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化發展論文
作者:許秀菲 單位:南安市體育中心
1文化產業綜述
當今,知識時代已經進入到爐火純青地步了,而文化也已經成為當今時代快速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然而文化產業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重要的支柱型產業。諸多國家都已經把文化發展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和有效途徑,在不斷地制定文化發展的新戰略[1]。因此,在現代這樣的國際環境當中,我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怎樣重新審視文化傳統,提高文化戰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做強文化產業,提升我國的文化產品競爭力,是迫在眉睫要考慮的問題。文化問題是一個民族生息發展和一個國家生息發展的重大課題,在當今時代軍事實力已經不能完全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唯一標準了。然而,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不斷發展興起的文化產業也作為和軍事實力相同的指標了。因此,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的興衰,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和崛起。因為我國受傳統思維的影響,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因此,宏觀導向不夠清晰,受到經濟體制的制約,法律制度也不夠健全,產業的結構也不盡合理,經濟思維不夠活躍,可持續發展和保護意識也比較欠缺。文化產業是指生產經營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行業,主要包括影視業、演出業以及音響業和娛樂業等。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可以采用工業化大生產的方式來進行復制和批量生產,并且通過現代傳播技術的推廣和傳播獲得億萬群眾,而且還可以通過運用現代經驗管理的方式來實現自身價值,從而獲得經濟利益。
2文化產業的本質特征
文化產業的本質特征揭示了我國文化產業和其他產業在根本上的區別,主要有四個方面:
2.1文化產業行業的特殊性
在一些其他的生產部門作為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只具有單獨的產業屬性,也就是說以低投入高產出的巨大利潤來為目標的。然而,文化產業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和產業屬性,因為,它不僅僅只是生產部門,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宣傳戰線的重要工作部門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陣地和載體,因此,要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然而,它的產業屬性也決定了市場經濟的規律,采用現代企業的管理方式,從而獲取經濟利益。
2.2文化產品的可復制性
文化產業的重要核心在于“原創”,然而,文化產品主要是通過在原文的基礎上加以復制而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說,把一個產品經過重新編碼以后作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再現。所以,文化產品的復制是把文化內容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理解進行編碼的方式,還有就是復制文化內容的載體[2]。文化產業的標準化生產指的是在原產品的基礎上所復制產品的無差異性和逼真性,文化產業是在復制現代文化產業,它是隨著復制技術的迅猛發展而不斷的崛起的。
2.3文化產業的雙重屬性
文化產業的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經濟生產、意識形態這兩種雙重屬性,它主要指的是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是文化產業的起點。文化產業通過提供音像、知識信息、藝術、文字等知識來讓取得人們的精神滿足,它是提升人們精神生活的特殊產品,有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兩種。針對文化產業要將其放在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去考慮,要以企業的盈利為主要目標。文化產業的雙重屬性是不矛盾的,產業內的經濟屬性能夠得到良好的發揮,而外部的社會結構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2.4文化產業的原創性和知識性
知識作為文化產業增長的主要因素,其人類的思想和智慧以及精神都是文化產業的核心內容,它是財富的直接來源。在文化產業的產業鏈條當中,對內容的創意是文化產業的起點。文化產業的知識性體現在新觀念、新思想以及新方法上的整合,因此沒有一個產業和文化產業一樣具有依賴性。
3發展文化產業要從實際出發
我國的文化產業處于剛起步的狀態,因此,要想在短時間內獲得突破性的進展就要從實際角度出發,把握特色優勢,量身定做符合自己文化發展的對策與思路。近些年來,全國各個地區都在不斷的探索特色道路,無數事實證明,沒有內在的拓展空間和創造力很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良好發展和生存。于此同時在不斷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同時,還要不斷的結合產業發展的整體要求來具體的把握產業的特色優勢。因為,豐富的民族文化是文化發展不可多得的寶貴的資源財富,想要在現代市場的技術制作和需求背景下完成文化產業就要就行資源配置,使資源有效的轉化成為產業優勢。我國的文化產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特點,資本、人才以及科技、信息的需求和市場需求水平的能力都展現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因此,優化配置、開發文化資源是促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文化發展的重點在于,堅持各種基本準則,充分對市場這個巨大杠桿加以利用。并且以商場為導向來提供文化產品和生產文化產品以及服務,使文化產品成為企業的經濟增長點。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的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以不變應萬變。然而,擁有很大發展前景的服務和產品未能得到良好的業績主要在于缺乏市場開拓能力。有效培育市場和拓展市場關鍵要把文化產品的需求和消費良好的進行把握,和本地的文化資源進行結合,找到發展的突破口。然而,在這基礎上想要拓展市場還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著眼于外來客人的需求,對外來客人要做到盡量滿足消費需求;
二、對于本地居民的需求,對能夠使本地居民滿足的產品要大力的開發;
三、快速的造就能夠引起品牌效應的產品;
四、選擇切入點和重點,拓展外部市場。此外,在進行市場拓展的過程當中,要不斷的優化特色文化資源,獲得穩步、快速的動力。與此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還要做到足夠的規范化。相關部門和立法機構要盡快的制定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法規[3]。對文化行政部門的各類活動要進行規范,引導企業合法進行經營,在保障合法權益的同時維護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自發自流開放的狀態。此外,在進行市場管理、土地使用以及行政審批和融資等一些方面進行優惠措施,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文化產業的投資,以此來壯大文化產業的社會影響力和實力。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能夠使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發揮到極致,以此來推動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和健康發展。
在文化產業當中,要對文化經紀人的作用以及中介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以此來促進文化產品的市場轉化。把文化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充分發揮到極致,使技術、知識以及藝術才華成為文化產品的生產要素,使他們真正參與到企業文化經營的管理當中去。