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一、背景及現狀
專業課教學是傳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途徑。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課程教學的主旋律。良好的專業課教學效果,對學生在本領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隨著全球一體化步伐的加快,社會對專業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對高校專業課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生產和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專業內容日新月異,需要教授給學生的知識量急劇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教改的深入,教學計劃的調整,專業課課時也在不斷縮減。專業課教學如何適應新的形勢,綜合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解決好在有限的課時內“講什么”和“怎么講”的問題,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的課題。本文以應用無機化學教學實踐為例,淺談關于本科生專業課教學內容增加和課時縮減之間的矛盾及應對辦法。
二、專業課內容的擷選
“講什么”是專業課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必須符合課程教學目標,而且要與時俱進,適應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需求,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服務。應用無機化學是化學類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內容博大精深,教學課時卻明顯不足,僅有32學時。目前可用于該課程的教材有幾種版本,內容繁多,有的強調理論,有的注重生產實踐,各有所長。面對豐富繁多的專業課內容,如何擷選是開設好專業課的第一步。為了在有限的學時內,確保將必要的專業內容傳授給學生,應用無機化學專業課參考了多本教材及眾多的國內外文獻資料,并充分考慮生產生活、科研成果、學科前沿這三部分內容的比例,擷選課程講授的內容,保證課堂的知識容量。具體擷選原則為:
(一)密切聯系生產生活
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是為了學以致用,為日后參加工作奠定專業基礎,同時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生畢業時面臨深造和就業的雙向選擇。選擇畢業即就業的學生,希望能夠通過專業課的學習,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方法、新思路,使自己具備更多的擇業優勢,為更好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部分同學非常關注專業課內容的實用性。我們在擷選應用無機化學課程內容時,“無機化學在精細化工領域中的應用”一章,就是與實際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學生學習該部分知識時,既有對未知知識的新奇感,又感覺到內容貼近生活,理解起來非常容易。
(二)教學科研互動
科研成果的特點是對前沿科學問題的探討和對現有技術的改進和提高,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探討性,能夠反映專業課所屬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師將科研工作中的成果和體會講授給學生,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有利于開拓學生的專業思維,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所學的知識不是單純抽象的概念,而是我們身邊正在進行的科研課題,距離自己并不遙遠。應用無機化學中的“無機光、電、磁材料及其應用”章節,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就是筆者所帶領的課題組取得的科研成果,因而講解時得心應手,學生研究專業課題時也感同身受,彼此很好地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互動。[3]
(三)準確把握學科前沿
學科前沿進展的介紹可以豐富專業課的知識體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了解該領域的尖端科技和研究熱點,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特別是那些準備繼續深造的學生,期望了解本專業最前沿的科學知識、研究的熱點課題和學科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在應用無機化學課程中,我們探討了“無機納米材料及其在高科技領域中的應用”,具體介紹了納米機器人、納米器件的制備及其在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進展,這些前沿知識的講解,有助于準備繼續深造的學生選擇今后研究的方向。[4]
三、課時不足的應對辦法
解決好“講什么”的問題后,還應該在“怎么講”上著力,才能較好地解決課程內容增加和課時不足之間的矛盾,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幾年的專業課授課經驗,建議采用以下幾種應對措施:
(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注重課堂輻射效果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教師的講解,忽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專業思維空間的拓展。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每節課都在講授專業知識,但這些內容往往只局限于“講”與“受”,課堂輻射拓展作用不大。要獲得更好的專業課授課效果,可以采用多種模式并用的專業課授課方式,注重課堂內容的輻射作用和“拋磚引玉”效果。專業課教師作為課程所屬學科領域的引路人,不僅要非常熟悉講授的專業課內容,而且還要在教學方式上創新,積極聽取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專業課學習困惑,不斷豐富課程內容和專業內涵,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相互激勵。在應用無機化學授課過程中,除教師講授外,我們還針對課程的部分內容,采取了專家講座、小組討論、課外興趣實驗等教學模式,擴大了專業課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起到了很好的課堂輻射效果。
(二)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有的教學模式中,講授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在課堂上系統地講授自己精心準備的教學內容,如果不顧及學生的情緒和思維,學生沒有自由思考的時間和氛圍,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對教師和課堂筆記依賴的習慣,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不加批判、不加思考地全部接受。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不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事實上,在教和學這對矛盾中,教師講授雖然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終究不能包辦代替學生學習。教師是傳播知識的載體,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職責與義務,但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學”,有意識地獲取知識和提高運用知識的技巧,“教”也很難獲得成功。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問卷調查、課后交流等多種溝通方式,了解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目的、感興趣的內容、期望學到的知識及今后的發展方向等,根據反饋的信息調整授課內容和方式。另外,在實際生產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生產運行模式,學生必須有足夠的思考空間,才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最適合有效的解決辦法。專業課教師的作用還在于通過積極的引導,并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啟發學生刻苦鉆研,激發專業學習的興趣,使教學效果產生質的飛躍。同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教學過程了解的環節,通過短時間的教學互換,比如讓學生針對某一專業問題站上講臺發表一下自己的認識和觀點,親身感受到學習主體的地位,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教學程序和知識積累的重要性,還可以融洽教學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