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學科教育
本文作者:胥海軍 單位:綿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一、學科教育和學生管理的概念與功能作用
要進一步探討學科教育和學生管理整合與創新模式,就要厘清兩者的概念和性質的異同,分析定位其功能作用,探索實現途徑和手段。這有利于更加準確地定位學科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明確兩者工作整合與創新的意義、原則和要求。
(一)厘清概念異同和性質聯系
高校人才培養是通過學校“育人”措施和手段實現的,具體地說就是通過“教書育人(學科教育)、管理育人(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育人”的“三育人”方針來具體落實的。因此,學科教育和學生管理同屬于人才培養的兩條途徑和手段,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定位于人才培養工程主體的“一體兩翼”。學科,是按照學術性質分成的科學門類,學科教育是為了人才培養的需要而開展的學科教育教學活動。在高校為了培養具備一定專業水平和能力的學生,都要依據專業設置等相關要求,制定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各個學科開課計劃,使各個專業學生在學校按照一定要求修完一定數量的課程,并達到一定學分要求方可畢業。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開設并實行的各個學科教學,就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學科教育。它分為專業學科教育和公共學科(非專業學科)教育。按照專業開課計劃和學科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劃分,又可分為選修課教育和必選課教育。學科教育是從解決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習得的角度和掌握一定必備的公共學科理論知識的要求出發,是專業性、理論性和知識性都很強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科教育主要是由從事學科教學的教師來實施。學生管理工作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是學校實現管理育人的重要方式。基于學校人才培養的需要和管理學理論的要求,我們所述的學生管理有以下四方面的特點:其一,管理作為一種工作方法、一種工作程序,其原則應該是科學的,其運用也應該體現一定的藝術性。其二,管理工作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且具有人文關懷的人本管理,其本質在于服務大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成才需要,其重點在于分工合作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以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學紀律和學習生活秩序。其三,管理的對象是新時期特定形勢和環境下的大學生,為此,就要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種資源,以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其四,管理目的是為了協調、融洽各方面之關系,動用和整合各方面資源,全面服務服從于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并獲取教育教學的最高效率與質量。學生管理工作也同樣具備了管理學理論的主體(誰管的問題)、客體(管什么的問題)、目的(為何而管的問題)和環境條件(什么情況下管的問題)四個要素。高校學生管理主要由學校和院(系)兩級部門的政工干部和輔導員來實施。
從概念和性質上講,學科教育和學生管理這兩項工作具有“五同四不同”。五同:一是終極(總)目標和任務相同,都是在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切實貫徹學校辦學理念,落實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并在以人為本的“學生中心”理念下全力促進學生成長和成才,都是為了培養政治思想可靠、專業功底扎實、實踐技能突出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工作的對象相同,都是新形勢與背景下具有新時期特點的大學生;三是工作的社會情勢背景、外部環境氛圍以及時間、空間條件相同;四是接受來自學校黨政的宏觀管理與要求相同;五是兩項工作的主體基于國家政策和崗位角色的定位有相同之處,即都是高校教師(輔導員也定位有教師身份)。四不同:一是工作系列不同,學科教育是教學工作系列,學生管理是屬于管理系列;二是工作的分工不同,階段性目標和任務也不同;三是工作的內容、方式、方法不同;四是主體地位不同,學科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生管理工作雖然也有教育責任和要求,但總體上要為學科教育服務。
(二)學科教育與學生管理功能、作用分析
學生管理工作具有育人、協調整合和保障服務三大功能,并通過這三大功能的發揮,促進高校學生人才的培養,服務社會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具有五大特點:一是管理工作對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對象年齡的年輕性、情感的波動性、思想的活躍開放性、知識觀念的前沿性、生活方式和追求的時尚潮流性等,這些都無一不說明管理對象的特殊。二是管理方式的管、教(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性。注重工作管理和思想教育相結合,做到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的綜合與協調。三是管理原則的人本性。輔導員所有的管理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都在于以人為本,全面構建學生成長成才的平臺,全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也是學生管理工作體系內在的核心要旨。四是管理目標的政治性和既定性。鑒于我國特殊的教育體制與背景,以及新時期輔導員角色的新型定位,輔導員管理工作的目標是既定的,是服從于人才培養的整體要求和需要的,同時,管理目標也是有一定政治方向和要求的,簡單講就是要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共產主義堅定信仰的,有著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決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五是管理工作中“為人師表的表率性和示范性”。由于輔導員特殊的教師身份決定了管理工作同其他教師工作一樣有很強的潛移默化的為人師表作用和言傳身教的示范性。學生管理工作對人才培養和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有著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十六號文件”和教育部2006年頒布的“24號令”都先后肯定了輔導員的教師身份,輔導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同一般教師一樣發揮著教書育人的作用。二是發揮管理者的管理育人作用。輔導員通過管理措施與手段,充分協調各個方面的關系,整合多種資源,并通過為人師表的模范作用和管理制度、法規的匡正規范效應,體現管理育人之功效。三是維護大學生班級群體的良好學習生活秩序。四是積極推進班級黨、團組織建設,增強黨、團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強化黨、團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五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以及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豐富課余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六是培養大學生互相尊重、和睦相處的社會技能。學科教育具有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專業素養和能力、傳播哲學與社會科學人文思想、育人(教書育人)三大功能。這三大功能主要是通過學科教育的四大作用體現出來的。一是傳授專業理論知識,促進深厚專業理論功底的形成。二是培養和提高專業素養與能力,增強社會實踐運用能力。三是傳播哲學、社會科學人文思想,樹立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人文理念與素養。四是通過學科教育切實貫徹和落實德育思想,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里的“育人”主要是指在“德育為首、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和原則指導下,學校通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四個途徑實施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理論教育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育人”有以下幾個實現途徑:一是政治理論學科教師通過政治理論學科教育這一主渠道落實的政治理論教育,二是學工部門和以輔導員為主要力量的政工人員(老師)通過管理這一主陣地來實現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其他學科教師通過專業及公共學科教育貫徹的專業思想和思想品德教育,四是學校教輔、后勤通過服務工作進行引導的思想教育(服務育人),五是學校通過營造和提升校園景觀和文化環境進行的環境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環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