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大學教育論文
一、組織一流學術,培植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1.組建一流的學科專業,注重教學內容的國際視野和學術前沿。中英雙方合作協議規定,寧波諾丁漢大學由中方提供建設資金、后勤保障與學生服務;由英方負責課程設置、教學師資與教學管理。據此,學校利用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辦學的優勢,引進諾丁漢最具優勢的、同時也是國際最前沿、國內最急需的學科專業。目前學校設置的教學院所與學科專業,都是英國諾丁漢大學在歷次全英大學專業評估中的五星級專業。這樣既保證了所設學科專業的適恰性、前沿性和高起點,也保證了專業和課程建設的時代價值與學術意義。學校所設學科專業的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寬闊的國際視野和學科前沿性。如,國際文化傳播學專業,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在文化認同、傳播學、新聞學、藝術理論、電影文化學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介紹給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在全球文化多樣性理解基礎上的國際視角;國際學專業,利用經典的與新興的國際政治學理論、歷史學成果,指導學生全面、客觀、批判地回顧過去數十年全球走過的發展道路,評價與分析當今國際社會的熱點問題;環境保護、低碳零排放、能源再生可利用專業,引入國際先進理念,探討學術發展前沿,運用工業化加快給人類地球帶來嚴峻挑戰的大量事實,揭示可持續發展原理,闡釋應對性策略。
2.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確保教育家辦學和“教授治教”的專業水準。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是關鍵。一流的學科專業說到底還要看師資力量的支撐。學校花極大的代價進行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根據合作協議,學校堅持從英國諾丁漢大學選派高水平的管理骨干和教學骨干;另一方面向全球公開招聘優秀中青年教學人員,優先錄用中國在海外留學的優秀博士。如,學校歷任執行校長與各教學院所長負責人,均為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管理高層和著名專家學者。首任執行校長高巖教授原為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校長、亞洲文化研究著名專家;繼任執行校長彼得巴特利教授曾任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校長、英國皇家動物學會會長;前任執行校長羅杰•伍茲教授曾任英國現代語言大學委員會主席,2006年獲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協會(FRSA)高級會員;現任執行校長尼克邁爾斯教授曾任英國諾丁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曾是該校較年輕的教授之一。他們堅實的專業功底、成熟的教學經驗、卓越的學術成就、豐富的領導閱歷和頗高的國際知名度,確保了教育家辦學的專業水準和“教授治教”的大學傳統,體現出“內行領導”的學術凝聚力和“與世界接軌”的國際化視野。
3.聘請國內外學術大師講學,營造濃厚的國際學術交流氛圍。學校依托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學術優勢,聘請國內外學術大師講學。從2006開始,學校設立“諾貝爾獎大講堂”,先后聘請諾貝爾獎獲得者艾倫•麥克德爾米德教授、李政道教授蒞臨講演;設立“中國院士講壇”,相繼邀請中國科學院韓啟德院士、中國工程院徐匡迪院長、國家再制造重點實驗室徐冰士院士等親臨講學;設立“全球名人講座”、“諾丁漢大學教授講座”等,其中英國諾丁漢大學知名教授講座36場,國外專家學者講座127場。這些大師的講座,不僅介紹了不同領域的學術前沿,揭示相關課題的發展態勢,而且向廣大的學子展現知識創新的非凡人生,營造濃厚的國際學術交流氛圍。6年來,通過組建一流的學科專業,聘請一流的師資,邀請學術大師講座等一系列扎實的學術建設,師生嚴謹刻苦、努力認真、自由討論、平等對話,追求本真的科學精神油然而生,形成了好學上進的校風環境與真做學問的濃厚氛圍。
二、以學生為中心,創建“多元化”課堂活躍學生思維
1.堅持各項工作“以教學為中心”。教學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一定是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環節。愛默生1838年在哈佛大學美國大學優秀生聯誼會上的講演中指出:“學院有其不可缺少的職責,那就是教授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只有當他們的目的是創造而非訓練;當他們在賓至如歸的講堂里聚集起每一朵天才的火花,在熊熊的智慧之火旁點燃起青年人心中火焰的時候,他們才能服務于我們。”[2]正是這種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校也正是由于堅持了這種“教學”的理念,堅持了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與學”,才能夠將課程目標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把知識結構變革成他們的內在素質。
2.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課堂。學校以教學為中心,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以學習為中心,這是我們的教學原則。學校創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課堂,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習慣,開創了教與學的新局面。寧波諾丁漢大學的課堂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可以根據需要隨機安排。如有討論課、對話課、演示課、實驗課、作業課、情境課、演劇課、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網絡聯合授課等等。即使是以講授新知識為主的講授課,教師也不是口若懸河、一講到底,他們或者提綱挈領,勾勒知識意境;或者畫龍點睛,揭示科學奧妙;或者要語不煩,點綴問題真諦;或者妙語連株,啟發學習興致,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感知、省悟、討論、爭辯。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們的認知靈感迅捷通暢,想像空間自由馳騁,邏輯思維嚴密深邃,發現學習幾度釀成。
三、實行導師制,引導學生探尋問題的自主學習
導師制(Tutorial/seminar),就是每門課程在講授的時候分成若干個小班,每班一般不超過16名學生,由1-2名教師擔任導師,全面負責學生的學習、授課與指導。導師經常與學生見面,了解學習情況,詢問疑難困惑,指導方法思路,拓展認知視野,尤其是注重于引導學生“深入就里找問題”,“轉換視角提問題”,“聯橫合縱追問題”,“窮極八方解問題”,直至疑慮洞開,前嫌盡釋。校長楊福家院士多次指出,“英國的一些著名高等院校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它們很早實行了導師制,像牛津、劍橋,15世紀開始就實行導師制,使得每個學生都得到關心。每個人的火種是不一樣的,需要靠同學的力量、靠家長的力量、靠教師的力量一起把不同的火種點燃”[3]。為此,學校引進導師制,通過導師引路的辦法,開啟學生刨根究底的特質。考生進入寧波諾丁漢大學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高考重點線以上,英語成績115分以上,這就使得學生具有接受“全英文教學”的學習基礎。但剛入學時,大多數學生習慣于被動聽講,不大喜歡主動提問題。針對這種狀況,在導師制的小班課堂上,教師就有可能提問每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實踐證明,導師制使每位學生受到關注,得到激勵,問答法點燃了學生的潛在資質,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讓每個學生經過不斷的摸索,探究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