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輸出貿易論文
2003年以來,印度經濟進入了更快的增長時期。伴隨著印度經濟的高速增長,印度的對外貿易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值得注意的特點??偨Y這些特點,不僅可使我們加深對印度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的了解,而且對順利開展中印貿易都有幫助和啟發。2003年以來印度對外貿易發展值得注意的新特點主要有:
一、商品貿易增速加快,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
1980年以前,由于受到政策抑制等因素影響,印度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較慢。從1980年開始,尤其是自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以來,印度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加快,而2003年以來,印度對外貿易達到了更高的增長速度。對外貿易的高速增長,使印度的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1990年度,印度的出口額為181.43億美元,進口額為240.75億美元,外貿總額為422.18億美元;2000-2001年度,出口額為445.6億美元,進口額為505.36億美元,外貿總額為950.96億美元;2008-2009年度,出口額為1,852.95億美元,進口額為3,036.96億美元,外貿總額為4,889.91億美元。①2008-2009年度的貿易總額是1990-1991年度的11.58倍,是2000-2001年度的5.14倍。1990年,印度對外商品貿易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1%,2004年占25%,②2004-2005年度,商品出口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2%,進口額占16.9%,合計占29.1%;2007-2008年度,商品出口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1%,進口額占21.9%,合計占36%。③雖然印度的對外貿易高速增長,但由于商品進口大大超過出口,近年來,印度的貿易赤字額迅速擴大,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0-2001年度,印度的貿易赤字額為59.32億美元,2005-2006年度,迅速上升到460.75億美元,2008-2009年度再創歷史新高,劇增到1,184.01億美元。④2009年在貿易規模下降到4,131.3億美元的情況下,貿易逆差仍然高達868億美元,2010年上半年的逆差額是573億美元。⑤這種情況如長期發展下去,危及的不僅是印度的國際收支,印度的宏觀經濟乃至整個經濟都將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印度政府近期采取了一些進一步推動出口增長的措施。
二、進出口商品結構發生新變化
1.出口方面
在獨立初期,印度出口的商品以初級產品及其加工品為主,主要是茶葉、黃麻制品、礦石等。后來,隨著印度工業化的推進,主要出口商品變成了加工品和制成品,紡織品尤其是服裝、珠寶、手工藝品、皮革制品等成為主要出口商品。近年來,皮革及其制品、成衣、手工藝品等的重要性下降,化工產品、機械、運輸設備和金屬等制成品的出口大量增加,以石油為主的礦物燃料及潤滑劑也成為主要出口商品。這致使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變為了機械、運輸設備和金屬等制成品、珠寶、以石油為主的礦物燃料及潤滑劑、化工品、成衣、礦石及礦物質,手工藝品已不再是主要出口商品。2000-2001年度,除農產品外,印度出口最多的商品分別是:珠寶73.84億美元,占16.57%;機械、運輸設備、金屬制品(包括鋼鐵)69.76億美元,占15.66%;成衣55.77億美元,占12.52%;化工品50.02億美元,占11.23%;皮革及其制品19.51億美元,占4.38%;礦物燃料及潤滑劑(包括煤炭)19.31億美元,占4.33%;手工藝品11.16億美元,占2.5%;礦石及礦物質(不含煤炭)9.06億美元,占2.03%。2007-2008年度以來,機械、運輸設備、金屬制品(包括鋼鐵)出口占第一位,珠寶和礦物燃料及潤滑劑(包括煤炭)交替著占第二、第三位,化工品占第四位,成品服裝占第五位,礦石及礦物質(不含煤炭)占第六位。如果按農副產品、工業制成品和礦物燃料及潤滑劑分類,則農副產品的重要性迅速下降,工業制成品的重要性有所降低,礦物燃料及潤滑劑的出口迅速上升。2000-2001年度,出口農副產品62.56億美元,占14.04%;出口工業制成品351.81億美元,占78.95%;出口礦物燃料及潤滑劑19.31億美元,占4.33%。2007-2008年度,出口農副產品162.02億美元,占9.93%;出口工業制成品1,046.18億美元,占64.13%;出口礦物燃料及潤滑劑290.30億美元,占17.80%。2009-2010年度,出口農副產品179.63億美元,占10.05%;出口工業制成品1,201.67億美元,占67.23%;出口礦物燃料及潤滑劑288億美元,占16.11%。
2.進口方面
20世紀70年代以前,糧食、機械產品、鋼鐵、石油及潤滑劑、運輸設備、有色金屬、化學元素及化合物等是印度進口的主要商品。70年代后期以來,糧食已經不再是印度的主要進口商品,但隨著世界石油價格的攀升,石油及潤滑劑成為第一大進口品。同時,化肥、食用油、珠寶等成為印度的主要進口品。近年來,珠寶、有色金屬、運輸設備、機電產品在印度進口商品額中的比重提升,石油及潤滑劑、有色金屬、非電氣機械產品、化學元素及化合物、珠寶、鋼鐵、化肥、運輸設備等是印度進口的主要商品。2000-2001年度,印度進口的石油及潤滑劑占總進口額的30.97%,珠寶占9.57%,非電氣機械及設備占7.33%,運輸設備占1.89%,鋼鐵占1.55%,化肥占1.31%,有色金屬占1.07%,化學品及化合物占0.67%。2007-2008年度以來,石油及潤滑劑仍然是印度進口額最大的商品,非電氣機械及設備、有色金屬、珠寶排第二位至第四位,它們的位次年度間有變化。排第五位至第八位的是化學品和化合物、運輸設備和鋼鐵,它們的位次年度間也有變化。就進口商品的大類看,糧食類幾乎可以忽略,原料和中間制品的比重提高,資本貨物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在印度的進口商品分類中,原料和中間產品包括石油及潤滑劑、化工產品、珠寶、有色金屬、鋼鐵、化肥等,資本貨物包括機床、機械設備和儀器、電氣機械、運輸設備、金屬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