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貨幣金融
1.貨幣升值及對經濟的影響
貨幣升值也叫“貨幣增值”,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價值增加或上升。用匯率表示,則意味著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一國貨幣相對于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提高了。通常情況下,一國貨幣升值是經濟發展水平、匯率制度、國際收支狀況、外匯供給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外匯的供給受到國際收支狀況的直接影響,因此,從理論上來說,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盈余,本國對外匯的需求小于外匯的供給,則外匯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反之,本幣升值。一般看來,商品價值的上升通常是件好事,但是,貨幣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升值卻未必是件好事。因為,一國貨幣升值并不能增強本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只是提升了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比價,這直接導致一個國家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上升,出口減少,而外國商品在本國價格降低,進口增多,這會使一國的國際收支趨向負值,進而影響GDP的增長。
2.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分析
2.1人民幣升值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越來越大。盡管2005年7月21日我國政府宣布人民幣匯率升值2個百分點,并且預示今后人民幣匯率將主要由市場供求來決定。但這并沒有抑制住人民幣匯率升值的趨勢,如今在國內通貨膨脹加速的情況下,人民幣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升值壓力。因此,如何應對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問題,就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4月16日,央行宣布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日波幅擴大一倍,實現了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波動區間翻番。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將告別單向升值,向雙向波動的時代邁進。
2.2人民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有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增強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支付能力。(2)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3)平衡和緩解與各國的貿易矛盾,減少與貿易伙伴的經濟糾紛與摩擦。人民幣升值確實能夠帶來某些好處,但是權衡起來,升值的弊端更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出口增長受到制約。(4)使我國外匯儲備承擔了較大損失。(3)不利于吸引外資特?e是境外直接投資。(4)不利于緩解國內就業壓力。(5)不利于貨幣政策的有效發揮。(6)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
3.日本、德國應對匯率升值的經驗及啟示
20世紀60、70年代以后,日本和德國幾乎在同一時期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匯率升值也成為了困擾這兩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難題。面對貨幣升值壓力,日本和德國所采取的對策分?e對兩國的經濟穩定和增長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3.1日本匯率升值的對策和經濟影響
1951-1970年間,日本的經濟增速高達9.7%,對外貿易持續保持順差,這引起了美國和其他貿易伙伴的不滿,同時也給國內的貨幣政策造成了較大壓力。為弱化日元升值影響,緩解升值壓力,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生產基地由國內向國外轉移。生產的轉移對抑制日元升值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從總體看,生產基地向他國的大規模轉移,造成了日本本土產業“空洞化”,國內就業崗位減少,失業率上升。(2)提高生產效率,加大對資本設備的投資力度。這次集中性的設備投資極大的提高了日本制造業的競爭力,但卻造成了產能過剩,為之后日本經濟的長期蕭條埋下了伏筆。(3)降低利率。從表面上看,日本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可謂一箭雙雕:在激勵相關部門(主要是日本銀行)持有更多美元資產,減少外匯市場上日元升值壓力的同時,有利于擴大需求,降低日元升值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然而,這一政策在實際上刺激了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大量資本涌向房地產和股票,直接促成日本70年代的高通貨膨脹以及80年代的泡沫經濟,嚴重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2德國匯率升值的對策和經濟影響
與日本相似,二戰后,德國經濟持續保持順差,成為戰后世界經濟又一突出亮點,德國馬克也面臨了較大的升值壓力。和日本不同的是,德國的對外貿易主要在歐洲國家占據較大比重,對美國雖然也存在大量的貿易順差,但卻不像日本貿易順差那樣集中。在貿易順差的持續推動下,馬克不斷升值。起初,德國貨幣當局積極干預外匯市場,力圖通過抑制出口、擴大進口、對流入資本征稅等措施來回避馬克的升值。但是,央行基礎貨幣投放增多以及外匯儲備的激增加劇了國內的通貨膨脹。為緩解通脹壓力,德國央行緊縮銀根,這又導致資本流入的增加,本幣升值壓力加大。德國政府較早的對匯率政策進行調整,采用了主動、小幅、漸進的升值方式,并且,德國貨幣當局始終旗幟鮮明,將重點放在國內,特別是對國內物價、產出的穩定上。在應對馬克升值這一問題上,德國貨幣當局結合本國實際,在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三者之間,選擇了獨立貨幣政策和資本自由流動,德國貨幣當局也基本貫徹了資本自由流動下的浮動匯率制度,沒有為緩解本幣升值壓力而犧牲國內物價穩定,德國馬克至始至終也沒有出現類似于日元匯率大幅波動的狀況,德國的經濟也得以平穩發展。
3.3對人民幣升值的啟示
回顧日本、德國經濟發展史上匯率波動的全過程,可以發現:在一個國家經濟崛起的過程中,遭遇匯率升值壓力是一種必然經歷,匯率也勢必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進行調整;對匯率進行小幅穩步的調整是最符合經濟基本面變化要求的調整方式,同時,這種漸進式的調整也有利于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國內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奉行獨立的貨幣政策,絕不能犧牲國內貨幣政策以保全匯率政策,使貨幣政策成為匯率政策的附庸。
4.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對策
(1)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減少,即外需降低。國內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有效刺激內需的增長。(2)完善出口退稅政策,促進貿易平衡。(3)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鼓勵中小企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緩解就業壓力。(4)繼續深化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浮動區間,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改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5)進一步放松外匯管制,藏匯于民。中國居民在使用外匯方面受制較多,只有進一步放寬對外匯的管制,實現投資主體的開放,讓中國企業和個人可以直接投資國外的實體經濟,獲取國外的資源和技術,才能實現“藏匯于民”。(6)加快人民幣衍生產品市場建設,增加外匯避險工具。人民幣升值以來,一些企業利用遠期結匯、套期保值等外匯衍生產品來規避外匯風險。(7)實現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從微觀來說,順應了我國企業規避國際結算中匯率風險的需要;從宏觀來說,可以大量減少外幣在外匯儲備中的占款,減輕由匯率波動所帶來的損失,此外,還可使我國在國際事務中享有更大的話語權,給我國帶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國際地位也可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