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貿易物流
1引言
從經濟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物流發展的關鍵在人才。據分析,眾多影響物流發展的因素中,人才問題是物流發展的關鍵所在。現代物流的綜合性很強,業務范圍涉及生產、流通、運輸、代理、倉儲、信息等諸多領域,物流產業的發展需要的更多是支撐它發展的人才,因此,2009年,國家出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采取多種方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陜西省為了貫徹落實《規劃》實施方案,出臺《陜西省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也提出了加快陜西省物流人才的培養。
2支撐陜西省物流產業發展的人才現狀及分析
2.1物流人才需求現狀
新世紀以來,陜西省物流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截止2008年底,陜西省營業性貨運車輛達到359177輛,從事道路貨物整車運輸、零擔運輸、中轉倉儲、門到門配送服務、代收貨款等一體化業務的中小物流企業大約有4000余家,隨著陜西經濟的發展,物流企業的數量將進一步增加。但與發展快速物流業不相匹配的是,陜西省支撐物流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的緊缺,尤其的高級專業人才的緊缺。目前,陜西省物流人才市場人才總量規模小,平均學歷低。據了解,陜西省招聘的物流人才多數在高新區工作。普通的物流企業根本招不到真正的物流人才,企業所謂的物流工作者都大多都是民辦大學的大專畢業生和一些沒有受過正規物流專業教育的生產、銷售人員。陜西省大多數物流企業對諸如運輸員之類的低級人才的招聘門檻很低,基本上都是大專學歷的居多,本科學歷的物流專業畢業生很少在陜西省物流企業工作,對比那些低級人才,規模稍大些的物流企業對高級人才的要求非常迫切。
2.2物流人才供給現狀
陜西省物流人才的培養主要在高等院校中進行,從幾年前開始,陜西省就已經重視對物流人才的培養,陜西省一批高校如長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分別設立了物流本科和研究生專業;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理工學院、西安郵電學院、陜西省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設立了物流本科專業;西京學院、西安外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等各大民辦院校更是設立了物流方面的專業。每年陜西省都有一大批各層次的物流畢業生。另外,陜西省還有些物流培訓機構,每年也為企業培訓大量物流從業人員。
2.3需求與供給的不對稱分析
在陜西省高校每年輸出大批物流人才的情況下陜西省仍然缺乏物流人才的根本原因是其培養的人才大部分去了東南沿海各大經濟發達城市,省內的物流人才根本留不住、省外的物流人才吸引不來。造成陜西省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陜西省缺乏大型現代物流企業,物流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在規模、人員、資產擁有量及其影響力等各方面,都很難與東南沿海地區的大企業相比。而且,由于中小企業在生產規模和資本積累方面的劣勢,難以承擔基礎研究和科研創新的任務,這樣就很難為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以至于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來人才。
3陜西物流人才發展“三步走”建議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如果可以讓我帶走微軟的研究團隊,我可以重新創造另外一個微軟”。可見,人才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3.1第一步、留住現有的專業人才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陜西省目前最需要做的首先是如何留住人才,然后才是加快人才的培養。而要想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企業除采取切實可行的獎勵、激勵機制之外重點在于提升企業的規模,使人才看到陜西省物流市場的發展空間。陜西省物流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自身規模。物流企業可以通過參股、控股、兼并、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依托供應鏈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延伸物流服務網絡,形成規模優勢。一是道路貨運企業可以通過相互融合、聯合投資,打破行業封鎖和地區分割,提高規模效益;二是運輸企業同工商企業之間的聯合,采取聯營、共同投資建設專業物流公司,逐步實現原料采購、運輸、倉儲、配送等業務與工商企業主營業務的分離,促進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分工,提高社會生產的經濟活動效率;三是對于已經具備一定物流業務專長、組織運營基礎和經營管理水平的,從事運輸服務、倉儲服務、貨運代理服務和批發配送業務的企業,依托現有道路運輸站場構建物流網絡,加強與其他道路運輸企業及其他運輸企業的協作與聯合。
3.2第二步、加快高級專業人才培養
按照建設高素質、擁有現代物流專業知識隊伍的標準,有計劃地開展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企業要采取切實可行的獎勵、激勵機制,吸引國內外專業優秀人才,使陜西現代物流業實現高起點的發展。為此本文建議物流企業利用陜西擁有近一百萬高校學子和科研人員的獨特教育資源優勢,通過與高校合作,加快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
首先,物流企業要與高校建立聯盟,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目前,陜西省高校與企業出現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的狀況。一方面,高校教育傳授學生自認為比較系統實用的物流知識,而忽視了物流企業實際上所需物流人才的標準;另一方面,物流企業只注重盈利情況,不能從物流系統角度上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如果物流企業能與高校進行聯盟,那么,對于企業來說,可以使學校轉變成自己的人才“供應商”,以確保向現代化物流管理轉型所需的人才。而高校通過與企業聯盟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操作平臺,調整教學方向,使理論教學更加合理系統化,培養出企業所需的既有實踐又有理論的復合型人才。
其次,改革高校物流教育方式,企業與高校建立聯盟之后,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對物流的教育方式進行適當的改革。
①優化高校物流課程體系的設置。目前陜西省雖然一批院校開設了物流專本科教育,但仍處于自行籌劃設計課程與實踐階段;在課程設置、教材選取、培養方向等方面缺乏規范性,培養出來的人才水平參差不齊。為此,高校首先應該優化物流課程體系的設置,以傳授物流基礎理論和物流理念為前提,逐步開設包括物流戰略、配送系統設計、運輸與倉儲的規劃與管理、庫存管理等與國際物流理念接軌的專業課程。同時,高校應該與物流企業進行良好的溝通,明確物流人才應該具備哪些專業知識,從而有針對性的開設相應的課程,并在物流理論上進行創新,以適應物流人才需求的同時,提高物流業的整體理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