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
計算機教學一般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節。目前,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均安排在多媒體教室,采用大屏幕投影進行課堂教學,形象直觀,教學效果比傳統的黑板大大提升了。但是學生的編程能力,即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并未得到明顯提高。因此,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還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教育部為推動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組織專家進行立項研究。在《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課程建設報告》中明確指出學生計算機實踐動手能力應包括四個方面(即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其他能力),并且為高校學生計算機實踐提出了具體而詳盡的考核目標,是高校進行實驗課程建設切實可行的指導原則。以此為依據,西安工業大學藝術學院著重就《VB程序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研究和探索。VB是國際上廣泛使用的一種計算機高級語言。簡單、易學,目前仍是計算機入門的主要學習語言之一。選擇VB作為學生的第二門計算機課程,既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又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嚴謹的作風。學校藝術學院的專業主要是設計類的。對于藝術學院學生來說,計算機是必備的工具,并且在應用方面有鮮明的專業特色。
1.文科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要使藝術學院的學生學好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困難不少。相對于其他文科專業的學生而言,藝術學院的學生的基礎較差。他們大多是一般中學畢業,并且升學壓力不大,因此普遍對自己的要求不嚴格,學習能力稍差。升入大學后,一般將主要精力放在專業課上,對非專業課的興趣不大,抱著得過且過的思想。對實驗課,更是忽視,稍有難度,便放棄不做。經深入了解分析,存在問題可細分為五點:程度差異較大,生源有來自理工類的,也有來自藝術類的,個體差異比較大;藝術類學生的思維模式不適應計算機(工科)課程;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好;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學習目標不明確;一部分學生自由散漫,學習風氣不好。不過,藝術學院的學生也具有自身優點,大多性格開朗、樂于交流;其中一部分學生思維活躍,有明顯的藝術氣質。這樣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因而能夠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方案。
2.實驗題目的選擇:要使學生在有限的實驗時間內,做好實驗,并達到提高計算機實踐能力的目的,實驗題目的選擇非常重要。首先要考慮覆蓋面。不盲目追求內容的覆蓋面的“大而全”,而是強調重點,選擇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點來組織實驗題目。其次考慮題目的典型性。使學生通過所選實驗題目,準確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識點。第三要考慮題目的綜合性。能夠綜合課程的多個知識點,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還應難度適中,循序漸進。由于實驗進度沿襲課堂授課的章節安排,實驗內容整體上是從易到難,無需贅言。具體到每次實驗課,也要遵循這個原則。設計上機實踐為4個環節:知識驗證;有錯誤的程序;有提示的問題解決;獨立解決。每次實驗課綜合考慮四個原則選擇3~4個題目,按次序進行。
3.實驗指導:實驗中,學生是主體。作為教師,要盡可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指導。因為第一學期《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對這些學生已經有所了解,我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劃分成A、B、C、D四類。A類學生思維較敏捷,基本能夠理解課程教學內容,也有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意愿;B類學生,學習認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往往比較刻板,稍加變化的題目就讓他們止步不前;C類學生,接受能力尚可,但沒有目標,得過且過;D類學生,極個別,對學習毫無興趣,思想跑毛,濫竽充數。針對學生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在實驗課上,對各類學生的指導目標和指導方法有所區別。
(1)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教學由教師主導,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教學條件和環境所限,這種方式在短期內很難改變。實踐環節是計算機課程的另一重要教學環節,以學生為主體。在這個環節上,要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期開始,就向全面介紹每個階段的實驗任務。在實驗課的前一周,再次明確指出本階段的實驗任務、應掌握的知識,可能遇到的典型問題等,并布置學生提前準備。
(2)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能力不同,學習方法和態度也不同,在實驗指導時區別對待。對A類學生要求較高,在指導時以引導提示為主;B類學生多鼓勵,多指點;C類學生多提要求,步步監督;D類學生嚴加管束。對后三類學生要求完成基本任務,重點放在學習知識上,鼓勵為主,使其在現有基礎上鞏固知識、提高能力。A類學生要求完成加分題目,注重培養其獨立性、主動性。
(3)循序漸進。知識的獲取和掌握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課堂講授就是這樣的過程,因此整個實驗課程的內容按照課程的章節組織。在每個章節的實驗安排上,一般安排三到四個題目:第一個程序是對課堂知識的驗證和鞏固;第二個、第三個程序是不完整或者部分錯誤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最后再補充一道加分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在實驗課進行的過程中,高度關注學生的實驗進展,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相應的指導。這樣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進入計算機的世界,使學生樂于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
(4)注重交流。一方面注意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以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在實驗過程中,不同類型的學生出現的問題不同,教師針對問題性質以及學生特點進行輔導。優秀學生側重能力的提高,基礎差的學生要多鼓勵,培養其自信心。另一方面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做,既有利于學生交流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也有利于在班級中形成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鼓勵A類學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后幫助其他同學,特別是差生,能更進一步使A類學生的知識更牢固、概念更清晰。而學生與學生交流起來沒有壓力,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VB的興趣。
4.實驗成績的評定:實驗成績的評定,是學生普遍關心的。成績評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方可使學生信服,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期初公布評分標準,每次實驗課嚴格執行。從“鼓勵差生,獎勵優等生”好意出發,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及不斷完善,3個試點班的教學基本達到預期效果。大部分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基本任務。每班平均有6個學生(約24%)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并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任務。其中部分學生(約8%)還能夠幫助其他同學解決一些問題。而最差的D類學生在教師的監督下也完成了基本任務。期末考試的主觀題平均得分達到17.41,得分率達到49.75%,比往屆有很大提高。我們還將繼續不斷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