被告還是法官,甚至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來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培養法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興趣和素質具有很大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了知識產權法學知識,同時還可以學會在實際案件中或者實際生活中作為一個法律人或者普通公民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標準,如此一來學生今后生活中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要求就在這些案例中潤物細無聲地進行培養或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