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療衛生論文
作者:賈杰 周瑛 單位:河南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社區醫療(primarycare)是指一般的醫療保健,即患者在轉診到醫院或專科前的一些醫療。社區醫療以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為導向、以人的健康為目的、以社區為范圍,合理使用社區資源和適宜技術,為居民提供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為一體的服務。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的網底,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基礎環節。大力發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對于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優化城市衛生服務結構,方便群眾就醫,減輕費用負擔,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正面對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例增加、醫療費用高漲、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等情況,通常患者到醫院就診需要漫長的等候時間,并且需要付出高額的醫療費用。相比較而言,在社區治療就醫節省了時間;社區醫療服務整體運營成本低,在門診費、治療費和藥費上可以為患者省下很多開支。目前我國的社區醫療服務雖已起步,但人們的醫療消費觀念中,依然保留著“看病到醫院,看病找專家”的觀念,還沒有形成看小病、日常保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習慣。
1當前社區醫療服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宣傳力度與市民認知程度不夠市民對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認識還不到位,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信任度不高,沒有充分認識到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是一項為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的惠民工程,沒有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發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良好輿論氛圍。
1.2相關制度的缺失①國家還沒有建立起社區衛生服務的規范化投入機制,各地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數量不足,隨意性大。②醫療保險的覆蓋率較低,有些社區衛生服務并沒有納入醫療保險范疇。社區機構不納入醫保,患者就不愿意到社區衛生機構就診,社區承擔的初級衛生保健職能就難以落實,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初衷、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話。③轉診制度難以落實。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對沒有能力診治的重大疾病應及時轉到大醫院就診,同時大醫院將康復的和慢性病的患者轉入社區衛生機構。但是現階段缺乏這種“雙向轉診”制度,銜接和溝通機制還沒有建立完整,也就使得社區醫療能夠承擔的責任極其有限。
1.3資金短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二是街道醫院資金緊張、底子薄。多渠道的社區衛生服務補償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缺乏良好的衛生服務籌資渠道、醫療保障體系、市場格局與公益性衛生服務的開展不相協調。
1.4設施不完善完善的社區醫療機構,應該具有一般醫院所具備的基本醫用器械和嚴格的消毒程序等必備的衛生條件,而目前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大多沿用原街道衛生所用房或向物業管理公司租用配套用房。簡陋的條件和沉重的租金已成為困擾衛生服務站發展的瓶頸。
1.5藥品不全,價格缺乏優勢社區服務站的藥品不全,特別是一些常用藥,有時也沒有。在藥品價格方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各自單獨進藥,批量小,無法和大批量進藥的“平價藥房”競爭。另一方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受“以藥養醫”的利益驅動,其藥品價格與大醫院并沒有多大的差別。藥品不便宜已成為群眾不認同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因素。
1.6醫療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主要由醫師、護士、醫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組成。由于待遇不高、工作條件比較簡陋等原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難以留住高職稱、高學歷的醫護人才。醫、護、技人員的學歷、技術水平普遍較低,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全科醫學的正規教育,他們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綜合性的、連續性的醫療保健服務的能力較弱,不能很好贏得居民的信任。
2對社區醫療衛生建設的幾點建議
①積極開展社區“雙向轉診”工作。引導和組織大中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推動雙向轉診工作有序開展。加強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力度,提高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認知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良性就醫格局。②建立穩定的投入和補償機制。政府應增加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并將其納入財政和衛生事業常規預算;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補償機制,補償費到位要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完成質量相掛鉤,逐漸變醫療補償為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償。③實施科學的區域衛生規劃。要加大區域衛生規劃力度,實行衛生機構優化重組,一方面積極落實公配醫療用房,另一方面統籌整合現有醫療資源和醫療用房,使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名副其實,真正體現公益性和便民服務性。④不斷完善醫保政策。建議有關職能部門深入基層和社區,開展調查研究,從關心群眾切身利益出發,對相關的醫保政策進行合理的修改和調整,使廣大居民群眾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不出社區就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⑤尋求降低藥品價格的有效途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鼓勵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生產、供應質優價廉的常用藥品;并可以運用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等方式,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低差率、零差率銷售。積極探索醫藥分開試點,從根本上真正解決藥品價格問題。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要深入社區居民,深入實際,探索監管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要加強現有社區醫務人員的崗位培訓、規范化培訓,健全全科醫、護人員的任職資格制度,完善考核制度。要創造條件吸引大醫院的符合條件的好醫師到社區工作和兼職;要吸引一些全科醫學大學畢業生到社區工作;鼓勵離退休醫務人員到社會服務機構工作。⑦探索社區衛生服務的新模式、新方法。應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衛生服務,如家庭照料、臨終關懷、安寧護理等。可以采取以醫療為先導,以疾病控制為內容,帶動綜合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組不形成一個綜合的多元化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在今后的發展中,堅持政府的正確領導、社會的全面重視,同時配以相關政策,完善管理體制和操作規范,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構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努力滿足社區群眾日益增長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就會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蓬勃發展,成為社會進步和社區文明的重要標志,最終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