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
土地承載力(LandCarryingCapacity)一般是指一定地區的土地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即土地人口承載量(PopulationSupportingCapatityofLand)[1]。中國農業資源綜合生產能力與人口承載力研究,對不同時間尺度的中國農業資源綜合生產能力和人口承載能力進行了系列評估[2-7]。研究的核心是以土地生產潛力為基礎,確定區域人口最大承載量[8-12]。土地實際承載力與土地承載潛力之間存在的差距相當大,因此,本研究以人糧關系為基礎,用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andCarryingCa-pacityIndex,LCCI)模型[13],定量評價承德市土地資源承載力的過去與現在(1949—2009年),旨在為承德市糧食安全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
數據來自于《承德統計資料》,包括1949—2009年末總人口、實有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城鎮及鄉村人口等數據。
1.2土地資源承載力(LCC)模型
土地資源承載力旨在區域人口與糧食的關系,用一定糧食消費水平下區域糧食生產力所能供養的人口數量來度量,用公式表示為:LCC=G/Gpc(1)式中,LCC為土地資源承載力/人;G為糧食總產量/kg;Gpc為人均糧食消費標準/kg•人?;诼摵蠂Z農組織公布的人均營養熱值標準,根據國內眾多專家研究計算并提出的中國人均糧食消費400kg即可達到營養安全的要求[14-15],結合承德市實際情況,本研究把人均糧食消費400kg作為營養安全的標準。
1.3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模型
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反應現實人口數量與土地資源承載力之間的關系,揭示承德市過去與現在實際人口與其土地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狀況。LCCI及其相關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LCCI=Pa/LCC(2)Rp=(Pa-LCC)/LCC×100%=(LCCI-1)×100%(3)Rg=(LCC-Pa)/LCC×100%=(1-LCCI)×100%(4)式中,LCCI為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為土地資源承載力(人);Pa為現實人口數量(人);RP為人口超載率,Rg為糧食盈余率。根據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的大小,將土地資源承載力劃分為3種類型:糧食盈余、人糧平衡和人口超載。1)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低于0.875為糧食盈余,表示糧食平衡有余,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2)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介于0.875~1.125為人糧平衡,表示人糧關系基本平衡,發展潛力有限;3)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高于1.125為人口超載,表示糧食缺口較大,人口超載嚴重。根據盈余或超載的程度不同,將土地資源承載力進一步劃分為8個級別,基于LCCI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分級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
2基于人糧關系的承德土地資源承載力評價
2.1土地資源承載力(LCC)和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分析
按照土地資源承載力(LCC)模型和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模型,系統評估承德市1949—2009年的土地資源承載力,繪制1949—2009年承德市土地資源承載力圖(見圖1)。由圖1可以看出,按照土地資源承載力(LCC)模型和土地資源承載指數(LCCI)模型,系統評估承德市1949—2009年的土地資源承載力在波動中略有增長趨勢,隨著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到2009年承德土地資源承載力仍未達到人糧平衡狀態。有的年份糧食產量大幅度減少導致糧食虧缺嚴重、人口超載狀況惡劣。把400kg作為人均消費糧食營養安全的標準,承德市1949—2009年的61年來,糧食產量多數年份低于糧食需求量。如表2所示,LUCC≤0.5、0.5<LUCC≤0.75以及0.75<LUCC≤0.87的年份均為0,說明承德市自建國以來糧食盈余情況從未出現過。0.875<LUCC≤1的年份只有2年包括1996年和1998年,分別為0.93和0.95,表現為糧食平衡有余,只占總年份的3.28%。1<LUCC≤1.125的年份有4年,包括1952年、1978、年1995年和1997年,分別為1.10、1.11、1.09、1.05,表現為臨界超載,占總年份的6.55%。人口超載1.125<LUCC≤1.25的年份有11年,分別是1953年、1977年、1979年、1980年、1982年、1983年、1985年、1990年、1993年、1994年和2008年,占總年份的16.67%。人口過載1.25<LUCC≤1.5的年份有23年,占總年份的37.7%。人口嚴重超載LUCC>1.5的年份有21年,占總年份的34.42%。但是從土地資源承載力變化趨勢線來看,土地資源承載力是增加的。
2.2人口超載率Rp分析
根據公式(3)計算出1949—2009年承德市人口超載率,繪制1949—2009年承德市人口超載率圖(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除了1996年和1998年以外的所有年份Rg均大于零,處于人口超載狀態。嚴重超載的年份有21年,其中Rg>100%的年份有7年,包括1949年、1951年、1961年、1972年、1999年、2000年、2003年。這7年降水量均小于485.20mm。承德市糧食產量與其降水量密切相關,而其農業耕作粗放,靠天吃飯的狀況仍未得到改變。但是,從變化趨勢曲線看,人口超載率趨于減小。
3主要結論與討論
1)1949—2009年承德市土地資源承載能力在波動中略有增長趨勢,隨著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到2009年承德土地資源承載力仍未達到人糧平衡狀態。有的年份糧食產量大幅度減少導致糧食虧缺嚴重、人口超載狀況惡劣。
2)人口超載率Rp分析表明,除了1996年和1998年以外,所有的年份Rg均大于零,處于人口超載狀態。嚴重超載的年份有21年,其中Rg>100%的年份有7年,這些年份的降水量均小于485.20mm。承德市糧食產量與其降水量密切相關,農業耕作粗放,靠天吃飯的狀況仍未得到改變。
3)承德市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糧食生產的制約因素分析依然存在,人糧關系仍然處于不平衡狀態。為了解決糧食供需矛盾,針對承德市資源環境特征,應該加強旱作農田基本建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從旱作農業工程建設入手,大力推廣雨水高效利用技術,不斷調整種植業結構,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實現糧食產量不斷提高,解決人糧關系不平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