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
20世紀初的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變革,伴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大批非常多元化的畫家群體。以廣州為中心的華南一帶一向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活躍地區,也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造就了以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為首的嶺南畫派。嶺南畫派一改往日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另辟蹊徑,折合中西,融合古今,開創了中國繪畫革新之先河,創造了中國繪畫的創造精神并延續傳承,影響了中國畫壇。
嶺南畫派及其代表人物
嶺南畫派是指華南沿海一帶廣東籍畫家組成的畫家群體。這一畫派是在西學東漸思想大潮的沖擊下,近代中國民主革命、藝術革新的運動中逐步形成的。嶺南畫派堅持以革命的創新精神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來改造中國的傳統繪畫,在保持傳統中國繪畫筆墨特色的基礎上,創制出具有時代精神、地方特色、氣氛熱烈、筆墨剛勁、色彩鮮艷、暈染柔和的現代繪畫新格局。
嶺南畫派的主要創始人是“二高一陳”,即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和所有中國傳統畫家一樣,高劍父、高奇峰和陳樹人也經歷過一種學徒式的中國國畫教育,幼時的教育幫助他們打下了堅實的文字基礎,也使他們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對以后他們對中國畫的改良和繪畫創作上的探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高劍父(1879~1951),名侖,字劍父,后以字行。他自小失去雙親,家境貧寒。少年時在族叔的藥材店做學徒,因為其族叔善畫,使得高劍父對繪畫產生了興趣。14歲時經族兄高祉元介紹,高劍父結識了廣州有名的花鳥畫家居廉并拜其為師學習繪畫,從此真正走上了繪畫的道路。此后,高劍父還拜伍德彝為師,在伍德彝處臨摹了大量的古代名跡,技藝不斷長進。1906年開始,高劍父幾次赴日本留學學習美術,日本的學習經歷使高劍父隨后的藝術人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直接導致了他走上了折合中西的繪畫革新道路。從日本回國后,高劍父在尊重中國畫傳統技法基礎上,融合日本繪畫和西方繪畫的技法,極力主張改造中國畫。
高奇峰(1889—1933),名?牽?制娣澹?宰中校?歉囈8傅牡艿堋8咂娣宓幕婊?帳鹺橢髡龐肫湫指囈8贛兇攀?置芮械牧?怠S啄曄保?囈8婦途?鬧傅幾咂娣逖邢盎婊??謁?鬧傅閬攏?咂娣逯鸞ザ災泄??窕?帳醪??伺ê竦男巳ぃ?找寡邢安魂 ?7歲時,高奇峰跟隨高劍父前往日本學習繪畫,到了日本以后,高奇峰被孫中山的民主救國的思想深深的震撼了,兄弟二人依然加入同盟會,積極投身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此,高奇峰便以革命家的面貌出現的藝術的領域中。
陳樹人(1884—1945),原名政,名韻,又名哲,別號“葭外漁子”,晚號安定老人。陳樹人自幼喜歡繪畫,其繪畫創作畫風清新、恬淡、空靈,獨樹一幟。17歲時經張逸介紹,陳樹人拜居廉為師。陳樹人始終強調“藝術關系國魂”,認為一個藝術家應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創造藝術形象,才能感染更多的觀眾。藝術家還應該有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創造出廣大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為此,不僅要發揚中國民族傳統藝術的精華,更好吸收國外藝術的長處,使藝術煥發出嶄新的一面。他的藝術主張,與高劍父、高奇峰志同道合,三個人很快走到一起“,嶺南三杰”橫空出世。
嶺南畫派的傳人還有:關山月、方人定、黎雄才、趙少昂、楊善深、黃少強等,他們的藝術成就在近百年的嶺南畫壇乃至中國畫壇,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嶺南畫派的中西融合
嶺南畫派的成功,得益于他們與時俱進的在中國繪畫領域發起了一次有巨大影響力的革命,他們提出并實施了中西繪畫技法的融合,在中國畫創作上,有別于中國傳統繪畫,杜絕一味模仿和抄襲,在意境的渲染方面吸收了日本繪畫的模式,高劍父將這種創新自稱為“新國畫”。這場繪畫上的革命,是與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和陳獨秀等人的五四運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嶺南畫派的中西融合之路的起點在日本。20世紀初“,二高一陳”先后來到日本學習繪畫。他們都來自有著革命傳統的地區——廣東,同時又都曾師從于傳統工筆畫家居廉。抱著對先進事物的追求的理想,不滿于中國傳統繪畫的現狀,他們遠赴日本留學。來到日本后,看到日本藝術經過西方藝術的熏陶,在“明治維新”之后傳統與創新結合得如此融洽,他們深受啟發。隨著在日本繪畫學習的深入,他們借助日本以及西洋繪畫來改革傳統中國畫的主張油然而生。高劍父曾形象地表達他的這種主張:“西畫能夠參些中畫成分其中,帶點東方色彩,一如天足女子穿上尖頭高跟之西式鞋,與舊式纏足那樣雖不同,卻是一直摩登纏足之變相,比舊式之圓頭平底或什么學士鞋好看得多”。
嶺南畫派的中西融合首先表現在材料的變革上,他們利用在日本學習到的西洋繪畫技巧,將西方繪畫藝術科學的透視、解剖和色光等融入中國傳統的繪畫中。在藝術創作時,他們采用非傳統的繪畫工具如油畫筆、日本的刷筆、破布、牙簽等,與中國傳統繪畫方法“搓紙法、先生后熟法、撞粉法、背后撞粉法、潑染法”等結合,利用豐富的材料,創造出了不同于以往傳統繪畫的作品。
在題材選擇上,嶺南畫派題材十分廣泛,并不局限于某一種題材或者某幾種題材。他們不但選擇傳統的題材,也選擇全新的題材。對各種題材,嶺南畫派都嘗試使用不一樣的表現方式。即使是對中國傳統繪畫的題材,嶺南畫派也會以新的角度、新的處理方法來加以表現。比如說在表現中國傳統題材的山水畫時,嶺南畫派常常會在畫中引入透視和明暗的表現技巧,在構圖上力圖打破傳統的三遠之法,這種改變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大力強調中西融合的過程中,在突出西方藝術的寫實方法、渲染技巧時,嶺南畫派也并不排斥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形式,在他們的作品中,他們往往也會對中國繪畫的筆墨加以表現。高劍父認為:“中國畫以線條和筆勢見長,但是忽視透視;西洋畫的長處在于顏色的堆疊為主,不講究線條用筆。”在嶺南畫派的藝術創作中,他們堅持力求中和西、寫意與寫實完美結合,以期實現中西藝術的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