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蔣晨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幼兒園
信息技術能夠突破傳統教育形式的時空限制,有助于加強教師知識的更新速度,加強教學實踐與現代社會的縱橫聯系。在對信息技術整合幼兒園教學的研究過程中,我牢牢把握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幼兒心理發展趨勢理論等幾大理論支柱,逐步形成了整合的“三度運用法”,分別從注意角度、挖掘深度、明確效度方面著手,取得了良好的整合效果。
注意角度,形成“信息技術介入時機法”
在實施整合的過程中,我根據具體的內容來選擇適當的介入時機。同時,進一步研究信息技術對于幼兒心理、情緒的影響,科學評價幼兒心理發展特質,避免持續刺激、過度刺激,注意度和量的把握。
1.站在活動設計角度,注意信息技術的輔助性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能抓住重點、易化難點,但它始終無法取代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幼兒的實踐、創造。因此,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我避免將應該讓幼兒討論思考的問題、體驗內容在課件中展示,以免阻礙幼兒獨立思考,對屏幕產生依賴。繪本的靜態畫面可培養幼兒對圖畫語言的認識,如果全部以信息技術的動態手段代替,無疑是不可取的。因此,可在解決難點或渲染氛圍時使用信息技術。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在靜謐的畫面中,添上幾片動態飄落的葉子或搖動的小草,無疑會增加蕭索的故事氛圍和場景的真實感。又如,在繪本《幸福的大桌子》中,可將不斷變化、增加的人物做成動態出現形式,以幫助幼兒記憶、了解。同時,還可以將一些細節進行放大,如放大兔老二身上背的吉他,以便于幼兒猜測他是一位音樂家。
2.站在幼兒角度,講究信息技術的科學性
多媒體課件在選用、設計上要講究科學性,而不是為了動畫效果而濫用技術。在活動的重、難點部分,制作要注意清晰、準確,不要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搶眼的動態效果,這樣反而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另外,在聲音的穿插上,一味地使用音樂,有時反而會破壞和諧的教學氛圍。如大班繪本教學《小海螺與大鯨魚》中,浩瀚的大海時而靜謐,時而波濤洶涌。在欣賞時,只需配上一些大海的聲效,而不必過于渲染不同場景的音樂,便會增添故事的魅力,使幼兒猶如身臨其境。
3.站在教師角度,重視信息技術的實用性
在提供學習資源方面,要篩選最為實用的網絡資源來輔助教育教學,要注意信息技術素材的實用性,絕不能因為追求技術而忽略了身邊最樸實的教學資源。例如,美術活動《畫小雞》中,我利用網絡技術給孩子展示各種形態的小雞圖片以及不同造型風格的小雞作品,而不是運用Flash技術制作一只動態的小雞。
挖掘深度,構建“信息技術效能升華法”
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有效地彌補一般教學的不足,努力跨越時間和空間,把難以理解的抽象、微觀的現象或事物,進行動態模擬,化抽象為具體,使重、難點直觀化、感性化、形象化和具體化,易于幼兒觀察、想象、理解。讓孩子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充分挖掘整合的深度。
1.提高效率,解決難點
信息技術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虛為實、化遠為近,這些對于教學難點的化解實為有效。如在美術活動《漂亮的手帕》中,我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了示范中存在的圖像小、速度慢、涂色費時等問題,幼兒不但看得清楚而且聽得仔細。當幼兒有疑問時,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再次演示,強化示范步驟。傳統的示范講解一般需要10~15分鐘,而采用信息技術手段,時間可以縮短到5分鐘左右,有效化解了難點,提高了效率。
2.豐富認知,手腦并用
對于活動進程中的操作環節,信息技術亦可成為教師教學的幫手。結合汶川大地震,我開發了原創教學活動《愛心獻災區》,活動首先展示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場景,拓展幼兒的認知。在操作過程中,我更是借助多媒體技術,以立體圖示的方法指導幼兒按照大小、厚度等物體屬性分裝禮物。當幼兒操作遇到困難時,課件中還會以奇特的音效作提醒,以檢驗操作是否正確,有效促進了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明確效度,探究“信息技術經驗運用法”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倡導幼兒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活動。從教學活動各環節效率的提升著手,構建理想的教育活動。
1.感官刺激、激發興趣,提高幼兒的參與效率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激發興趣是提高參與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活動設計制作出具有動畫效果的課件,加上聲音的配合,從視覺與聽覺上刺激幼兒感官,使他們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如美術活動《愛心魚》中,多媒體課件首先把幼兒帶入到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海洋世界中,我再結合課件示范講解花紋鱗片的畫法,幼兒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畫間隔排列的鱗片。
2.抓住重難點,提高幼兒掌握技巧的效率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內容,讓孩子難以理解消化,根據教學中的重、難點,制作一些有針對性的課件,可以使抽象、復雜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提高幼兒掌握技巧的效率。如在美術活動《畫曲線》中,我利用課件演示線條與旋律之間的聯系,播放幾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旋律,使線條也隨音樂的變化而起伏,再配以形象的動畫,幼兒通過體會線條的數量、形狀、起伏變化、疏密相間表現出不同的音樂感覺,繼而展開想象的翅膀,把音樂的旋律轉化成一張色彩斑斕的線條畫。
3.開闊視野,發揮想象,提高幼兒的創造效率
教學活動需要孩子進行自我創造,而幼兒由于本身經驗的匱乏,常常無法發揮想象。這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的需要收集各種有助于教學的資料,并通過不同手段把資料“整合”起來,給幼兒一定的直接經驗,從而更好地激發其創造力。例如,在音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配上不同的畫面、圖案,可以讓幼兒展開想象,進行創編樂句、創編動作等活動。又如大班故事教學《小豬變形記》,我在多媒體課件里設計了四個不同的頁面,包括圖案、聲音和動畫,幼兒只需點擊其中任意一個圖標,就可以接受不同的內容。幼兒通過自主地操作電腦,讓視覺、聽覺以及其他知覺形象盡可能完整化,使他們在腦海中形成豐富且深刻的事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