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問題論文
作者:夏偉 單位:漢中市水利水電建筑勘測設計院
自古及今,堤防建設一直是人們進行防洪以及利用水資源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傳統的堤防建設過程中,人們往往過分關注堤防建設的使用功效,很少去考慮河流生態系統自身的要求,這樣做的最終結果常常導致嚴重的河流生態問題,給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建國以來,隨著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漸增強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堤防建設中的生態問題逐漸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認真分析堤防建設中的存在的生態問題,依據生態建設的要求提出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生態堤防建設的涵義及原則
1.生態堤防建設的涵義
生態堤防建設是指恢復河流堤岸的自然面貌或者打造具有生態循環能力的河流堤岸。在生態堤防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在河流現實狀況的基礎上,努力擴大水域以及植被面積,改善河流生物的生態環境,盡最大可能恢復河流的原生狀態。
2.生態堤防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的原則
(1)打造具有正常生態功能的河流通道堤防的重要作用就是疏通水流、滯洪補枯以及調節水量。在豐水期,水流不但可以在堤防的限制作用下被疏通,而且還可以滲透到堤防內部進行儲存,從而降低洪災的發生;在枯水期,滲透進地方內部的水流就會反滲到河流之中或者被蒸發,再形成雨水降落,從而降低旱災的發生。在傳統的堤防建設過程中,經常使用石塊或者混凝土保護河岸,這樣就阻隔了河流生態系統內部水分流動的通道,從而導致水流生態不平衡現象的出現。因此,要想進行生態堤防建設,必須努力打造具有正常生態功能的河流通道。
(2)打造具有自凈能力的生態堤防自我凈化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能力,通過自我凈化不但可以確保生態環境中物質和能量的循環,而且還可以保證生物物種的平衡和穩定。為了確保河流生態系統的穩定,必須大力加強水生植物的種植和養護,提高生態堤防的過濾作用,從而有效降低環境污染,凈化水質,促進河流生態系統的良心循環。
(3)打造具有自然生態的堤防景觀河流堤防是水生生物的生長地,在河流堤防上生長著大量的植物和動物,它們在這里生長、發育和繁殖,構成了具有典型的生物與環境特征的堤防景觀。在堤防的建設過程中,為了避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必須盡最大可能使用天然材料,努力改善水體和土地的生態狀況,為水生生物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打造具有自然生態的堤防景觀。
二、堤防建設中存在的生態問題分析
在傳統的堤防建設過程中,為了過分追求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人們的目光過多關注堤防疏通水流、泄洪排水的功能,根本沒有注意生態問題,這樣就導致了河流功能弱化,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等問題的出現。目前,地方建設中存在的生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規則的堤防體型與岸坡破壞了生態環境
在堤防建設過程中,建設人員常常過分追求堤防的保護作用,因此,在設計與施工的過程中,為了使堤防的保護面積最大化,在堤線的布置上通常緊貼岸坡的坡頂,堤防的體型以及岸坡也被設計和建設成整齊的直立面或者斜面,河床、淺灘也常常被整理得相對平整,這樣就使得整個河道體型非常規則,以往的自然狀況不再存在,這樣就使得許多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環境,給整個生態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2.規則的河道破壞了生態環境
在堤防建設過程中,為了工程建設的順利,建設人員常常將將河道進行“裁彎取直”,將堤線按照單一的平直狀態設置,這樣就使得河道的整體狀況逐漸變成一道直線,從而使原來彎曲分叉不規則的河道變成了整齊劃一的直線型,這樣就改變了河道的自然狀況,改變了河道內水流狀況以及生物的生長環境,給整個河道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
3.堤防建設過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在整個堤防建設過程中,各種建設材料以及建設工具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溝渠的開挖、整理、施工,料場的進料、加工與出料,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在堤防建設施工結束后,各種建設廢料、建筑垃圾,因建筑而鋪設的道路都很難恢復到堤防建設錢的狀態,堤防工程的岸坡不能及時進行防護處理,從而引發岸坡的因沖刷而失去穩定性。因堤防建設而拆除的殘存的石渣等廢物不能及時清理干凈,經常會被雨水沖刷進河道,從而造成河道淤積,影響水流的暢通。堤防建設結束后,建設人員常常不進行環境修復就匆匆撤離,這樣就會導致建設現場水土暴露,溝壑縱橫,遍地碎石殘渣,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失去平衡。
4.護岸措施破壞了生態環境
在傳統的護岸措施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混凝土、干砌石或者漿砌石進行岸坡的保護,這樣的處理方法常常導致整個岸坡被全部硬化。從生態系統上來講,護岸是整個河流生態系統內各生物鏈進行溝通和流動的通道,是生物和自然界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流動的通道。可是,被硬化的岸坡使得植物無法生長,動物無法覓食、棲息、求偶、交配、產卵,并最終遷徙他處,這樣就會給整個河道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三、堤防建設中生態問題的應對措施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提高,堤防建設中的生態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要想切實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倡導生態建設理念,將生態建設理念融入到從設計到施工再到后期處理的整個堤防建設過程中。
1.大力倡導生態建設理念
在堤防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大力倡導生態建設理念,堅持“自然節約、循環利用”以及“天人合一”的原則思想,將環境因素納入到整個建設過程中,努力創建“綠色、環保、健康”的生態堤防。
2.努力打造符合河道特點的堤線和堤型
在布置堤線時,要認真分析整個河道的生態狀況,盡最大可能保留其自然分布的狀況,即原來是直線的保持其直線狀態,原來是蜿蜒狀的保持其蜿蜒狀。保證河道的堤防走向符合河道的生態分布,切不可為了追求美觀、實用改變河道的走向,甚至采取“截彎取直”的方法,這樣就會破壞河道的原始生態環境。在堤防建設過程中,要盡最大可能保留、恢復河道中的彎道、淺灘或者濕地。為了確保行洪時有足夠的斷面以及維持堤身的穩定,確保堤身與岸坡的自然狀態與制備不被破壞,建設人員要盡最大可能設計出是堤線遠離岸坡坡頂的建設方案,并嚴格按照建設方案進行建設。在堤型的選擇過程中,建設人員必須認真分析河流的整體狀況,認真研究其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周邊環境,恰當設計建設方案。在堤型的選擇過程中,除了堅持安全原則以及工程建設質量外,還要認真考慮生態環境因素,為生物正常的生長創造條件。在建設過程中,要避免為了增大保護面積而讓堤線過分靠近岸坡坡頂的建設方式,這樣不但會導致河道天然形態的改變,而且還給岸坡的穩定性增加了安全隱患。在堤防建設材料的選擇上,應該優先選擇當地的建設材料,盡量避免使用混凝土與石材等硬化材料,采用有利于生態保護的土堤堤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性,給生物創造一個正常生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