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互聯網
0引言
近年來,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網絡化”對社會的影響在廣度和深度上將超過以往任何一次技術革命。然而,歷史證明“,技術是一柄銳利的雙刃劍”,這一信息化浪潮也可能造成某些負面的、消極的影響。我們明顯地感到,有越來越多人的使用互聯網,而在這些人當中相當一部分是學生。那么,學生上網的目的是什么?老師、家長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呢?網絡傳遞的信息又裹挾著多少對學生負面的影響?我們就網絡問題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上網現狀做了一次調查。通過對邢臺市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學生家長及相關教師進行日常談話交流、問卷調查等,充分了解學生上網的內容及時間,上網場所提供的服務,家長對學生德育發展的看法和意見及事后的反應等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學生調查問卷1600份,教師問卷500份,家長問卷500份,收回大學生調查問卷1566份,教師和家長問卷各收回500份。
1調查結果
1.1學生調查結果
此次調查的學生均為城市在校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經調查發現,所有學生均有上網經歷,79%的大學生具有一年以上的網齡;上網時間主要集中在節假日、假期;在網吧上網的占71%,在家里和學校上網的各占38%、14%;83%的學生上網時長可控制在3小時以內,上網的目的主要是聊天、聽音樂娛樂,獲取學習資料、玩游戲、收發電子郵件等,所占比例依次減少。現將調查情況綜述如下:①學生上網主要是聊天、聽音樂娛樂和玩游戲,其中有95%的學生擁有QQ等聊天軟件的賬號。②學生為上網每月支出的費用有3%的學生支出超出100元,40%的人為10-50元。上網費用的主要來源是67%的人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節省,19%的人源自父母自愿提供,3%的人是靠自己打工掙得。③92%的學生認為網絡上的信息“有一定的可信度”;學生對網絡黑客的態度褒貶不一,對計算機病毒持“譴責,并用法律制裁”的態度,但有1人希望對計算機病毒“加以利用并獲得非法利益”;學生對網絡中的不良網站了解不多,有60%的人不知道任何非法網站,半數以上的學生對非法網站是道聽途說。④學生愿意在網絡上交友,83%的人有網友,交友原因多為“交朋友聊天”、“無聊”,17%的人是為了“學習”。大多數人愿意結交同齡網友,主要采用打字聊天的方式進行交流,半數人對網友的性別并不清楚。92%的人并不愿意去見網友,半數人不會在與網友聯系時留下任何個人及家庭信息,聯系時留下真實的信息主要是班級、姓名、電話。78%的學生未遇到過網友騷擾,應對網友的騷擾主要靠自己解決,僅2-3%的人會請家長和老師幫助解決,22%的人選擇“其他”,包括打110報警。⑤學生在有心事時,58%的人首選和同學進行交流,其次是家長和網友,1%的人愿意首先和老師進行交流,而作為第二傾聽對象則家長、教師、同學的比例相當。⑥76%的學生認為學校“有上網環境,但不充足”,在上網過程中63%的學生表示沒有不文明行為,33%的學生偶爾會有;在學生看來,73%的學生不清楚老師對學生上網是支持還是反對的態度,19%的學生認為老師支持學生上網。⑦除了“未成年人不允許進網吧”外,絕大多數學生對網絡的法律法規一無所知。
1.2家長調查結果
經對家長的調查發現,學生家長的最高學歷主要是高中水平,占58%,初中、大學及以上水平分別占18%和22%,家庭住址在農村占的比例達48%。現將調查情況綜述如下:①家長上網不多,64%的家長表示“從未接觸過網絡”,8%的人上網一年以上;而92%的人表示孩子會上網,82%的人會“有條件地支持”孩子上網。②七成以上的人認為孩子上網是在娛樂、聊天、學習,38%的家長對孩子的上網行為有過指導,54%的家長認為孩子在有心事時會最想對自己說。62%的家長對孩子所在學校的上網環境“基本滿意”,20%的家長“不滿意”,只有2%的家長“很滿意”。④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比較主動,70%的家長認為與孩子“無話不說”,84%的家長在交流上是“與孩子平等的,心平氣和地談心”,14%的家長是“以家長的身份命令孩子”;但半數以上家長認為自己與孩子有代溝。⑤家長對“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主要有三種意見:一是家長和學校配合,共同監督,幫助孩子合理利用網絡;二是希望學校教育為先,加強學生德育教育;三是讓孩子自己從實踐中體會。
1.3教師調查結果
我們主要對城市學校的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經對教師的調查發現,所有的教師學歷在大學及以上水平,90%的教師擔任專科層次課程。教師的調查結果比較趨同,這并不出乎我們的意外。現將調查情況綜述如下:①教師對網絡有一定的應用,96%的教師有一年以上的網齡,69%的教師經常上網,但所有人均認為“應該對教師的信息技術進行繼續教育”。②88%的教師與學生在網絡上有交流;81%的教師贊成學生上網,6%的人反對學生上網;90%以上的人認為學生上網是在玩游戲、聊天、學習、娛樂,6%的人認為學生上網在做作業。③八成的教師表示對學校周圍的上網環境“基本滿意”“,會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指導”,半數的教師認為學生有心事時最想和自己說。④教師希望能通過監控、教育、交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建立相關網站,加強網絡德育教育。
2問題分析與結論
2.1學生在初、高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隨著網絡在社會各個領域的不斷滲透,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有上網經歷,甚至有些同學網齡較長,上網次數較為頻繁。由于高職學生的年齡稍大,自律性較強,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上網的時長能控制在3小時以內,并在業余時間去上網。由于大學生絕大多數在外地就讀,使得上網行為呈現階段性,在校期間上網少而節假日及假期上網多。因此我們要積極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和家長缺一不可,需要二者共同合作,加強網絡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