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
護生的臨床實習是護校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培養護理后備軍的重要基地;臨床帶教老師肩負著傳、幫、帶這一重要的使命。我院是一所集臨床、科研、教學、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乙等醫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筆者所在科室(泌尿、胸外科)共接收實習護生81名。通過對這一批護生有目的的帶教,在實習結束后對其進行滿意度調查,取得較好成效。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泌尿、胸外科實習護生81名,男4名,女77名;年齡17歲~22歲;本科23名,大專42名,中專16名;實習8個月~12個月,我科實習期限均為4周。
1.2方法
1.2.1總帶教老師的設立
我科的總帶教老師要求為:具有主管護師以上職稱,熱愛本職工作,理論知識豐富,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動手能力,教學能力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強。
1.2.2帶教老師的資質要求
帶教老師選擇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工作能力強,熱愛本職工作,理論基礎扎實,操作熟練、正規,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口齒伶俐、親和力強。取得護師以上職稱的護士: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豐富的臨床經驗,熱愛本職工作,理論基礎扎實,操作熟練、正規,動手能力強,口齒伶俐、親和力強。
1.2.3護生安排
1.2.3.1熟悉周圍環境
護生初到科室,對周圍的人或物都不熟悉,容易產生陌生感。總帶教老師在晨交班時介紹當班的各位老師,同時讓護生作簡短的自我介紹,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氛圍。然后利用10min~15min,帶護生熟悉科室的房間布置,如值班室、更衣間、廁所、病房、電梯間及安全通道等;物品放置地點,如棉簽、膠布、輸液用物、監護儀、氧流表、搶救車等。
1.2.3.2入科崗前培訓
集中所有的護生利用30min進行入科崗前培訓,解讀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醫院、科室的規章制度,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文件書寫規范》等,增強護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對臨床上一些醫療糾紛案例的講解,提高護生的法律意識,用相關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使其懂得護理專業是高風險職業,既要滿足病人的需求,又要讓自身的行為得到法律的保護。
1.2.3.3安排護生到老師
將護生分配給相應有資質的帶教老師,如遇所帶老師休息時,總帶教老師當天上午指定專人負責該護生的帶教,原則上應做到一對一帶教。
1.2.4帶教安排
1.2.4.1一對一帶教
我科除了常規采用傳統的帶教方式,護生一到科室后就指定相應的老師相對固定地帶教,護生的休息與帶教老師同步。帶教老師應做到放手不放眼,既要讓護生有單獨操作的機會,又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讓他們養成膽大心細的習慣。帶教老師對護生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隨時借用臨床真實情景,對護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
1.2.4.2“分散”與“集中”的結合教學[1]
帶教老師通常對所帶護生進行一對一教學,若遇科室有不常見的疾病或專科操作時,總帶教老師集中組織在班的護生進行講解,如持續膀胱沖洗、股靜脈穿刺等操作、多發傷病人的觀察及護理、食管癌術后并發乳糜胸的觀察及護理等。
1.2.4.3定期小講課
科室根據教學大綱制訂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如本科的專科特點和臨床中常用的基礎護理知識,定出講課內容,并準備講稿,每周安排相對固定的時間(如周四16:00)科室每位老師輪流講課。講課時,要求老師引導護生,拓展思維,積極提問,做好筆記。老師講課時,盡量使用普通話,內容有遷移性、特色、新穎。小講課前1d~2d,講課老師可以先向護生指定病例,讓護生先在課堂下進行討論、提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課堂上抽查學生是否學習,并給予訂正,使護生養成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2]。總帶教老師每周安排相應固定時間在小講課后,向護生示范常用的操作。
1.2.4.4出科考試
護生在轉科前1d,科室總帶教老師組織考核理論知識和操作,閉卷考試,真正了解護生的真實情況,真實地體現帶教老師的認真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使總帶教老師及護士長能真正了解帶教老師情況,使帶教能更好地得到改進,以適合護生的要求。
1.2.4.5護生評定
護生轉科前,由帶教老師作出書面評定:護生在本科實習期間的表現和所學知識,評定應真實、客觀;科室護士長在審閱簽字時要反復調查、核實,使護生通過本科的實習能真正學到知識。
1.2.4.6帶教老師的考核
為保證護生到所到科室能真正學到知識,科室對帶教老師應制訂相應的考查方案:總帶教老師或護士長可隨機抽查帶教老師的理論知識及常用的操作,對帶教老師的行為進行規范。每一批次的護生實習完畢后,以問卷形式,發放給護生,了解護生對帶教老師要求、意見及建議;與護生不滿的帶教老師進行溝通,若不利于帶教的及時取消帶教資格,以保證帶教質量。對帶教好的老師給予鼓勵并與經濟掛鉤,并作為年終評優的標準之一。
1.2.5情感投入
1.2.5.1角色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