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傳統外語教學中主要有以下教學模式:聽說法、交際法、翻譯法、自然法等,但這些固定模式在教育界中已經引起了爭議,教育者認識到并沒有一種最佳的方法適合所有的教學情況。因此本文正是以“后方法”理論為宗旨,在高等學校外語教學模式上做一定的研究與探討。
一、Kumaravadivelu“后方法”理論介紹
1、“后方法”的概念。“后方法”理論介紹“后方法”的概念90年代初,Kumaravadivelu指出“能夠構建針對課堂教學的實踐理論”并“使教師能產生符合具體情境和針對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之后,他定義“后方法”為“對方法的一種選擇而非對一種可選擇方法的研究”。與此同時,他還提出“后方法”語言教育理論的三個特征和原則:實用性、特殊性和可能性。外語教學應該符合國情、校情、學生狀況、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等,教師應該在分析具體情境的基礎上實施變通的有時甚至是折中的教學手段。“后方法”理論的提出是對教師建構自己的教學理論從而推翻固化的教學方法的一種鼓勵。
2、“后方法”語言教育理論的三個參數。隨著“方法時代”的到來,傳統教學仍以“效果教學”為宗旨,并且不同教學流派更是以其為追隨目標。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仍是無法替代的,如在第二外語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教師的教學過程的。但是,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弊端是教學流派的模式化、教條化帶來的,傳統教學中往往是根據流派的不同制度規范化的、具體化的教學方案,這已行為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師在教學中技巧、方法的能動性。“特殊性”是“后方法”理論中對語言教學的另一參數,根據這個參數,我們知道語言的教學是要依附于社會環境與教學環境下的,在不同的環境中教師和學生追求的目標也是不同的。教授在第二外語特殊性的教學上尤為重視,這是由于他批判傳統教學中的“普遍性”,另外,在母語的教學中“后方法”理論的語言教學中的特殊性曾被邊緣化,但是這種“特殊性”在教學中既是過程也是目標,它對教師在教學中的觀察、反思、行動的自主性尤為強調,所以對于宏觀、微觀教學環境的了解,和讓教學內容及對象可以適應特殊環境,都讓“后方法”在母語教學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后方法”語言教育理論的宏觀策略框架。“后方法”語言教育理論的宏觀策略框架除了提出三大參數外,Kumaravadivelu教授還創建了一個連貫的宏觀策略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個方面:(1)教師應該通過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機會,讓教師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的創新中來,讓“學習機會最大化”;(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授給學生的內容要注意意思的誤解,讓“感知配置最小化”;(3)促進目的語言的使用性,讓其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融洽,形成“互動式的協商關系”;(4)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自學性”;(5)在教學中語言交流能力和語言教育形態同樣重要,達到“有意識的語言培養”;(6)開動學生對于語法結構的學習,發揮“啟發教育的直觀性”;(7)提供語言文化背景及語篇,達到“語言學習的情景化”;(8)教學中將讀、寫、聽、說綜合運用,讓“語言技能綜合化”;(9)將社會及文化和語言教學相互結合,讓“語言教學和社會關聯”;(10)促進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積極創造學習機會,參與課堂交際,達到“文化意識的提升”。
二、“后方法”理論指導下的民族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實踐
1、民族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后方法”理論指導下的民族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實踐,民族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高等院校中,基礎教學之一就是外語教學。隨著國際化經濟、政治的發展,語言最為基礎交流工具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顯得尤為突出。在民族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對于民族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另外,大多民族地區英語普及率不高,而且推廣較晚。大多學生不太喜歡英語交流,而更多采用方言或者普通話。學生主要采取看單詞學英語,而不愿意聽英語和講英語學英語,缺乏語言交流。外語教學質量在高等院校中若想得到提高,就需要使教學結構優化,明確教學目的,教學理念改革,英語教學需結合實際樹立指導思想。
2、“后方法”理論指導下的相應對策。“后方法”理論指導下的相應對策首先,要適合施教特色。對于外語教學中的最佳方法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目前最適合教師特色的方法既是在“最佳方法”,因此這個方法也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的變化。教師在教學方案的制定中需要結合特定的教學環境,另外更考慮到反思、自主型的學生。學習者要注重態度、能力和環境的作用,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采取適當的學習策略。對于教師而言,要積極促進學習者的自我實現并定期向他們提供幫助,同時要充分把握學生學習特點,切實轉變教學觀念。
在方法、超越方法時代之后,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理論應運而生。這一理論順應了新時代英語教育的潮流,是與時俱進的。本文對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理論的概念、三大參數以及十個宏觀框架進行了初步探討,列舉了當今民族高職院校中英語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嘗試運用“后方法”語言教育理論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