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互聯網
一、網絡新媒體學科研究背景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網絡新媒體研究適逢可貴的戰略機遇,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指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重視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建設、運用、管理;創新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十七屆六中全會,黨中央要求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政策的有力支持給予網絡新媒體研究注入了生機勃發的推動力。
這一年中,媒介融合成為產業主旋律:技術與產業的融合,“三網融合”的推進,“物聯互聯”網絡融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步伐加快,增強了產業鏈之間的協作和新興營銷模式的開創。如何占據新媒體領地,展開新一輪競爭,取得市場化模式的開拓創新,成為行業和研究領域中的一大主題。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1年發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雖增幅較2010年底僅為6.1%,但仍達到了增加2770萬人的規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大部分娛樂類應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務類應用呈平緩上升,微博用戶數量以高達208.9%的增幅,從2010年底的6311萬爆發增長到1.95億,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模式。
作為最給力的新媒體形態,微博以其即時性、交互性、開放性和低成本的內容生產、傳播方式,征服了更多的人,去領略“自媒體”的傳播價值。讓他們更充分地享受到創造與傳通、需要與滿足、關注與交往的快樂。被喻為“病毒式傳播”的微博傳播,在公共事件中的信息干預,更突顯出人人播報、人人參與的社會化特征。相應地,本年度中,互聯網作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其“輿情表”和“風向標”作用進一步顯現,現實和研究的進展提醒管理者增強網絡輿情管理監督意識,提高突發事件的危機應對能力。如何遵循輿論傳播規律、充分認識和發揮網絡新媒體傳播特點,拓展信息渠道,創新傳播方式,引發著學界和業界的深入思考。
伴隨著社交媒體在本年度的高速發展,其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在“日本海嘯、地震、核輻射危機”、默多克“竊聽門”事件、“英國騷亂”等等引人注目的國際事件中,互聯網、手機、社交媒體的作用令人刮目相看。站在全球角度,學者布萊恩•索利斯(BrianSolis)樂觀地指出:社交媒體的初級發展階段已經結束,如何在未來提升社交媒體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參與度和領導力需要探索。①在此過程中,對于社交媒體的研究與關注也不斷沖擊著學者們研究思考的領地。此外,新興產業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倫理問題等,持續吸引著人們的視線,新媒體出版發行、版權管理、文化傳媒、廣告傳播等研究保持著既往的熱度。視頻制作、動漫游戲、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有所跟進,也不時呈現出研究的亮點和新意。
二、四類熱點主題:研究內容及視角
(一)媒介融合:產業發展和對策研究
媒介融合是近年來業界最顯著的趨勢之一。狹義上看,媒介融合內涵所包括的“相互滲透和合作”,涉及各類媒介、傳播技術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廣義上也涵蓋了媒介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整合。媒介融合趨勢對傳統媒體帶來了傳播方式、接受群體認同等方面的挑戰,其理念更新與技術創新,也為傳統媒體提供了發展契機。本年度,從對比角度研究報紙、廣播、電視媒體的創新發展策略,以期認識和開發多媒體平臺,在內容生產、技術應用等方面推進全方位的創新,成為媒介融合研究的重中之重。
新舊媒介比較研究成果主要凸現了這樣幾個議題:1.競爭互動、整合議題和傳播特色的相互借鑒。2.媒介融合中的業務流程、內容建設和產業升級。3.融合媒介核心競爭力的建立、專業隊伍的建設、人才的培養。這些研究聯系業界實踐探索新媒體生存法則和發展戰略。一些研究對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媒介的融合升級之路做出經驗總結、歸納整理。這方面大多文章分析角度比較宏觀,但也有研究②較有新意地融入了西方融合理論的成果,批判性地提醒人們注意媒介融合潮流中信息泛濫、媒介壟斷經營、媒介社會形成和文化霸權加劇所帶來的新問題。
進一步透視融合媒介的傳播效果,一些研究聯系融合文化等理論,從傳統受眾心理變化探討融合媒介帶來的社會影響,認為融合下傳播格局和社會結構的重塑,拓展了話語權的新領地,也提升了全民媒介素養的重要性。③研究同時滲透到媒介鴻溝和國家安全等問題領域。有觀點認為,④由于網絡、博客和手機媒體的放大和二次傳播的功能,媒介融合傳播擁有了幾何級數的傳播動力,媒介集團的國際化發展受到媒介融合的影響,通過交叉共享、整合資源,使信息傳播產業可以集中優勢,節省成本,揚長避短,擴張整個傳媒集團的優勢競爭力。這加速了國際媒介集團對國家文化安全的影響。使得相關國家具備了更大的文化擴張能力。依仗技術和資本優勢的傳媒大國擁有更多掌握傳播工具的公民,使世界范圍內的媒介“鴻溝”不斷擴大。
在技術層面,媒介融合研究更關注原本技術封閉體系問題的解決,同時強調新技術顯示出的幾種優勢:帶動平臺整合與終端互動、形成電子閱讀習慣、帶來全媒體數字報道形式的創新。在媒介融合研究中,對策性特點比較突出,不少文章以較大篇幅開展了融合時代傳媒行業政府規制的探索。這些文章①落腳點可歸納為三個方面:1.政府規制要體現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根本原則。讓人們更快更好地通過多媒體終端獲得有用信息,實現信息的快速流動,縮小知識溝差距。2.政府規制的關鍵點是引導與管控的“平衡”。希冀借鑒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荷蘭、日本等國經驗,通過嚴格行業制度和法律來規制媒體行為及融合產業的發展。3.探討建立傳媒業專門化管理部門,解決多頭、交叉管理規制弊端。從而化解和協調部門分歧,更快實現產業融合,積極推進國家發展文化產業大政方針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