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
近年在跟蹤調研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統計結果顯示,那些在眾多功課中學有所長學有所精的學生比科科平平沒什么專長的學生更具竟爭力,更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后反饋的信息也表明,能幫助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解決問題的往往是那些在校時學得特別精的功課。由此,我萌發了對專業課程進行模塊化劃分的構想,首當其沖在教學和推薦工作中加以運用。在此,我將這一在實踐中成熟的構思整理成文,與大家探討。
目前,高職高專類學校都開設有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一般都達到十五門之多。在實際教學中,所有專業課的授課老師都希望學生將本門功課學通學精,學生亦希望自己可以將十八般武藝學得樣樣精通。但由于受到有限的時間、精力和不同興趣、偏好的制約,學生不可能將每門功課都學通學精。結果是教師疲于教學,學生疲于學習,各門課平均用力,什么都學了一點卻沒有起色。為了解決這一疑難癥結,將學校教學與社會對人才需要聯系起來,既能促進教學的科學化,合理化,又能使學生學有所長,適應社會的要求,模塊化教學不失為一種很有效的嘗試。
一、專業課程模塊化劃分的可行性
傳統的專業教學思想認為,一個專業的各門課程之間是鏈狀關系,各門功課的教學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一門課程學不好,就會影響后繼課程的學習,每個專業課教師都極力強調本專業課的重要性,導致了教師和學生都在各門功課上疲于奔命。模塊化劃分則認為,計算機專業的課程之間呈現的關系不是鏈狀關系而是樹型關系,從社會性需要來看完全可以由一門基礎課而生發出各門相對獨立的課程。一個不值得計算機維護的學生可以熟練運用PhotoshOP,一個搜長程序設計的人不一定熟悉財務電算化。各門課程中,photoshop與vF,C語言與網絡之間,是獨立、互不影響的。這樣,我們便可依據課程所具有的獨立性,緊密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把計算機專業課劃分為幾個模塊,注重實效、培養實操人才,進行模塊化教學。
二、模塊化劃分的現實意義
隨著計算機對各個領域的滲透和普及,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多,但用人單位所需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主要是指他在計算機的某方面有突出的專長,或者是一個維護專家,或者是一個開發軟件人才。當今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要亦可分為幾個荃本模塊,如硬件維修、網絡管理、程序設計、財務電算化等。而模塊化劃分正是適應了社會的種種實際需要而對專業課程進行的一種劃分和組合,這種劃分遵循學科本身的內在規律,更能夠滿足社會的實際需要,使得學校的課堂教學與社會需要接軌,使得學校教學更具有直接性,實用性,使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能夠滿足社會某一方面的需求,并在實際工作中學以致用,充分發揮在專業課中所學到的專長.所以說,模塊化劃分不僅能夠滿足社會現實需要,它還能在此基礎進一步促進計算機教學.
三、模塊的劃分實施
模塊化教學可分為劃分及具體實施二個階段
l、劃分階段:在每一屆新生入學前,學校便應依據計算機軟硬的發展及社會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行專業課程的劃分和設置,在劃分時先要細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社會對人才需求,學校便可把專業課程劃分為辦公自動化、計算機系統維護、網絡管理、多媒體和程序設計等五個模塊,這五個模塊基本上能滿足社會不同類型計算機人才需求。
然后,依據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合理配置主干課程,并配上基礎模塊課程,這樣便完成了模塊的劃分。模塊化劃分后,在三年的專業教學中,模塊課應依據計算機軟硬件發展及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作相應調整,不能一成不變。
2、實施階段:專業模塊劃分后,在新生入學后便應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給學生介紹專業模塊的劃分情況。讓學生明白自己三年中將學習哪些課程,學習哪些課程能適應社會的哪一個方面的工作。
并在要求學生盡里按教學要求完成各學科學習的基礎上,我們可按照模塊劃分進行補強,學生可依據自己學習情況及興趣,選擇其中的某個模塊進行補強,進一步加強該模塊課程的訓練。另外,的過程中,專業課程,如學校因各方面因素影響,在模塊化教學不能開設所有我們便可同時開設二個或二個以上模塊,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來選修。
四模快化教學效果模塊教學的優點在于,它可以及時地反映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因為任何一種教材在實際使用中都會相對滯后,與學科的最新發展總會有脫節,而模塊教學恰好彌補了這種不足.其次,模塊教學能使學科的基本結構活起來。因為模塊是綜合的、相關聯的,這樣就可以打破以往學科教學中的“死板一塊”。此外,模塊教學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精神.當前的教育更多側重于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而模塊教學更多地在于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
模塊教學優勢明顯,但對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模塊教學中,老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備課上,因為它突破了原有的教材,而老師自己選擇課題和資料,需要老師自己對此問題的思考,這對老師自身的功底及對教學的把握都是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